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跟著張鳴讀大學》張鳴

《跟著張鳴讀大學》張鳴

百度網盤:https://pan.baidu.com/s/1QJhii1ZOimtNbzi_iMsrOQ

提取密碼:b83j

張鳴.跟著張鳴上大學.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全書304頁19萬字,筆記約1.2萬字)

張鳴: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學者

《寫在前面的話》:從事大學教師這個行業,算起來已經有30多年了。這些年來,最困惑我的一個問題是,進入大學的學生,無論是本科還是研究生,往往不知道怎麼度過他們的大學生活,不知道大學裡該學什麼,怎麼學。即使有心學好的人,也只好自己摸索,往往四年過去了,剛剛摸到點門道,可又要離開了。四年本科學完,感到什麼都沒學到的人,往往成批地出現。P1

《入學第一年》:萬事開著難,大學新生尤其難。任何一個中學,只要它還打算在高考上有所作為,一般來講都是保姆式的,老師管得很多、也很嚴。在中學,不僅生活被嚴格控制,學習狀況,也被嚴密掌控。P4但到了大學,馬上就進入放羊狀態了。生活和學習都不大有人管了,自己成績如何,在班上排名多少,不到期末,誰也不知道。即使到了期末,也未必會有人關心。中學老師講課,進度很慢,講得很細,每個環節,都有大量的習題,老師會反覆講習題。但是到了大學,尤其是頭一年,大量的課程都是素質課和公共課,老師講得飛快,習題做好做壞,也沒多少人理會。一旦跟不上,不會有人來管你。P5

《入學第一年》:大學第一年,是個轉型期、過渡期。轉型要快,過渡要短,早一點進入狀態,就早得先機。但是,現實的狀況是,多數大學生第一年都過得比較懵懂。況且,中學都累壞了,進入大學,正好放鬆放鬆,稀里糊塗瞎混,似乎理所當然。其實,對於新生來說,中學耽誤的時間是最多的。大好時光,沒有用在讀書上,都用來備考了。進入大學,獨立生活開始,一上來,就要抓緊。第一要做的,就是學會泡圖書館,學會搶座位。P6大學第一年,開局要好。一共無非四年,懵懂混過一年,四分之一呀。一般來講,第一年混過,第二年也不會很清醒,第三年剛剛明白點,第四年就要找工作了。所以,第一年一定要抓緊,別讓自己的轉型耽誤太多時間。P7

《環境不好,我們該怎麼辦》:自己一頓飯吃上百元不心痛,買書五十元都不肯花,單單埋怨,其實沒有道理。好些同學,上大學不正經看書,不琢磨學問,成天花天酒地,泡妞K歌,然後把責任推到環境上,其實不過是給自己的懶惰、給自己的放縱找借口。我們有責任改變我們的環境,但在環境暫時改變不了的時候,不要用浪費自己最寶貴的青春來懲罰環境。環境不受懲罰,被懲罰的,只能是我們自己。因為用別人的過失來懲罰自己,是蠢人的行為,因為環境不好而懲罰自己,是蠢人中的蠢人。P10

《新的學年開始了,大學裡有變化嗎》:新學年開學前夕,碰巧和一位年輕的銀行行長吃飯。行長告訴我,他們最近兩年進的年輕員工,都是從各個重點大學萬里挑一挑來的,但進來之後,從洒掃應對,到業務報表,都得手把手地教。我問:難道金融專業的人,連基本的業務報表都不會做嗎?答曰:什麼專業都一樣,什麼都不會。最後,這位行長問我,你們大學裡到底教些什麼?我顧左右而言他地回答說,我們在上課。P28

《新的學年開始了,大學裡有變化嗎》:大學裡按理是應該培養創造力的,可是到目前為止,上課宣講義,學生記筆記,考試背筆記的狀況依然。這樣的教學,學生即使學得好,也不會因此而學會收集信息,查閱資料,更不會動腦筋思考、學會質疑。學得越好,離創造性越遠。其實,現在的大學,說創造性,幾乎是一種奢侈,學生連基本的再學習能力——讀書領悟、抓住要領——都得不到,基本的查閱資料的能力也沒有,甚至連基本的處事態度和能力都沒差得很遠,在小學和中學就被家長和學校培養起來的不負責任的習慣,卻在大學得到了強化和發揚。P29但說這個本科教學評估本身,不僅沒有改善本科教學的狀況,反而把這種標準答案式的教學極大地強化了。所有評估的指標以及指標的檢查,主要是圍繞著一件事展開,就是把教學過程程序化、固定化。統編教材,統一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方案、教案,精確的教學進度,統一的判分標準,給分模式,甚至統一的學年論文,實習報告的評語模式。現在,比較有上進心的大學生在大學裡,最忙的是上各種名目的班,考各種有用沒用的證書。P30

