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配樂《拜年》文:張萬迎‖配樂:晨曦

配樂《拜年》文:張萬迎‖配樂:晨曦

據說,拜年是從中國明朝海瑞家開始的,受封建儒家思想「三綱五常」的影響,一直代代相傳。至今,越有1500多年的歷史。

我記得很小的時候,父親就領著我,到村子自家門子的長輩家去拜年。我學著父親的樣子,先向已逝的老祖先作揖磕頭。然後再按輩分大小逐一稱呼,一作揖磕頭。半天下來,新新的衣服,褲腿上滿是塵土。如果家族大,膝蓋都會磕疼,走路都會一拐一拐的像個旱鴨子。不過辛苦總會有回報,能收到大爺奶奶、大伯大嬸給的毛毛壓歲錢。雖然錢不多,也算是一年中最富有的時候,也夠興奮風光一陣子的。

古人云:一年之計在於春。在農村有個講究,初一看誰家起的早,誰家的炮放得早,誰家的人一年就勤快。所以往往天不亮,迷迷糊糊就聽到誰家噼里啪啦的放炮聲。不到六點母親就早早起來做好飯,等我們吃。姐姐們早早起來在洗漱打扮。父親把我和弟弟叫醒,邊揉著眼睛,邊穿著新衣服。洗罷手臉,然後去院子響炮。我說好冷啊。母親看到,小聲提醒說,大年初一不要說不吉利的話,一切都要說好。父親洗涑完畢,給中堂祭桌的列祖列宗牌位兩旁,各點一根紅蠟燭。中間蹲一個裝有砂子的碗,敬上三柱紅紅的高香,作揖磕頭,我和弟弟在後面模仿著。之後,領著我和弟弟,走到院子。天空烏黑,星星懶洋洋的閃爍著。父親在院子擋了三根木椽,據說是:一擋金,二擋銀,三擋金銀滿屋盆。父親在前院點著一堆火,有谷桿和柏樹枝。據說寓意是新年五穀豐登,百年順意,日子紅火,財源茂盛。呼呼騰起的火苗火光,照亮了整個院子。之後,父親響了一串鞭炮,響了幾個雙響。我和弟弟嚇得雙手捂住耳朵。打開院門,父親又在門口上點一堆火,還是穀子桿和柏樹枝,然後帶領我和弟弟從呼呼竄起的火苗上,一個接一個跳過去。寓意是火能驅邪聚財。然後又是然放鞭炮、雙響炮。由於巷子烏黑,那熊熊火焰,照亮了巷子,照亮了土牆。爆竹爆炸的閃光,那「咚啪」蹬空的雙響炮,像照明彈一樣照亮了夜空,並瞬間熄滅。巷子左右遠處,可以看到一堆堆竄起飄搖的火苗,可以看到站立的大人和小男孩的影子。一般女孩子是不響炮,不跳越火堆的。接著別人家的門前,就響起了一陣陣鞭炮聲,像打機關槍一般噼里啪啦響個不停,還有咚啪咚啪不斷竄到天空的雙響炮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那在些炮聲,在不同的夜空中爆炸閃亮。,空氣里瀰漫著一股股,濃濃的香香的火藥氣味。

媽媽下好餃子,盛了四五個碗,每碗里只有三塊,讓我和父親分別端放在客廳祖先靈位前,並聽到父親說:「各位列祖列宗,過年了,您們都回家吃飯吧,熱乎乎的餃子,您老人家先吃。您們在天國,一定要保重身體;您們要保佑我們和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保佑孩子將來長大成才,一個個有出息。」當然還要給灶伙爺的飯放在案板上,給財神爺、土地爺、以及天上諸神的飯敬放在水瓮蓋上,嘴上還要不停地念叨,諸神都來吃吧,新年一定要保佑我們全家五穀豐登,財源茂盛。祭祖祭神完畢,把飯倒進鍋里,然後重新盛到碗里。這時,我們一家人才能正式開始吃飯。其實,祭拜祖先,也是為了感恩,感恩祖輩的養育之恩。感激諸神的保佑之恩。其實也是盡孝道,無論何時,不能忘祖,不能忘本,不能忘根。父母傳教,過年吃飯不許說話,更不許說不吉利的話,不然是對祖先和諸神的不敬。

