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上最倒霉動物,被殘害數百年,如今地位比「愚蠢的人類」高

史上最倒霉動物,被殘害數百年,如今地位比「愚蠢的人類」高

文|押沙龍

繪畫,約17 世紀,亨利·梅耶。一位清教徒將貓弔死在樹上,以示對其在星期日吃掉了一隻老鼠的懲罰

在中世紀的歐洲,貓的地位跌到了谷底,成了最倒霉的一種動物。幾乎沒有什麼動物比它們還慘,連老鼠都比它們混得強。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當時的歐洲人有了一種根深蒂固的念頭,他們覺得貓不僅是一種不體面、不吉利的動物,甚至還很邪惡,和巫術有直接的關聯,於是,開啟了殺貓虐貓模式,而這個模式並沒有隨著中世紀的結束而結束。

文藝復興時期貓的日子依舊不好過。比如在1484年,也就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前夜,教皇英諾森八世發布了教諭《最深之憂思》。這位教皇最深之憂思就是巫術猖獗,魔鬼的勢力甚囂塵上,導致莊稼不豐收,婦女不生育、牲畜不繁衍等等。這場教諭引爆了一場的獵巫運動,緊接著,教士克雷默出版了獵巫教科書《女巫之槌》,指導大家怎麼多快好省地捕殺女巫,當然也順帶著捕殺女巫的貓咪。《女巫之槌》是超級暢銷書,一口氣再版了二十多次,給無數對巫術有模糊認識的人民提供了指路明燈,給女巫和貓咪撒下了天羅地網。這次獵巫的規模之大,甚至打破了中世紀的紀錄。

詩人彼特拉克,「文藝復興前三傑」之一

事實上,在中世紀結束後的二三百年時間裡,貓依舊被不斷地虐待和捕殺。德國人依舊在欣賞貓之樂章,巴黎人依舊在燒死小貓,伊普爾依舊在把貓咪扔下高塔。無論是文藝復興還是宗教改革,都沒有結束貓的受難史。但是,有一種潛流在慢慢興起,那就是人們開始重視貓的情感陪伴價值。在中世紀,人們的生活是相當粗糙的,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都是這樣,即便貴族和教士也好不了多少。但是到了文藝復興時期,至少有一部分人的生活開始變得細膩,追求精神上的豐富與美感。他們開始注意到了貓的陪伴作用。詩人彼特拉克是「文藝復興前三傑」之一,同時也是一個狂熱的貓咪愛好者。他非常迷戀自己的貓,甚至聲稱除了愛人勞拉以外,他在世上最愛的就是這隻貓。這隻貓死了,彼特拉克捨不得扔掉它,就把這隻貓做成了防腐標本,封閉在一個玻璃盒子里。做防腐處理的時候,操作者不得不剃光了貓的毛。彼特拉克就天天面對著這隻玻璃盒子里的禿貓。幾百年後人們參觀彼特拉克博物館的時候,還能看到這隻丑得駭人的乾癟禿貓。中世紀肯定也有愛貓之人,但像彼特拉克這麼重視貓、又這麼高調地愛貓的人,可以說是絕無僅有。

比利時伊普爾的「貓咪大遊行」,這種遊行在當地每3 年舉辦一次

但是只要人們仍舊相信貓和黑巫術有關,那彼特拉克這樣的愛貓者還是改變不了貓咪的大命運。所以貓的地位真正獲得改善,還是要等到18世紀。莎士比亞還生活在伊麗莎白時期,他還模糊地相信巫術的存在,可是到了18世紀的啟蒙時代,伏爾泰和狄德羅就斷定巫術完全是無稽之談,貓就是貓,沒有什麼魔鬼附體。這是一種釜底抽薪的做法。啟蒙運動橫掃歐洲之日,也就是貓咪們被全面平反之時。這種風氣並沒有局限在知識分子階層,而是逐漸滲透到了整個社會。老百姓當然還是有點迷信殘餘,見了只大黑貓忍不住會吐口唾沫,或者講講巫婆的嚇人故事,但也僅此而已。大家再也沒有興趣去抓女巫、燒貓咪了。與此同時,貴族們的生活日漸優雅奢華,中產階層也日趨龐大,貓的寵物功能被全面開發出來了。像彼特拉克那樣的愛貓者越來越多,比如本傑明 ·邊沁、威廉 ·庫柏、薩繆爾 ·約翰遜都以愛貓而聞名。同時,人們開始樹立了人道對待動物的觀念。理性精神讓人們不再認為殺貓是敬愛上帝的義舉,而人道精神讓人們不再認為虐貓是一種無傷大雅的娛樂。

就像前文所說,到了19世紀,伊普爾人終於中止了持續幾百年的傳統。人們不再把貓從高樓上扔下,取而代之的是天鵝絨玩具貓。這一轉變在貓的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象徵意義,它標誌著貓咪的黑暗時代終於結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紫光閣沒有地溝油:它見證了三百年中國的盛與衰
蔡元培:沒有在年輕時選擇安逸,棄官職辦教育成就了中國最高學府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