《新的學年開始了,大學裡有變化嗎》:進了銀行萬里挑一的學生,尚且什麼都得從頭開始,就業部門的職業培訓負擔極重,承擔了本該由學校承擔的任務,那麼那些萬分之一之外的學生呢?目前大學生就業狀況如此之差,大學的教育,無論如何,難逃其咎。再不改變,每年成百萬地導致學生畢業即失業,用不了多少年,不是大學破產,沒有人來讀,就是失業人口造成社會動蕩。P31

《我們要什麼樣的本科教育?》:現行的本科教學規則和管理,跟現在進行的評估是配套的,原義就是要把教學各個環節管得越死越好,每門課要有大綱,有教案,要填寫教學進度表,每個步驟都要有檢查,有記錄,連考試出題,老師怎麼打分都要檢查,實際上是將教學環節分解為一個個的量化過程,實行全程監控。只是由於教學管理部門的官僚主義和教師的惰性,這些監管的指標才沒有真正實現,才需要在評估前臨時抱佛腳的惡「補」,即大規模造假。問題是,我們到底要什麼?我們的本科教育,到底要走向何方?如果我們要的僅僅是一個規範的教學過程,一個規範的教學形式,一個合乎規矩的教學內容,那麼,盡可以由教育部來組織整合各門課程的統編教材,根據教材編寫教學軟體,上課的時候,由技術人員在各個教室里放就是了,考試也完全可以做到機器操作,機器判卷,教師基本上可以不用了。P39

《我們要什麼樣的本科教育?》:我們的大學,教的是人,不是機器。人只能用人來培養,大學教師是人,人要有知識,有學養,有研究,也要有個性,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才能賦予學生以創造性,否則教出來的學生,只是中規中矩的獃子。大學如果真的要想搞好本科教學,其實只要做好一件事就行了,那就是保證教書的人都是人才,而且這些人只要做了這份工作,就必須站在講台上,不能動不動就去做第二職業,走穴,開公司(對於那些所謂的熱門專業尤其要管的嚴),至於教師怎麼教,怎麼考,本是教師的自主權。P40

《找不著北的師生關係》:眼下正如火如荼進行的本科評估,無非是檢查各個高校的教師,是否嚴格按照程序,把知識或者真理或者標準答案,合乎標準地灌輸給學生。鼓勵教師做工具,不僅中小學力行灌輸,連大學本科,甚至研究生博士階段的教育,都中學化,或者叫灌輸化,把導師的自主性降低到最低。P59

《如何分辨老師的優劣》:看一個老師是優還是劣,首先要判斷,他的課有沒有內容,一門課講下來,還是沒什麼東西,多半是肚裡空空的樣子貨。當然,能做出這樣的判斷,首先自己要先看點書。你肚子里先有了幾本書,就大體上可以判斷講課老師的水平了。所以,老師如何,內容為王,老師優劣,首先看老師肚子里有沒有貨。對老師,不要計較態度,大學畢竟不是服務業,老師態度不好,不要成為我們求學的障礙。只要他肚子里有貨,我們就可以接受。同樣,對老師,也不要在乎他們的立場。看了一些書,聽過一些名人講座的學生,往往會有立場。聽課過程中,發現老師的立場跟自己相左,就心情不暢,甚至立生反感,不樂聽下去了。其實,只要這個老師講的有內容,即使立場不一,課還是要聽的。只要不是顛倒黑白,胡說八道,立場不一,其實不要緊。聽一點跟自己立場不一樣的道理,沒有壞處。一個人求學,不是為了證實自己的立場正確,而是來求學問的。在多數情況下,學問跟立場無關。P81-82

