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口上的區塊鏈:是顛覆世界的技術,還是一場騙局?

風口上的區塊鏈:是顛覆世界的技術,還是一場騙局?

一時間,區塊鏈成為互聯網時代的新風口。與此同時,我們在狂喜於這種技術給傳統互聯網發展模式帶來諸多改變的同時,更多的是某種焦慮。這種焦慮主要體現在無法判斷自己能否真正迎風起舞,體現在國家層面對於它的定位與認知。

區塊鏈來自比特幣但高於比特幣

區塊鏈成為新的風口,比特幣功不可沒。近年來,比特幣越來越受歡迎,但仍然不被廣泛信賴。而這其中,區塊鏈在構建加密機制的信心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也正是隨著比特幣的火爆,其背後的支持技術——區塊鏈更受關注的原因。

區塊鏈技術,通俗來說就是一種「全民參與記賬的方式」。區塊鏈系統中的每個人都可以有機會參與記賬,在一定時間段內如果有任何數據變化,系統中每個人都可以來進行記賬,系統會評判這段時間內記賬最快最好的人,把他記錄的內容寫到賬本,並將這段時間的賬本內容發給系統內其他人進行備份。這樣系統中的每個人都有了一本完整的賬本。這種方式,就稱它為區塊鏈技術。這也是區塊鏈的本質: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資料庫。

但是首先,要搞清一個問題: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和基礎架構,比特幣一直在沒有任何中心化機構運營和管理的情況下運行,後來比特幣技術被抽象提取出來,稱之為區塊鏈技術,或者分散式賬本技術。可以說,比特幣是區塊鏈第一個應用。簡而言之,區塊鏈是從比特幣里抽離出來的理論,它來自比特幣但高於比特幣。

區塊鏈的應用:是機遇也是挑戰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用封面文章來介紹區塊鏈,文章標題是「全球最寶貴的資源不再是石油,而是數據」,封面插圖中所有石油鑽井平台的Logo都變成了Google、facebook、Amazon、Microsoft等。

在商業世界中,可信的數據是基石,而區塊鏈就能做到「我的數據我做主」。因為區塊鏈具有不可篡改的關鍵特性,能在眾多參與者中實現相互信任;此外,區塊鏈加上密碼學等技術能夠保護隱私數據,實現博弈多方之間的協作,達到共贏。

2月24日,小米於多家招聘平台發布了區塊鏈相關崗位,或將進軍區塊鏈行業。招聘信息顯示,小米或考慮通過區塊鏈技術解決廣告投放與效果監測過程中出現的信息不對稱、作弊等問題。

此外,早在2017年4月,騰訊就正式發布了區塊鏈方案白皮書,區塊鏈技術也已經被騰訊應用在了供應鏈金融、物流信息、法務存證、公益尋人、騰訊微黃金等多個領域。這也讓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價值展現出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在騰訊公益,我們如果可以建立區塊鏈公益,將每一筆的公益收入和支出都記錄在一個公益專用區塊鏈上。所有的捐款和使用信息都是完全公開,且具備不可篡改和可回溯性,「郭美美們」也就自然無處可藏,捐款者對平台會更加信任,更有助於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而責任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要使區塊鏈技術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這些企業應當扛起肩上的責任。

區塊鏈主要顛覆的還是監管

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躲避監管的問題也同樣引人注目,這也是一部分人對於區塊鏈這項技術的不認可、不支持的原因所在。

區塊鏈的偉大之處便是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的另一面就是躲避了監管。而這也是儘管比特幣一分鐘交易不了幾筆,但目前在市場上的價值仍然很大的原因。某種程度上,這對於一些居心叵測的人來說其價值不言而喻。

但區塊鏈技術如果能夠運營得當,其帶來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將是顛覆性的。一方面,區塊鏈可以控制交易活動的成本,單位所投入的時間、金錢和人力下降。也就是說,區塊鏈首先帶來的是提高效率,提高效率就是節約成本。

另一方面,區塊鏈具有不可篡改、可以追溯、無法造假等特性,可以建立社會信用。區塊鏈會重新組織市場、重新組織社會、重新組織和用戶的關係。而區塊鏈的參與者,一定是自由的,沒有強制性。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有一天,人們通過各種形式的區塊鏈實現自己的需求,意味著形成一種新的社會運行體系。這將成為另一種積極意義上的「監管」。

信用一直不是個問題,問題是如何管理失信

區塊鏈技術起初是由一群信仰自由主義的奧地利學派經濟學者和IT從業者發起的,建設、推動整個體系的是一些頂尖的程序員、黑客、數學天才,密碼專家以及各色奇人異士共同完成的,他們創造了一個頂級的聯盟。然而這群天才或許是過於理想化,他們低估了人類的慾念。

理想狀態下,區塊鏈最初是為了對抗中心化貨幣體系的無能(金融危機)和對大眾的盤剝(通貨膨脹稅、鑄幣稅等)。這種看起來似乎是一項革命性的技術一問世,立即讓業界為之振奮,並迅速火遍全球。再加上比特幣在短短八年間,創造了一百萬倍的增長,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造富神話。

然而名利之下必出分化。隨著比特幣的火爆,炒幣,尤其是「山寨幣」,成了「莊家們」行騙的沃土。由於對於區塊鏈、比特幣的相關監管體系尚未完善,導致受害者難以維權等問題頻頻出現。未來,監管如何能夠將這種「人為的不確定性」降到最低是其能夠健康發展的重中之重。

比區塊鏈更具顛覆的是人性的力量

甘地曾言毀滅人類的有七件事:一、沒有原則的政治;二、沒有犧牲的崇拜;三、沒有人性的科學;四、沒有道德的商業;五、沒有是非的知識;六、沒有良知的快樂;七、沒有勞動的富裕。

而在利益的驅使下利用區塊鏈技術炒作,以不正規的方式去賺取財富的便是在做沒有道德的商業。區塊鏈技術有無比美好的技術前景,但前提是需要每個人參與其中的方式是合法的。

區塊鏈沒有那麼高深,也沒有那麼複雜。它只是一種水到渠成的技術,有可能成為「後互聯網時代」的架構基礎。它應該是中立的、科學的。但如果參與到其中的人不是中立的,使用這項技術的人不是中立的,只會讓這項技術最終本末倒置,失去它原本存在的意義。

(文/半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周刊 的精彩文章:

最中國的雪,下在江南
電競教育如何跟得上快速發展的電競產業

TAG:互聯網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