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轟動世界的女性藝術家

那些轟動世界的女性藝術家

女性藝術家,這個曾經一直被邊緣化的群體,以至於她們在藝術領域的立場一直被忽視。她們的作品多從感性出發,描繪著自我 的烏托邦世界,那是一個美好的,充滿魅力的世界。她們更加擅長去從生活去生髮靈感,只要去體會,那是美不勝收的。

在近年,逐漸風靡世界的女性藝術家及優秀作品層出不窮,她們在找回自我立場的同時,也成為世界女性對權益的呼聲。

無論是3.7女生節,還是3.8婦女節,在這特殊的時刻,祝所有女性朋友節日快樂!藉此機會,我們向那些轟動世界的女性藝術家致敬。

弗里達

像微笑一樣動人,像人生一樣苦澀

「她是只飛翔的小鳥,在夜裡抓住光芒。地獄就是天堂。那麼疲倦的女人,展開她永不折斷的翅膀,自由飛翔。她在燃燒,夜空隨著火花盛開。她燃燒了這個夜晚。」這是《弗里達》這段電影的開場白,引出了弗里達這位墨西哥傳奇女畫家的傳奇一生。

《最後的晚餐》

弗里達 自畫像

1946 年 作品《venadito》

《新娘有些害怕當她看到生活之門打開》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挑戰身心極限的行為藝術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的行為藝術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的創作大體可分為三個時期:從早期單純以身體為媒介挑戰身心極限的一系列嘗試(1972-1975),到後來結識德國藝術家烏雷,開始兩人長達十二年的合作夥伴和情侶關係(1976-1989),再到離開烏雷(Ulay)後嘗試將行為藝術與其他藝術媒介更廣泛地相融合的新的獨立性探索(1990年至今)。

這位戲稱自己為「行為藝術的老奶奶」(「Grandmother of Performance Art」)的女人四海為家,先後旅居德國、荷蘭、巴西、美國等地,是標準的「國際公民」,但卻是來自中東歐的斯拉夫族裔,她1946年出生於作為巴爾幹核心地區的前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

在藝術家早年的生活中,父母的經歷、戰爭的暴力、東正教信仰、東歐的社會主義局勢等因素都對其成長構成了影響。

1974《節奏0》Rhythm 0

經典作品《凝視》

1977《無量之物》Imponderabilia

辛迪.舍曼

從夢幻女孩到噩夢小巷

「恐怖的哥特式色調讓你從心理上為你自己生命中,或死亡中潛在的暴力做好準備。我想這也是與之遠離甚至嘲笑它的一種方式。它僅僅是讓你進一步為那些不得不經歷的事做好準備。」——辛迪·舍曼。

在當今所有在世的美國藝術家中,辛迪·舍曼擁有一張最容易辨別的臉,因為她一直不遺餘力地在自己的作品中幾乎扮演了所有的形象。安迪·沃霍說:「她足以成為一個真正的女演員。」

《Untitled #96》 1981年

「9·11」事件後,舍曼開始了「小丑」系列的拍攝

歷史肖像 1990年

珍妮.霍爾澤

文字中的煽動性和穿透力

作為當代國際上少數幾位以觀念性著稱的女性藝術家,珍妮·霍爾澤(Jenny Holzer)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在霍爾澤求學和初涉藝壇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觀念藝術興起和鼎盛的時期,作為一種對傳統藝術形式物質化和造型性的反叛,觀念藝術強調藝術的「非物質化」過程,觀念藝術家通過各種實物、照片、文本、語言、音像等媒介方法來表達個人的藝術思考。

而語言和文字始終是觀念的重要媒介,觀念藝術家也因此始終將其作為創作上的重要形式。霍爾澤對此的運用,一方面與其自身的成長經歷有關,另一方面也正是受這種大的藝術史背景的影響。

1983《常理》(T恤上)-Truisms

2003《氙獻之古根海姆》Xeno

以下女神級別的藝術家,她們的作品中或極端、或色情、或幻想,她們感性的表達,直接衝擊大眾感官。女人沒有那麼大的野心,沒有那麼宏偉的情懷,就是小情感的抒發,所以才會引起大的共鳴。

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大多都是對自然、生命和愛情的特殊表現,她們的藝術是自由的,不被束縛的。