《責任心從大學老師養成》:用人單位對現在大學生最不滿意的地方,是責任心差,油瓶倒了,絕對不扶一下,一項任務交下去,幾天沒動靜,跟沒事一樣,一點都不著急。其次,是動手能力弱,稍微複雜一點的事就幹不了,動不動就說,我沒學過,不會。P83

《我們拿高考怎麼辦》:在實際的運作中,高考成了名副其實的「指揮棒」,它不僅決定了高考前端的中小學教育走向,而且影響到了高考後端的高等教育的教學。由於統一出題統一考試,全國一盤棋,事實上高考把我們的學校教育,變成了「標準答案」模式,所有的教學環節都圍繞著高考題目轉,以高考的判卷標準為標準,不允許有任何的歧義,以免降低分數。這是一種給定真理式的教學,學生只能接受,不能有創新,也不允許有創新。這種弊病,隨著計劃經濟時代的結束,中國進入新的世界體系,暴露得越明顯。P98

問題的關鍵在高考。只要這種統一考試存在,所有的中小學都會圍著它轉,老師的教學會以高考考的內容以及高考的標準答案為目標,鋪天蓋地的教學輔助材料,也都圍繞著高考編寫,學生和家長,也以高考的成績來評價一個學校的好壞(小學則以中考為成績,最終還是以高考為目的),如果有哪一個學校敢出一點格,稍微脫離幾分高考的範圍,那麼學生的家長可能會將這個學校毀了。事實上,我們現在絕大多數的中學,都在前兩年就把高中的課程全部上完,高三階段則進行反覆的考試練習,將學生投入無底的題海當中,一直到學生厭煩,甚至到作嘔的地步。所謂的把關老師,都是把歷屆高考題目研究到爛熟的專家,其中那些能夠猜出當年的出題方向,甚至押中若干道題的翹楚,學生和家長無不奉之為神明。這樣考進大學的學生,不僅身心俱疲,而且身心俱木,差的學生把上大學當度假,自己放自己的羊;好的學生,依然習慣於中學的應試模式,總是擔心一旦沒有了「統練」,沒有排名,自己該怎麼辦。這樣的狀況,即使攤上好的老師和好的教學方式,一兩年都扳不過來。P99

十年前或者更早,教育界就已經有人意識到高等學校入學形式必須改革,而改革的方向,則必須跟落實高校自主性結合起來,實現入學方式的多樣化,使中學教育失去考試的目標,無從跟蹤,也避免了考生一考定終身的難局。顯然,這個方向是正確的,至少是合理的。改革,理應在恢復高校的自主性上做文章。恢復高校的自主性,不僅可以使中小學擺脫高考指揮棒的驅動,而且有利於高校真正在創造性意見上的發展。P100

《我們拿高考怎麼辦》:同樣,採用美國那種以高中成績為主,參考老師推薦意見的錄取方式,至少在目前的中國,也不可行。當下中國誠信氛圍的缺失,已經達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前些年某些重點大學曾經實行文史哲班招部分的保送生的辦法,但就其現狀而言,作弊之嚴重,已經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以至於難以為繼。其實,即使就算中國誠信的現狀不這樣糟,目前普遍的獨生子女家庭,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可以不惜一切,在別的方面可以講誠信,到了為孩子上大學的時候,估計也就不會講了。事實上,在高校招生問題上,留給我們施展拳腳的空間很小,我們既要確保高等學校的入學,有一個可信的程序,不至於後門開得比前門還大,從而確保老百姓對入學選拔有起碼的信心(這一點,目前的高考制度是能做到的),同時,我們又必須改革,不能讓高考變成中國教育的指揮棒。這樣的話,事實上我們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保留現有的考試機構,讓這些機構依然擔負組織高校入學考試的職責,但是考題由各個高校來出,考卷也由高校自己判。P101

當然,這種改革最大的好處在於,由於出題從內容到形式的五花八門,百花齊放,中學教學就跟不上了,當然也就不用跟了,這樣就把中學乃至小學教學從應試的魔掌中解放出來,要想提高升學率,唯一的法門就是提高學生的素質,如是,素質教育才能真正提上日程。P102

