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巾幗不讓鬚眉!女科學家的智慧頂「半邊天」!

巾幗不讓鬚眉!女科學家的智慧頂「半邊天」!

圖說:"90後"院士葉叔華、"80後"院士張永蓮、"70後"院士

王恩多到場分享心得(從左到右) 中科院上海分院供圖(下同)

提到女科學家,你腦海里的第一印象會是什麼?你還抱有對女博士的陳見嗎?關於女性從事科研的艱難困阻,你了解多少?

在今年「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舉辦的「信念?聚力科創」主題分享會上,多位女科研工作者的故事展示了女性在科創工作中的獨特優勢。在上海,女性「半邊天」正成為不可或缺的科創力量。科研創新能力「巾幗不讓鬚眉」,女性用更多的愛心、細心與生活情趣「以柔克剛」,別有化解矛盾的能量。

圖說:猴兒們最信賴的」燕子醫生「王燕

內向的女孩,對猴打開心扉

還記得抱著玩偶不放手的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嗎?給你介紹這姐妹倆的接生醫生——王燕,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高級實驗師,主要利用非人靈長類研究平台,從事獸醫、腹腔外科手術、轉基因猴輔助生殖相關試驗工作。這位雲南姑娘2009年來到上海,加入了非人靈長類研究平台。「在此之前我做了8年的獸醫。來到上海後我也曾經有過學歷不夠高的顧慮,感謝神經所唯才是舉的氛圍,讓我在這裡不斷學習和成長,進步了許多。」

王燕非常內向,站在演講台上輕聲細語,甚至有些手足無措,然而,進了猴房,上了手術台,她便成了另外一個人:自信滿滿,全心投入,目光堅定而又慈愛。自2010年以來,她完成了3000多台猴外科手術,實驗技術日益精進;她不僅自己利用業餘時間完成了「專升本」,而且培養了一批好手藝的徒弟;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台發表的多篇重磅科學論文中,她都是主要作者之一。更重要的是,她分得清每一隻猴子的不同長相,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而猴子們也最信任這位「燕子醫生」。

開展猴輔助生殖實驗,需要觀察月經周期、B超監控卵泡大小、採集精子、腹腔鏡取卵、移植及剖腹產手術……活潑好動的母猴,見到王燕總是服服帖帖,非但不會滿世界亂跑,而且主動配合月經檢查。「其實,也沒有那麼玄乎,」王燕說,「我們會給每隻猴做按摩,還給它們一定的食物獎勵,時間久了,猴子看到我們來就會自覺把屁股轉過來。」孕猴是王燕和同事的「重點照顧對象」,不僅要讓它們吃好睡好身體好,還要輪流值夜班,夜以繼日地守護「准媽媽」。

和人類媽媽一樣,猴媽媽順產還是剖腹產,要看具體指征。「中中」和「華華」都是剖腹產的猴寶寶,「當時孕猴羊水破了,我們怕意外,就實施了剖腹產手術。」母猴一般只認順產的寶寶,「中中」和「華華」的撫養重任也就交到了王燕手中。「她們現在喝嬰兒奶粉,剛出生時我們用注射器喂到她們嘴裡。」隨著一天天長大,長得一模一樣的姐妹倆體型也日趨相近,為了能更好辨別,王燕給「華華」剃了一小撮毛。

平凡的工作並沒有讓王燕感到枯燥,因為在她看來,每一隻猴子都是不一樣的,每一個生命也都不同。「每一次迎接新生命都令我激動,每一次手術的成功也會給我帶來成就感。」王燕的兢兢業業也讓團隊里的男同胞佩服不已,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台主任孫強表示,最前沿的科研離不開基層工作人員的點滴奉獻,要為經常加班、默默奉獻的她點贊!

