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味精和雞精加熱後真的會致癌?這裡告訴你真相

味精和雞精加熱後真的會致癌?這裡告訴你真相

味精和雞精加熱後真的會致癌?這裡告訴你真相

味精、雞精是家庭非常常見的調料品。但關於它們也流傳著一種說法:味精、雞精不僅加入後會產生有毒物質,而且還會致癌,並且吃多了容易口渴。

那麼以上關於味精、雞精的說法是否正確呢?怎樣烹飪,才能更好地發揮味精、雞精提鮮的作用?哪些人又不適合吃味精、雞精呢?

味精、雞精是什麼

味精的來源

我們常常吃的調料品味精,是以小麥、大豆等富含蛋白質的原料以微生物發酵、提取、精製而成的一種粉末狀或結晶狀的一種鈉鹽,即谷氨酸鈉。

味精除了谷氨酸鈉外,為了增加其風味,還加入少量食鹽、水分、脂肪、糖、鐵、磷等物質。

味精和雞精加熱後真的會致癌?這裡告訴你真相

味精的作用

味精易溶於水,吸濕性強,提鮮作用佳。味精進入人體腸道被吸收後會分解成谷氨酸,是人體需要的氨基酸之一,在肝臟中參與糖代謝及肝臟的解毒過程,降低血液中有毒的氨的濃度;在大腦中參與蛋白質及糖的代謝,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腦及神經中樞的功能。因此,味精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益處。

味精的最佳溶解溫度為70℃-90℃。味精在一般烹調加工條件下較穩定,但長時間處於高溫下,易變為焦谷氨酸鈉;在鹼性或強酸性溶液中,沉澱或難於溶解,其鮮味也變得不明顯甚至消失。

雞精真的有雞嗎

實際上雞精裡面的主要成分並不是雞肉。它主要是由雞肉、雞骨或其濃縮抽提物做成的天然調味品,其中40%左右成分是味精,鹽佔到10%以上,還有糖、香辛料、鳥苷酸、雞味香精、澱粉等物質等。因此,雞精的提鮮作用更多源於味精的功勞。

味精和雞精加熱後真的會致癌?這裡告訴你真相

味精雞精加熱後有沒有毒

早在1959年,美國FDA就把味精歸入了食品分類中最安全的「一般認為無害(GRAS)」一類了。1987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把味精歸入「最安全」類別。1991年,歐盟委員會食品科學委員會確認對於味精的「每日可攝入量」分類為歐盟體系最安全的類別「無定量」。

由此可見,世界普遍認可味精作為才要作料是安全的。

前面我們提到,味精的最佳溶解溫度為70℃-90℃,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加熱到120℃以上時,會產生焦谷氨酸鈉這種物質。但至今還沒有實驗論證過焦谷氨酸具有致癌性,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也沒有把焦谷氨酸列入四級致癌物中,因此致癌說法也就無從談起,但此時味精原本的鮮味確實被破壞了。

味精應該這樣用

1. 溫度不宜太高

味精、雞精溶解的最佳溫度為70℃-90℃。所以,不管從安全形度抑或口感角度,最好在關火前十秒內放入鍋內。此時鍋內溫度會逐漸降低,剛好讓調料充分溶解又不至於過熱而失去鮮味。

倘若用味精來拌冷盤的話,可先用少量熱水把味精充分溶解後,再拌入冷盤中。因為冷盤的溫度偏低,味精或雞精直接放進去不能充分溶解,不能很好起到調味、提鮮效果。

味精和雞精加熱後真的會致癌?這裡告訴你真相

2. 少量原則

因為味精、雞精本質上都屬於「鈉鹽」的一種,而且也包含一定量的食鹽,它就和我們普通食用鹽一樣,吃多了並不利於健康。而且高鈉飲食還會引發肥胖,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壓和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風險。尤其當你吃完加入味精、雞精烹飪的菜肴後會覺得口乾、口渴,最大可能就是「味精」放多了。

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的建議,一個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吃味精最好不超過 1.8g,大約相當於少半啤酒瓶蓋的量。

另外,雞精里還含有核苷酸,其在人體內代謝產物是尿酸。因此,痛風患者應該少吃或不吃雞精。

3. 這三類人不建議吃

(1)嬰幼兒

由於谷氨酸可以與血液中的鋅結合,生成不能被人體利用的谷氨酸鋅而被排出體外,導致人體缺鋅。而鋅又恰好是嬰幼兒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營養素。此時如果缺鋅,嬰兒不僅出現食慾差、厭食,而且還可能引起智力低下、生長發育障礙、貧血、生殖器官發育不全等不良後果。

(2)哺乳期產婦

產婦也需要小心,如果乳母在攝入高蛋白飲食的同時,又食用過量的味精,味精內的谷氨酸鈉會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過量的谷氨酸鈉對嬰兒(特別是12周內)的生長發育有嚴重影響。

(3)老年人

由於味精、雞精內含鈉鹽量高,60歲以上的人對鈉的攝入尤為敏感,食用過量的鈉很容易引發水腫。所以老年人及高血壓、腎病、代謝綜合征患者應少吃或不吃味精。

味精和雞精加熱後真的會致癌?這裡告訴你真相

總之,味精、雞精固然味道鮮美,但也要把握好烹飪時放的時機與量,才能健康地享受人間美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技巧知識點滴 的精彩文章:

醫生告訴你泡腳的好處
膽囊有「石頭」,究竟該不該切?

TAG:生活技巧知識點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