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場戰爭,中國為了要面子,結果卻輸了銀子,最終,成了一大隱患

這場戰爭,中國為了要面子,結果卻輸了銀子,最終,成了一大隱患

原標題:這場戰爭,中國為了要面子,結果卻輸了銀子,最終,成了一大隱患


世界那麼大,每個地方都有它自己的價值所在,有的地方有著豐富的礦藏資源,成為國之寶庫;有的地方風景優美,成為名勝古迹;有的地方地勢特別險要,易於防守而十分難以攻破,成為重要的戰略要塞。


而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的國家就緬甸。


其實,在元明之際緬甸尚隸屬中國版圖,但是,由於嘉靖至萬曆期間這爺孫三代人疏於朝政,並且,此時明朝內部極其腐敗,最終,導致孟養土司和木邦土司聯兵擊殺緬甸宣慰使莽紀歲,緬甸的大部分土地被瓜分。甚至,有人說,如果再來一場戰爭,敵方只要在緬甸動點手腳,那麼,中國的局勢就會很快崩塌。


雖然,這些話言過誇張,但是,緬甸這塊地方的戰略位置卻是值得肯定的。在歷史上,緬甸對於中國來說充當的是一顆棋子的作用,只要緬甸還在,中南半島所有的棋局都能盤活。


在古代,中國和緬甸的關係並不十分友好,特別是在明朝和清朝(雖然在明朝時期,緬甸的很大一部分領土屬於明朝所有),這兩個王朝都和緬甸發生過戰爭。大家都知道,戰爭給一個國家帶來的經濟損失是巨大的,明朝和清朝在和緬甸的戰爭中,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其中,乾隆皇帝一直標榜自己的「十全武功」,當然,清緬戰爭也在其列,但是,這卻是頗有爭議的一件。多年後,就是乾隆皇帝本人也說過:「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征緬這樁不算成功」。後世都評價道:「尤其是盲目自大的清朝,在這場戰役之中,雖然得了面子,實際情況卻是給了緬甸許多銀子。」



在明朝萬曆年間,緬甸和明朝就爆發了著名的中緬之戰。


摧毀「金字紅牌」制度嚴重破壞了木邦、孟養、蠻莫等地社會經濟的發展,給雲南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苦難,並且,影響到兩國疆域的變化。之後,緬甸東吁王朝的勢力被趕出木邦、孟養、蠻莫等土司地區,叛國投緬的大漢奸岳鳳被押送京師處死,邊境地區的土司紛紛重新歸順明朝。


時間流轉到了清朝乾隆時期,乾隆皇帝被自己虛晃的盛世所蒙蔽了雙眼,認為憑藉自己強盛的國力,想要擊敗緬甸這個區區小國簡直是如探囊取物般不費吹灰之力。



然而,事情真相卻與之不同。正是由於這種過度的、盲目的自信,最終,導致清朝在這場戰爭中遭受到了不小的損失。甚至於,曾經一些參加過清緬戰爭的將領,他們在目睹了部分緬兵所持火器威力之大,有感自身的火器技術落後。此時,他們紛紛向乾隆皇帝勸諫,但是,得到的效果確實不盡人意的。


而且,令乾隆沒有想到的是:他出兵緬甸的舉動,輕而易舉地改變了後來中南半島的變局。

歷史上有人這麼評價這場戰役:「清緬戰役清朝得了面子,緬甸得了實惠。」這是實話,大清要的是別國朝拜自己的面子,以至於,這會賠出去多少金銀、經濟衰敗後會對國力產生多大的滯後,他們從不關心。



清緬戰爭爆發時候,緬甸正和它歷史上的死敵暹羅交戰,剛滅了暹羅就遇上清軍的進攻。國內空虛的緬甸被迫只留下九千兵力駐紮暹羅,全軍歸國抵禦清軍進攻。暹羅的鄭信由此得以擊敗國內其他割據勢力,擊退緬兵,重建暹羅。


其實,清朝很長時間都不知道是它造成中南半島上這一大變局,既削弱了緬甸,又挽救了暹羅,而是耿耿於懷在全盛時期無法打服「南荒小夷」。

然而,緬甸最後一個王朝建立後,這個國家就變得十分好戰,尤其注重軍事擴張,先後四次跟中國軍隊發生摩擦,並且,勝多敗少,成為了中國的一個極大的隱患。



按理說,清朝廷應該引起重視才對,可是,清朝太過自信了!乾隆曾經非常自豪的說過:「緬甸雖然是南滿,不足畏懼,曾入隸版圖,並非不可臣服之境…不至大需兵力…」字裡行間,無一不充滿了來自所謂「天朝上國」的自信。


清朝皇帝的輕敵使得清朝失去了最佳的進攻時機。幾次攻防戰打下來,已是兵乏馬困,進入消耗戰之後,兩方僵持不下,為了回朝廷好交差,雙方將領竟然偷偷地達成協議,然後,大搖大擺地班師回朝。


可以說,我國在近代歷史上的落後與清朝康熙乾隆年間的一些國策和君主的心態有著莫大的關係關係,一個小的心態上的隱患,可能會導致大的災難,這是歷史告訴我們的智慧。



歷史在不斷地發展,人們從過去的歷史裡,總能學到至今仍然適用的大道理和大智慧。


參考資料:


『《清緬戰爭》、《明緬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指點江山 的精彩文章:

20年前,南京的一處懸崖上發現一座大幕,得知墓主後專家欣喜若狂
這個人謀權篡位後,皇帝後代直接被其殺絕戶,眾宗室大臣滿門除絕

TAG:指點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