圖說:造衛星的"無敵媽媽"程睿

造衛星的媽媽,錯過孩子的每一次家長會

她沒工夫帶孩子上輔導班、沒法參加家長會、節假日也不能陪她去遊樂場玩。但在女兒眼中,這個媽媽可了不起呢。最滿足女兒小小「虛榮心」的,是小學開學介紹父母時,當她說到自己媽媽是「造衛星」的,班裡響起最熱烈的掌聲。

來自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的程睿,是科研管理部部長,擔任某型號衛星副總指揮,多次參與國家重大專項、重點任務的研製,並取得圓滿成功。她說,夢想可以很大,大到蒼穹,可以很小,小到一行代碼。

「衛星研製的廠房徹夜燈火通明,很多時候我們都分不清幾點,但抬頭看到『報效祖國』四個字,渾身都有了力量。如何把自己的夢想最大化,那就把它融入中國夢中。」微小衛星創新人創造了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奇蹟,北斗衛星、墨子號、悟空號、碳衛星……僅在2017年,15顆衛星從上海張江「出嫁」,帶著微小衛星創新人的祝福飛向星空。「每次衛星發射時,我們根本來不及『喜極而泣』,那時都盯著屏幕監測各種參數。」程睿說。

這支590人的中國衛星技術先鋒隊,近三分之一是女性。這支平均年齡31歲的年輕隊伍在各自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業華章,卻在提及家人時眼眶發紅。「軍功章有家人的一半!我們接到任務時,只知道昨天今天明天,節假日被自動『屏蔽』,給家人的陪伴很少很少。」程睿說,「研究院的女同志似乎不約而同達成了默契,不會在工程緊張時請產假。」這也是2009年任務不那麼緊密時研究院迎來第一次「嬰兒潮」的原因,程睿的女兒也在那年出生。沒能像其他媽媽一樣陪著孩子成長,程睿卻擁有與眾不同的「愛家秘笈」:帶著滿滿的事業成就感回歸家庭,往往能輸出更多正能量,不再會為雞毛蒜皮、家長里短的分歧所困擾;媽媽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奮不顧身拼搏,女兒懂得了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就會有所作為;媽媽和同事為大涼山的學校改造閱覽室和教師辦公室,女兒捐出自己心愛的圖書……「丈夫有時也難免有怨言,怪我不顧家,我就和他聊量子衛星,聊到人不過是宇宙的一顆塵埃,大家也就吵不起來了。」程睿笑言。

「女性是這支隊伍的柔和劑、急先鋒。有時候為了某個觀點起爭執時,女性能很好緩解,而我們有些女同志在休產假時,還打電話遙控指揮工程進展。」有了這樣的經歷,程睿和微小衛星創新人對習總書記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有了更深的體會,也對已經拉開序幕的北斗高密度發射年充滿了信心。

圖說:愛探秘生命科學也愛」拈花惹草「的鮑嵐研究員

不僅僅是科學家,也是生活家

科創之路充滿坎坷,但切莫以為,科學家都是不會生活的工作狂。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劉默芳研究員首次發現人類Piwi基因突變可導致男性不育,並深入揭示了其致病機理,為相關男性不育症的早期分子診斷及精準醫療提供了理論依據;曾藝研究員在幹細胞基礎研究中獲得重大理論突破,以小鼠乳腺為組織模型,研究成體幹細胞的屬性及調控機制;陳玲玲研究員長期從事長非編碼RNA(核糖核酸)領域的前沿研究,致力於發現分子家族,破解基因密碼。除了在生命科學領域成果豐碩,她們還有一個共同的「標籤」:愛生活。

據研究員鮑嵐透露,她們有個微信群,大家工作之餘會交流養花心得,而辦公室里的紅花綠葉也把這群細胞「女神」襯托得更加美麗。「文藝女神」曾藝還擅長篆刻與攝影,她的研究生曾收到導師親刻的「夏給豬洗澡,冬給豬鋪草」的印章,勉勵他們潛心科研,不少同事在她家的攝影棚里留過倩影,她還是研究所外出採風時的「御用攝影師」。「人生有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側面,什麼時候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別耽擱!」剛剛榮獲上海市巾幗創新獎的劉默芳如是總結她的「科學人生觀」。

新民晚報記者 董純蕾 見習記者 郜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親情不用轟轟烈烈 和母親在一起就是幸福
世界首創!同濟大學醫學團隊最新成果:人類肺臟再生成為現實!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