中國的高等教育,改革以來,有了飛速的發展,但是國家的競爭力排名卻在下降。國家競爭力下降的背後,是各個高校的科研競爭力都在下降,擴招的學校在下降,不怎麼擴招的學校也在下降。這裡面有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問題,但學生素質的降低,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P103

《丈二和尚》:丈二和尚,就是說一個人懵里懵懂,進入不了狀態。其實,多數學生進入大學,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喜歡用功的學生,發現大學沒有了中學的「統練」,每日每周的小考中考,見不到排行榜上自己的名字,煞是慌張。不喜歡用功的孩子,進入大學,宛如脫韁的野馬,不,野羊,立刻大放羊。P105

人人都不知道該做什麼,該怎麼做。一句話,摸不到北。無論是誰,得意還是失意,混明白的還是沒混明白的,其實,在這個過程中,都沒有找到北。人們做這個,做那個,或者什麼都不做,其實都是跟人走。只有極少數的人,在跟著走的過程中悟到了自己想要的。大學生大學四年,再加研究生兩年或者三年,甚至博士三年或者更多,十年寒窗,都沒有弄明白自己的目標。學生們只有一個念頭是清晰的,我似乎什麼都沒學到——其實,他們是不知道要學什麼。P106-107找不到北,摸不著頭腦的學生們,在中小學是目標明確的。上學為了什麼——考試。考好了,進一步上學,上好學校,是為了更好地考試,考得更好。一旦到了大學,沒有升學的壓力,多數人就泄氣了。複習考研、考六級、考托、考G,不過是中學考試工夫的延伸,一些考試英雄不甘寂寞的施展。P107

《丈二和尚》:這樣唯考試主義的教育過程,危害是巨大的。不僅淘汰了那些不會考試,或者說不太聽話的孩子,這些人有不少都是天才。更大的危害,就是那些習慣而且善於考試的人,也沒了頭腦,或者摸不到頭腦。一旦沒有了考試,或者說沒有了中學那種魔鬼式的周期性考試,他們就喪失了方向感。非得再找一個類似的替補,才能踏實。這樣的考試教育,其訓練過程,基本原則就是熟能生巧。通過反覆訓練,提高答題的能力和正確率。不可避免地要扼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陌生感,扼殺學生求新求異的興緻,從而也就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於多數高考優勝的學生來說,中學的學習過程,給予他們的只是一種後遺症,對考試慣性依賴的後遺症。憑著這種後遺症,很多人可以一直考下去,但如果他沒有在這個過程中培養起屬於自己的學習興趣的話,基本上就是一個廢物。P108

教育對於相當大比例的人來說,就是給他們一起基本常識和知識,掌握一點謀生的技能,擁有一些處事做事的素質。P108-109如果我們的學生,能及早變得明白些,別那麼急著放羊,或者另外戴上夾板繼續考試,我們還有可能找回自我,摸到自己的頭腦,做一個有用的人。P109

《大學生為什麼考試作弊成風》:學生在大學裡,就是學四件事:一、做人(to be);二、讀書(to read);三、做事(to do);四、怎樣跟人相處(together)。這其中,最要緊的是做人。P115

《大學校長的「王帽子」》:清華之所以能從一介籍籍無名的留美預備學校,變成一所世界知名大學,是梅貽琦作為一校之長,對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尊重。不僅尊重他們的人格,而且尊重他們的自治傳統和制度。教師只要發了聘書,就是校長請來的先生,什麼時候都得客客氣氣的,人家怎麼教,教什麼,全都悉聽尊便,如果覺得人家水準不夠,下回不聘就是了。至於教師和學生的自治制度,校長更是不能碰,也不會碰。P120

《教授治校與教授當官》:深圳一個處長職位,就有40位教授在搶。中國大學的問題,不在於是否教授坐上了校長和處長的椅子,而是教授治校。眼下農民尚可自己投票選村長,但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的大學教師,卻連個系主任都沒有權利選。教工大會也好,學術委員會也好,都是空的,還沒有一所大學,有教授評議會這樣的機構。我曾多次呼籲,大學自治、教授治校和學術自由,這是大學能否辦好的前提。不是說實行這三條,大學一定能辦好,但不實行,則根本沒戲。P126