吃罷飯,就正兒八經開始拜年。父親領著我們先給祖先拜年,之後,我和弟弟給奶奶、父親、母親以及三個姐姐拜年。當然每叫一聲,就要作揖磕頭。之後,去二爸家按輩分大小逐一作揖磕頭。二爸家的哥哥和侄子到我家拜年,規矩都是一樣的。然後我們匯合,組成一支龐大的隊伍,由長輩或同輩的年長者帶隊,再去自家的二爺、大伯、大叔家等,按照輩分大小逐戶一一去拜。巷子里遇到熟人,必須先稱呼,再說聲新年好或新年大吉!進了自家門,還是先稱呼再問好!這是老規矩。拜節時站立的次序也很有講究。往往長輩在前,晚輩在後。同輩按大小順序從前向後一次排列。有時客廳小,後面的小輩分都排到了上房的屋檐外。心細的人家,會給拜年客廳乾淨的土地上鋪一個尿素袋子,有的是鋪個竹涼席子。當然也有粗心的啥也不鋪,就是白光的土地。因為人多,輩分大小不一,因此誰先拜完自己的長輩,就可以先起來站在旁邊,等全部人拜完後,大家就可以坐坐,拉拉家常,吃吃菜、喝喝酒,最後一一離開,又到下一家去。

一年中,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空在一起坐坐拉家常。比如孩子幾歲了、上幾年級、學習成績如何,還有家裡今年的收成如何,收入的糧食夠不夠吃等等。有時再喝幾口酒、夾幾口冷盤、吃幾顆花生等等。把自己門子拜完之後,還要到村子關係好的家裡跑幾圈。光這個程序,從早上八點前出門,到十點多還跑不完。

這是一年到頭該拜的要拜,該看的要看,見到的沒見到的都要好好祝福。這個習慣,這個風俗,在祖輩的言傳身教下,一代代不斷地延續著。拜年結速後,就是自由活動。小孩子找朋友去到處響炮。成年的還要到朋友家去諞閑,聯絡感情。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幾十年,很多人都已進城。沒進城的,年輕的都外地打工,有的過年都回不來。村子裡幾乎都是老少留守人員,所以傳統的拜年形式慢慢就淡化了。說實話,我出門三十多年,很少參加這個活動了。到了孩子輩以後,就更不知道還有這個規矩和傳統禮節了。現在國家正在挖掘傳揚傳統文化,這個傳統的拜節文化也應該受到重視和繼承。譬如全國各地的大祭祖,如陝西省黃陵縣:清明節公祭軒轅黃帝大典;湖南省炎陵縣:重陽節世界華人華僑炎帝陵祭祖大典;山東:中秋節全球祭孔大典;河南新鄭市:農曆三月初三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湖北隨州歷山:農曆四月二十六日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等等......。這些都是為了感恩,為了傳承中華孝道,為了加強國人的凝聚力。一個村也好,一個家族也罷,應該把老祖先留下來的,寶貴的精神財富繼承和發揚下去。隨著時代發展,不用再趴在地上作揖磕頭了,只要立正鞠躬施禮就可以了。但是,這項活動也應該有人來組織、繼承和發揚。

在中國,自古百善孝為先。拜年,就是傳孝、就是感恩、就是揚善。

薦稿:詩情畫意 本期編輯:晨曦

作者簡介 :張萬迎,男,1964年出生。筆名,松竹梅。陝西潼關人。現供職於潼關縣政府法制辦公室。業餘時間愛好書畫、雕刻、文學。系渭南市楹聯協會會員,黃河金三角文研院院士,潼關美協會員,潼關書協會員。

自己設計雕刻的重越50公斤巨型洮硯作品《百鶴祝壽》,曾在2008年渭南市第一屆文化旅遊節,榮獲「民間工藝大師獎」。2004年,篆刻作品錄入《中國書畫篆刻大成》。文學作品《家鄉的那片林》等在渭南日報發表。

主播簡介:晨曦,《中國文化藝術聯盟總部》常務副社長、編輯部主任、文學愛好者,喜歡詩歌,目前有詩歌發表在《中國詩影響》、《漢詩世界》、《大西北詩人》等紙刊,有100多首詩歌在各級微刊刊發。喜歡把每一天當作新的開始,喜歡詩歌的純凈和離俗的雅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學藝術聯盟 的精彩文章:

TAG:文學藝術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