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近代開始,日本為什麼老是把矛頭指向中國,根源是什麼

從近代開始,日本為什麼老是把矛頭指向中國,根源是什麼

在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來之不易的勝利時, 我們應該研究一下, 從近代開始, 日本為什麼老是把矛頭指向中國? 至今日本國內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仍妄圖重溫「 大東亞共榮圈」 的美夢。

日軍

1 8 68 年, 明治天皇一上台就發表御筆信, 把用武力「 開拓萬里波濤, 布國威於四方」 列為基本國策。明治維新後, 日本迅速地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在西方列強的支持下, 日本統治階級積極主張侵略朝鮮和中國東北。1 8 7 9 年(光緒5 年) , 日本參謀本部長山縣有朋派十幾名軍官以武官和研究生身份到中國偵察, 並將偵察結果寫成《鄰邦兵備略》一書, 書中主張: 「 為了抗清國陸軍, 擴張軍備乃當務之急」 , 並把此書呈給天皇 。

1 8 9 5年山縣有朋擔任首相後, 向天皇遞交了兵制改革書, 把中國的東北作為日本的「 生命線」 、「 主權線」 , 並提出稱霸亞洲的計劃。從此, 形成了一條并吞朝鮮、侵佔東北、滅亡中國、稱霸亞洲的侵略擴張路線。

明治天皇

這是一條逐步形成的日本國的基本國策。從1 8 8 5 年起, 日本進行了十年擴軍計劃。這個計劃於1 8 92 年提前完成。1 8 9 3年( 光緒19 年) , 日本成立戰時大本營, 作好了武力吞併朝鮮並進而侵佔中國的準備。明治維新以後, 日本侵華活動一直沒有停止過:

1 8 7 4 年( 同治13 年) , 日本派兵30 0 人, 在一些美國軍官的協助下, 突然在台灣南部的琅嬌( 今恆春半島)登陸。在迫使清政府賠償50 萬兩白銀後, 才退兵。此後, 日本強迫琉球斷絕與中國的關係。1 8 7 9 年( 光緒5 年), 日本侵佔琉球, 改琉球為沖繩縣。

18 9 4 年( 光緒2 0 年) , 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次年4月1 7 日, 強迫清政府訂立結束甲午戰爭的《馬關條約》, 強佔台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 賠償2 萬萬兩白銀,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戰爭照片

1 9 0 0 年( 光緒26 年) , 日本派兵參加八國聯軍, 陷天津、攻北京、火燒圓明園。次年, 包括日本在內的十一國公使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

1 9 0 4 一1 9 0 5 年(光緒s 。~ 5 1 年) , 日本與俄國在中國土地上作戰。日本通過日俄戰爭, 奪取中國的遼東半島, 改稱「 關東洲」 , 並把內蒙古東部劃為其勢力範圍。1 91 4 年, 日本借對德宣戰之名, 攫取山東為其勢力範圍。

1 9 1 5 年, 日本提出「 二十一條」 , 陰謀滅亡中國。1 9 2 7 年7 月2 5 日, 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在寫給天皇的一個秘密奏摺內稱: 「 欲征服中國, 必先征服滿蒙, 欲征服世界, 則必先征服中國」 , 又稱「 第一期征服台灣、第二期征服朝鮮, 現皆實現。唯第三期的滅亡滿蒙以及征服中國全土… … 則尚未完成」 。奏摺繼而提出侵略中國的具體辦法。日本政府即按此計劃, 策劃全面侵華戰爭。

網路圖片

1 9 3 1 年, 發動「 九一八」 事變, 侵佔東三省。_ 一1 9 3 年5 月31 日, 訂立「 塘沽協定』, 為 日本進一步侵 占整個華北提供了條件。-193 4 年4 月: 7 日, 日科砂情報部部長天羽英二發表聲明, 強調日本對中國有特殊權利, 維持東亞扶序是日本單獨的責佑反對各國干涉石本對中國的傻略, 反對各國向中國布售軍火、派遣軍事顧問和借款給中國`聲稱日本是亞洲的主人、中國的保護者。

戰爭照片

19 3 7 年, 發動「 七七」 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 才使日本侵吞中國的計劃破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火車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火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