《大學裡學讀書》:大學裡就學三件事:做人、做事和讀書。學會讀書,以後可以繼續學習;學會做事,以後可以應付所有的事情;學會做人,完善自身,同時可以應會所有的人。通常一本書能讓你讀完,肯定有吸引你的地方,這些地方,這是這本書對你的價值。對你來說,閱讀,最要緊的,是把這些部分吃下去所以,古人讀書,都會帶支筆,一方面將那些部分抄下來,一方面把自己的體會寫上去。「不動筆不讀書」,這樣的古訓,其實很有道理。摘抄很笨,也很費事,時至今日,電腦已經代替了筆,但摘抄對於讀書來說,仍然是必要的。天才除外,一般人要想讀書有點心得,大抵得做筆記。摘抄是記錄下你的興奮點,加深理解。而錄下心得則是你的創見。別擔心這創見檔次低,也別擔心這見解別人已經得出。讀書是自己的事,任何見解,只要是你獨立得出的,不管它是否別人已經說過,都是意見的——對於學術界意見不大,但對你自己的創造性的養成,意義非凡。P144

《大學裡學讀書》:對大多數的大學生,學會讀書,所讀之書,都應當是需要一點理解力的。創造力需要培養,理解力也需要培養。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理解力的推進,也意味著創造力的提高。P145某種知識,即使學過,也會忘記。人需要做的,只是在需要的時候,會極可能快地學會掌握某種知識即可。聰明的人,即使沒上過大學,也有這種本事。而大學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可以教會學生在四年的專業學習中,掌握這種本領。所以,大學裡,老師不是在教書,而是應該教會學生讀書。學生的主要使命,不是聽課,而是去圖書館看書。一門課,老師如果花更多的精力教學生去讀參考書,而學生花更多的精力讀參考書,那麼,這門課的學生和老師,就比較合格了。學會讀書的另一項任務,是學會找東西,即查閱資料。P145找資料是一個本事,這個本事,需要訓練,需要學習。在大學裡,這種本事,是必須掌握的。如果大學畢業,找東西的本領還僅限於跟谷歌和百度親密接觸,那麼,這個大學,基本上就白念了。P146

《讀過還是翻過》:只要你有心報考研究生,無論北大還是清華人大北師大,一定要吃透人家給你開列的參考教科書。一定要明了所報考專業的權威人士的思想,哪怕他沒什麼思想,他所熱衷的,你一定要弄明白。P148需要精讀的書,要看得慢。我這裡講的慢,是慢慢理解消化的意思。一邊讀,一邊帶支筆,邊讀邊記。如果你性子很急,實在慢不下來,那就多讀幾遍。古人說,書讀三遍,其義自現,也就是說,想要讀懂某本書,最方便的法門,就是多讀幾遍。P149

《讀書要讀出問題》:對於課堂講授,學生在中小學已經習慣了全盤接受。在他們看來,應該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把老師講的聽懂消化,然後回答老師就課堂內容提出的問題。如果有學生在課堂上對老師講的有所懷疑,或者乾脆直接質問老師講錯了,即使學生的質問有道理,老師會很生氣。P154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大腦不是腦子,而是桶,專門來盛老師的東西,是胃,不僅盛,而且接受老師灌進去的內容。很多學生跟我說,見到你才知道,原來書里的內容還能有錯,還是可以懷疑的。我說,不僅可以懷疑,有的書,簡直就是垃圾,一文不值。對於一個已經習慣於接受的大腦,要讀書讀出問題,是個不容易的事。但不實現這個轉換,小而言之,是大學白上,大而言之,是把自己固定在一個桶的位置上。

