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放戰爭中,易攻難守的上海為何出奇的難打

解放戰爭中,易攻難守的上海為何出奇的難打

文/寂寞的紅酒

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是中國最大的城市,素有「東方明珠」的美譽。1949年,這座美麗、富饒的城市被解放,但在解放上海的過程中頗費周折,上海是解放戰爭中最難打的城市,比北方碉堡工事遍地的太原還難打。眾所周知,上海地形平坦,無險可守,易攻難守,那麼為什麼卻出奇的難打?這就要從上海特殊的情況說起。

上海是民國時期中國最大、最發達、最繁榮的港口和城市,是中國經濟、文化、工業和金融的中心,中國近半的工業都集中在上海。此外,上海還是著名的國際化都市,英法美等外國租界林立,外國企業和外國人遍地。不管是出於政治考慮還是經濟考慮,上海都不適合強攻,如果上海遭到戰火摧毀,對中國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早在2個月前的七屆二中全會期間,毛主席就說「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不僅要軍事進城,還要政治進城。」

當時我軍制定了三種進攻方案,第一種是圍困,這種方法成本最低,但會讓數百萬上海市民陷入絕境;第二種是進攻敵人防守薄弱的蘇州河以南,成本較低,比較容易實施,但會對市區造成一定破壞;第三種就是重點進攻軍事要地吳淞,從外圍包抄合圍上海守軍,此方案難度最大,成本最高。不過,經過權衡利弊,我軍最終決定採用第三種方案。當時國民黨在上海集結了大量的軍隊,囤積了豐富的物資,又在周邊修築了大量的工事,特別是吳淞要塞,是國軍屯兵的重地,被國民黨經營的固若金湯,非常難打。而我軍為保住上海市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沒有使用重炮等攻堅武器,只憑輕武器強攻吳淞,因此吳淞爭奪戰註定是非常殘酷的。1949年5月12日,解放戰爭中規模最大的城市攻堅戰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當時國民黨已經大勢已去,守衛上海的國民黨殘軍已成強弩之末,雖然負隅頑抗,但無異於螳臂當車。最終,在上海市地下黨的配合下,在我英勇的人民解放軍面前,上海國民黨守軍很快土崩瓦解。5月27日,上海全境解放,上海這座陳老總口中的「瓷器店」基本完好無損,我軍打贏了上海戰役這場最難打的城市攻堅戰,我軍用輕武器竟然解放了國民黨固守的堅城上海,這絕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戰後,有美國記者刊登了一幅解放軍戰士睡在馬路邊的照片,照片標題為「國民黨統治時代結束了!」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中國革命戰爭紀實:解放戰爭(華東卷)》、《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寂寞的紅酒 的精彩文章:

蕭峰、虛竹、段譽三兄弟聯手能不能打贏掃地僧
一千年前的宋朝有多發達?領先同時代的歐洲一百年以上

TAG:寂寞的紅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