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的經驗塑造新的思維模式

新的經驗塑造新的思維模式

你認為沒有出過國的中國人一年可以看100本英文書么?

仔細觀察你的第一反應,那說明了你對英語學習的認知。

我的舊模式

我上學的時候,小學是不教英語的。我的英語學習是從初一開始,完全跟著學校的教材,為的就是考試取得好成績。這種教材+老師教的模式,應該是持續了五年。在這一點上,現在大部分完成高中學習的人,起點可能都比我高。

後來我工作了,加上那時窮,沒有報輔導班的概念。之後的英語學習,基本上是英語專業的教材+輔導書+磁帶+字典(從紙質字典到電子詞典)。我算是個循規蹈矩的學生,不靠臨時刷卷子過考試。我會老老實實地把教材從頭到尾看一遍。英語專業的教材大約是二十來本。

因為把這些考試都過了,我有了英語專業證書和學位。

那時,除了學習教材,跟英文相關的活動就是聽/看空中英語教室和看英文電影。因為我覺得從這些地方聽到的英語都好聽(空中英語教室是一個英語節目,有配套雜誌,外國人用英語解釋英語的方式講解)

以前的我只算是個普通的學英語人士。因為學了英語專業,我教了幾年英語,在出國服務機構工作幾年,翻譯材料和寫留學文書。生活中看美劇看英文電影。也試著看薄一點的英文書。大約看過十本左右。但感覺還是不流暢,一年十本就是我的天花板了。

那時的我,潛意識裡覺得學英語這件事是難的。

新的經驗

2011年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高效地學習英語,我開始關注英語學習方法。遇到了原典英語,我看完徐火輝教授在網站上寫的一篇短短的文章,提到要向嬰兒學習。嬰兒在開口說話前,很 「耐心」地輸入聽力一年。我一想,對呀,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沒有想到呢。國外的小朋友學英語,肯定也是學會了聽說,再去學校學習拼讀。

原典英語的「向嬰兒學習,聽力先導的學習」,直接擊中我。原典英語就是提倡自學,訓練方式321X也簡單易懂。先聆聽多於3遍,認真閱讀2遍,再次聆聽多於1遍,X是自由選擇擴展訓練。

http://www.homer-english.com/academic-yl.htm

原典英語的方法詳細見官方網站

於是,我自己就開始行動了。下載了很多有聲資源:有聲書,廣播劇......我才知道,我以前自以為對聽力挺重視,學習中一直堅持聽卡帶,空中英語也聽了很長時間。但是語音的輸入量還遠遠不夠。意思是我的閱讀能力還是遠遠大於聽力,再說得簡單點,很多我看得懂的文字,如果我只是聽音,我的耳朵是分辨不出這些文字的。

我並不覺得自己是個比別人學習能力強的人。所以當時我給自己的目標是40歲前,成為英語高高手。就是我出發前,就準備用十幾年的時間讓自己成長。而且,我是英語專業,但當時我就當自己是重新出發。

於是開啟了我自己認為真正的英語之旅。一方面,接觸了大量的原版材料,才知道世界那麼大,自己當井底之蛙那麼久。教材或新概念之外,是精彩的花花世界。另一方面,聽力的提升讓我的英語到了一個以前完全想像不到的高度。 我有能力看原版的關於語言學習以及英語教學的書,還有聽說讀寫以及語法的書。

在這個過程中,還接觸了很多很棒的課程:

ESL

ENGLISH PODCAST

GRAMMAR GIRL

TED

Open courses

Crash courses

Paul的發音教程

Ann Cook的美語發音秘訣

......

為了選適合學生的材料,我也了解了很多基礎和分級材料:

賴世雄系列

空中英語教室

大家說英語

Black Cat分級閱讀

輕鬆英語

培生分級

牛津閱讀樹

樹屋系列

My weird school系列

老鼠記者系列

棚車少年系列

......