翠西.艾敏

「無恥、瘋狂、厭食症患者、酒鬼、美麗的女人」

1999年,在英國的Tate美術館展出了來自翠西的著名裝置作品「床」,在這件作品裡,她把別人視為骯髒或者是羞於見人的東西全部都展示了出來,一張亂糟糟的還沒來得及整理的床,用過的避孕套,有血污的內褲,衛生巾,伏特加酒瓶,藥盒,空煙盒,破拖鞋,床下是一條髒兮兮的藍地毯。這些物品揭示了這張「床」的主人混亂不堪的夜生活。

那些和我睡過的人

那些和我睡過的人(內部)

與我媽媽的對話

奇奇.史密斯

我渴望激進的東西

Kiki Smith最值得一提的是的一件「無題」作品,在這個作品裡,Kiki把人體分泌出來的淚液,精液、嘔吐物、尿液,油脂等收集起來分別放在10個瓶子里,而且給每個瓶子上都標上了各種分泌物的名字。看到這樣一件作品,不知道觀眾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覺得有趣?或者是有傷大雅,令人不快?不管是哪一種反應,Kiki的作品都達到了這樣的效果——它讓人重新看待並且反思我們的肉體。肉體是擔負意義的嗎?它是意義的承載或者是禁錮體嗎?或者它什麼都不意味,就意味著一種真實存在,生老病死的景況?

《狼女》 凹版型蝕刻版畫 50.8×40.6 cm 1999年

血色池塘 - "Blood Pool" (1992)

無題三號 - "Untitled III (Upside-Down Body with Beads)" (1993)

皮皮洛蒂.瑞斯特

無所顧忌,色彩斑斕

皮皮洛蒂·瑞斯特(Pipilotti Rist ) 是近年來國際上非常活躍的一位當紅藝術家。她的真實姓名並不是Pipilotti,皮皮洛蒂是她小時候的昵稱,是她喜歡的一個童話故事主人公的名字。這個名字正如她本人,總是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奇思妙想和永不變老的年輕情懷,就像我們從她的作品中看到的那樣。

Pipilotti Rist: Ever is Over

Pipilotti Rist: Pour Your Body Out

《鱈魚角水晶燈》 視頻裝置 2013

《拈花》 聲音視頻裝置 2013

草間彌生

畫好了圓點就畫好了世界

草間彌生以各種圓點造型來描繪這個世界。這對她來說,與其說是創作,不如說是治療。她患有神經性視聽障礙,自幼被大量幻覺困擾,常有自殺企圖,她的疾病卻成了藝術之靈,拜疾病所賜,她看到的世界彷彿隔著一層斑點狀的網,於是她開始畫這些斑點,這成為了她的標誌性繪畫符號。

南瓜雕塑

波點南瓜

「消融屋」

路易斯布爾喬亞

直接的、激烈的、強大的孑然一身

「潛意識」的抽象精神遮罩,它始終都是既直接又隱蔽的,可以說它更貼近於我們內心被提及的、徘徊的痛楚,這總是帶著不能被直抒的存在感。而被物質化之後的情感,它試圖給我們製造著更多的可視的心靈突破口,我相信我們需要這些「物質衝突」。藝術似乎有這樣一種能證實這種「遮罩」的力量,它始終抒發著這種遮蔽的情感精神。這種陳述讓我們直視到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路易斯。布爾喬亞。製造懷疑、製造矛盾,甚至是製造情感,都是她藝術生涯中幾經探討的問題,前提是我們拋掉了那些對她的藝術的歸類。

路易絲?布爾喬亞標誌性的蜘蛛作品

crouching spider 潛伏的蜘蛛

重訪阿溫扎 1968-1969

「女權主義」之風從西方刮來,令社會不得不對女人進行重新解讀,令市場不得不主動關注女性藝術。我並不贊成戴著「性別」的有色眼鏡去看藝術,這樣反倒會把藝術局限了,讓人走進死胡同。「好樹不結壞果子」,好作品自然是藝術家最好的證明。「順服就是蒙福」。被造物若遵循造物者的創造初衷,就必蒙受出人意外的祝福;反過來,一切違背自然本性、自然定律的行為,都將導致滅亡。立足本土、尊重本性、進行深耕,我相信女性藝術將帶著她強烈的感染力成為一個不朽的主題。

微信公眾平台:color61(隨時接收美好)

微博:@顏-兒童美術工作室

北京市東城區永外安樂林路10號院景泰家園小區2號樓1105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顏color少兒美術沙龍 的精彩文章:

書法聯報三期送年票

TAG:顏color少兒美術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