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易經》之路:易經是為了提高我們的精神容量,其他都是副產品

《易經》之路:易經是為了提高我們的精神容量,其他都是副產品

2017年下半年,有一本暢銷書刷爆朋友圈。《爆裂:未來社會的九大原則》。其作者伊藤穰一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主任,曾被評為《商業周刊》「25位對網路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

在書中他提出了現代社會九大生存原則,用以幫助個體或者組織應對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的未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是「系統優於個體」。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仔細看了一下這本書,然後掩卷長嘆。

古老的《易經》已經用系統觀為我們個體應對未來世界標明了方向(書中還有一個原則是指南針優於目標),來應對世界的複雜性。這樣看來,《易經》古老嗎,也許永遠不老。

對於系統而言,個體是必然的存在。宇宙中的各種原子分子電子,《易經》中的六爻八卦等等都以個體在系統中的構成方式而存在。

從人類社會的發展來看,作為具有靈性的人類,高等級的動物,個體的自我覺醒也是一個必然。在個體層面對於個體具有主體性的承認也必須要獲得承認,如果因此而忽視系統則將導致結構性失調,需要通過慘烈的革命來重新獲得平衡,而革命的勝方必將是有秩序的個體所構成具有同一方向性採取同一手段的系統。因此,個體主體意識的覺醒,必須符合大宇宙的規律,跳出個體生存的維度,從更高維度來保持更廣闊的視野,內在於個體意識中的主體意識必須要具備足夠的精神容量(人的生物進化已經進入到瓶頸,潛藏的能量依靠人類自己無法得到釋放,需要藉助外力的推動,也許這種外力就是人工智慧的未來),以便於支撐一種真正的系統化的想像力和思維方式,否則無法恰當地理解自己與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系統的關係。

個體的小確幸是小內存,而系統化的思維是依靠社會系統中雲端的儲存空間,具有無限放大的效應,讓我們的人生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系統觀是《易經》的基本邏輯。

我們關注的個人命運,就是理解、調整人與宇宙、自然和人類社會之間的關係。

我的《易經》之路就是從《易經》中獲得更大的精神容量。

至於升官發財趨吉避凶消災解難都是具備了足夠大精神容量之後帶來的副產品,不是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占卜 的精彩文章:

占卜回復通告
女子連生三子全都夭折,最後找算命的求助:你丈夫有人命在身

TAG:占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