一句話,這個年代真美好,只要想學,有大把資料。但一提到學英語,還是有很多人提到新概念。我是特別無語。他們覺得讀完新概念,成績就會挺好的。但他們沒想到的是,花同樣的時間,用大量聽力和閱讀的輸入,學得會更好,而且是好很多。

現在的我,覺得學英語很好玩。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材料學。

反思

為什麼自己沒有早點去找更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

以我自己來說,普通話算是我的第二語言,第一語言是家鄉的方言。方言沒有書面文字,所以只有聽說。我大概也是跟大部分人一樣,三四歲的時候就說得很流利了。

而我是小學開始學漢語,小學的時候還沒有習慣說普通話,大家都是用本地話交流。上了初中後,老師要求我們課上必須說普通話,所以才開始嘗試。我還記得剛開始說普通話的彆扭,那時還聽廣播電台模仿說話。有了說兩種語言的成功經驗,第三種英語應該也不在話下啊。

然而,學校的教育把我帶偏了,我之前對英語學習的所有認知是從老師那裡學來的。當自己可以把學校的卷子考得很好的時候,你就不會覺得這種方法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簡單的說,就是沒有把它當語言,而是一門學科。而英語,是表音文字,聽力是重中之重。聽說讀寫,所用到的腦區是不同的,所以都要練習。你閱讀能力好,不代表你的聽說寫就好,哪一項沒有練習,那一項就不會好。

而在學校的英語學習中,聽力和閱讀的學習比重是失衡的,更不用提口語。

結果是,學了那麼多年,「英語」這個工具我並沒有用好。即便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學生閱讀比較好,但那只是按卷面成績,實際是很多英語專業的人根本沒有閱讀原版的能力。

這次的實踐讓我有什麼不同

之前在徐老師的論壇中,除了自學的大人,很多是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學習。見證了很多小朋友用一兩年的時間就可以達到看原版的能力。我感嘆的是錯的學習方式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我自己的改變是,在三年內我學習的量比我之前十多年學得多了很多倍。用俗一點的標準,辭彙量,英語專業的辭彙量1萬多,我的辭彙有4萬多,可能現在還多一點,但辭彙的增長已經不是我的重點。(備註:我不喜歡死記單詞,所以我才通過大量閱讀來增加辭彙量,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順便提高辭彙量。如果僅僅是背單詞,未必有閱讀能力。)

原版閱讀和聽力無障礙。聽的和看的原版書有400+本(實際不止,有很多重複的書沒有計算在內)

當然,也少不了美劇和英文電影,老友記也是聽了好幾遍,後來還去翻譯美劇和電影。

作志願者,參與翻譯了萬物簡史,我選了自己很喜歡的一章。

我以前的聽力只是為了輔助閱讀,完全無法想像可以脫離文本,直接通過聽力輸入,現在我就可以做到了。我當時用了一年時間集中輸入聽力:聽了一百本有聲書。

現在的英文閱讀已經不是單純看英文小說,已經用英文來學習心理學,腦科學等自己感興趣的學科。

寫在最後

STEVE PAVLINA說不要高估一年可以完成的事,但也不要低估五年內可以達成的目標。七年前的我也無法想像一年可以看100本書的我。

我在學英語這件事上是個老司機,所以我不相信速成。

用正常的邏輯想想,你是一個月內學會普通話的么?

中文閱讀這件事,就算是大學畢業的人,也未必有閱讀的習慣,想要有閱讀的習慣,你得去讀嘛。一個有中文閱讀習慣的人,他看了多久的書? 至少用年來計算吧。

在英文上,道理也是一樣的。

還有,在國內,你覺得會說普通話的人厲害,還是會閱讀會寫文章的人厲害?

我說普通話都帶著福建腔, 但也不影響我覺得自己說話流利。我就不糾結英文的音要完全標準。

所以,合適的期望值讓你更容易堅持。

但我現在知道正確的方法確實重要。如果你打算開始學英語或把英語重新拾起來。想清楚,你的剛需是什麼,是聽說,還是聽說讀寫,還是讀寫。因為它們所花的時間是不同的。 如果你想學好英語,但沒有打算投入1000小時,就是沒有真心想學。我沒有說一萬小時,是因為我覺得大部分人的剛需是把它作為一個工具。

但1000小時也只是剛開始。人的大腦是會遺忘的,所以你的學習速度要大於遺忘速度。

徐火輝教授沒有教過我英語,但在我心中,他就是我的英語老師。因為是他讓我進入真正的英文世界。

我相信以後在中國,會有很多人有閱讀原版的能力,因為現在很多小朋友已經用正確的方式學英語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響和被影響 的精彩文章:

TAG:影響和被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