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時候開啟一個農業新時代了

是時候開啟一個農業新時代了

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結束後,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回應記者提出來的糧食生產中有關化肥施用問題時,韓長賦表示,改革開放以來,糧食產量從當年6000億斤,達到今天的1.2萬億斤。作為科技進步成果的化肥,為植物生長提供氮磷鉀,確實對糧食的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不能說糧食豐收是化肥「喂」出來的。糧食的連年豐收,一靠政策,二靠科學,三靠投入。良種化、農機化、水利化等諸因素都發揮了作用。據測算,良種的增產作用是第一位的。韓長賦同時也表示,化肥、農藥多施,的確會增加生產成本,還會對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看到這段話,內心給了我們的韓部長一萬個贊!

隨著這幾年大家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視, 我們基層的農技推廣工作面臨著非常尷尬的局面。我們知道,提高農產品質量,在農業投入品使用時就必需謹慎,有毒有害的東西不能投入。然而,農業生產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就是,如何控制病蟲害?如何保證產量?農民面對一片生病的作物,如果只跟他們講如何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不去告訴他們更有效的辦法,顯然是不負責任的。

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也是逐漸深入的,經過幾代農業科學家的實踐、研究、總結,不斷完善,已經有了眾多可以為我們種植業所利用的科研成果及理論。其中,中國農科院的梁鳴早老師提出的通過優化植物生長環境、誘導植物抗逆基因表達、提供植物所需營養等管理配套技術來實現植物種植「安全又高產」、農產品「好吃成本又不高」的理論,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可以說,我們現在需要徹底改變近40年以來的化學農業的生產模式了。通過我們的改變,將使得我們的農業生產變得簡單、環保、高效、友好。

在這裡,號召大家,從現在開始,一起用心呵護我們的每一寸土地,盡享大地母親為我們提供的豐美的食物吧。

是的,是時候開啟一個農業新時代了!

在此,我們把要推廣的技術稱為生態種植,把我們之前的技術稱為傳統種植。

對於我們的生態種植技術,簡單的介紹就是:

不用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通過優化植物生長環境,為植物提供充足的生長所需要的各種養分,利用植物自身的反應機制,實現優質又高產的目標。

一、滿足作物生長所需要的各種元素

作物必需的17種元素包括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氯、鐵、錳、硼、鋅、銅、鉬、鎳。這17種元素在植物體內有著不可替代性,儘管在體內含量差別大,但都遵循著少量有效、適量最佳、過量有害的原則。

1、碳、氫、氧。研究表明,作物需要的大量元素碳、氫、氧佔全部所需養分的96%。氫、氧從水、土壤及空氣中的氧氣中獲得,碳就成了制約作物產量的重要指標。在生態種植中,我們要求使用大量的秸稈、牛糞、養分、鋸末等,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作物生長的充足的碳源。

2、氮。

氮在植物體內占所有必需營養元素總量的1.5%。傳統農業中,我們使用尿素或者其它化學肥料,既耗費了大量的能源,還造成土壤板結,損害了土壤的微生物環境。這是我們傳統農業這幾年越走越感到困難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生態農業種植中,我們利用微生物來獲取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氮。一是利用微生物直接把大氣中取之不盡的氮氣固定為銨態氮,二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施入土壤內的有機物獲得小分子的高活性有機氮。

3、磷、鉀。從礦物性的磷鉀肥中獲得。

4、其它中微量元素。

雖然需用量少,但在植物的新陳代謝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對產量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還是影響產品品質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定期補充中微量元素。

二、打開植物的次生代謝

植物代謝分為初生代謝和次生代謝。

初生代謝決定著植物的形態建成、農產品的產量物質和一部分品質物質,即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

次生代謝產生各種免疫物質、抗逆物質、修復物質、風味物質等,決定著植物的適應環境的能力、產品的風味及功能營養。

田間管理中,通過對植物進行人為的脅迫,以快速打開植物的次生代謝,提高植物自身免疫力,抵抗各種病蟲草的侵害,同時收穫各類對人體有益的各種次生代謝物,產出營養價值高且風味足的優質產品。

在植物生長過程中,對於可能出現的病蟲害,不要使用化學農藥,可以使用中草藥等生物農藥進行防治。

具體操作技術及注意事項,我會結合生產,陸續總結髮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侯月峰 的精彩文章:

TAG:侯月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