《讀書要讀出問題》:若要打破接受性閱讀的魔障,降魔法寶有兩個,其一,是多讀。同類的書多讀幾本,問題自然會顯現。同一個事情,這本書這麼說,那本書那麼說,到底誰說的對,你肯定要問一個為什麼。開始的時候,你往往會發現,同一個問題,各執一詞者,你看甲說,覺得甲對,看乙說,覺得乙對。這種時候,你需要的是,追究各自的證據,看看哪個證據靠譜。其二,多思。子曰,學而不思則罔。讀一讀,要想一想。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想書里的說法,是否合情合理。如果哪兒覺得有點不對勁兒,找找不對勁的地方在哪兒。讀書讀出問題,不僅僅是質疑,更多的是深入思考。P155-156不要擔心你的問題幼稚,你的問題荒謬。任何人讀書,都是從幼稚和荒謬中走過來的。在大學裡,要養成和中學相反的習慣,讀書也好,聽講也好,多提問題,問題提多了,也就會提問題了。提問提得越好,書就讀得越好,眼光就越毒。P156讀書宗旨,不是為了灌輸,而是創造。提出問題,是創造的開始。如果連問題都提不出來,那麼,你就不可能在前人的著述上有所超越,充其量,只能複製別人。由於理解的偏差的損耗,連複製都不能逼真。讀書要記筆記。筆記最要緊的內容,就是你的心得和質疑,一句話,記下你讀書的思考。因為,這些思考,無論多麼粗糙,多麼幼稚,都是你自己的思考,你創造的起點。P157

《記筆記那點事兒》:大學,最要緊的,是學會讀書記筆記。古人云,不動筆不讀書。又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說的就是記筆記對讀書的重要性。人經常有這樣的時候,剛讀過的書,明明記得有個段落,提以了自己感興趣的事,當時沒有記下來,回頭再去找,無論如何都找不到,一腦門子大汗,沒用。所以,讀者要帶著筆和筆記本(用筆記本電腦也行),碰到什麼有興趣的,趕緊記下來,詳細註明在哪本書,哪一頁,書的出版者、出版日期和版次,以後用的時候,一索即得。P159筆記不僅僅是摘抄,還有心得。讀書有所悟,是件開心的事。開心不能僅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最要緊的,是將你之所悟,趕緊記下來。因為這裡牽扯到靈感,放都不能放,一放,就如隔夜的飯,變味了。讀書,也意味著創造,這創造,就是心得。不要擔心你的心得是不是別人也說過,這不要緊,關鍵這心得是你之所悟,得自於你自己的思考。它至少對你而言,是純然的創造。P159-160總之,讀書要動筆。大學四年,學會讀書是第一要義,而讀書要學會做筆記。不做筆記,事倍功半,做筆記,則事半功倍。P161

《天下上學興趣始》:人類之所以要讀書,不僅僅是為了傳承,更要緊的是發展和創新。P164上大學,首先要找准你的興奮點,如果沒有,則找興趣點。所謂大學,就是自己讀書,讀很多的書。沒有興趣,書讀不下去的,只能上學。P166

《聽課有學問》:大學四年,是一個人人生過程中最值得珍惜的時光。每一分鐘,都應該好好過。P169

《學點文言文》:一篇文字,十個人讀,應該有十種解釋,然而,我們全國上下,只有一種解釋,就是教學參考書上的解釋。好些文字的寫作背景,作者自己都不知道,但上課老師知道。中心思想,作者也不知道,但老師也知道。這樣的教法,就是把課文凌遲,好端端的肉,剁得稀爛,然後加上老師認為香的作料、臭醬,腌出來,端給學生吃,不吃還不行,考試過不了。經過這一番折騰,再鮮活的文字,也變成了腥臭的標準答案。學生背下標準答案,考試倒是沒問題,卻絕無可能從中汲取寫作的靈感。P173

《如何跟同學相處》:一個前程不錯的研究生,僅僅因為飲水機那點芝麻綠豆大的事,就把同室毒殺。此前,還有馬加爵殺人事件,一個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因為相處得不和諧,把室友統統殺光。當然,這樣的事件,畢竟是極端,但已經非當年大學生所能想像。極端的事件,其實透露出當代大學生一個常見的困境——不知道如何與同學相處。P180

《同學友誼與哥們義氣》:大學裡的同學,尤其是同宿舍的情誼,一般來說,是為人們十分看重的。人到社會上之後,同學關係是最重要的社會資源之一。別的情誼可能會隨著時間而談忘,但唯獨同學之間的友誼,每每歷久彌新。大學期間,是人的成熟期,恰好又沒有多少功利性,沒有太多金錢、地位、利益交換的內容。這種時候發生的友誼,比較自然,也比較純潔。在人的成熟過程中,比較純的友誼,自然給人印象深刻。P184人是群居動物,不可能沒有友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是人生活的必需品。人是需要朋友的,大學期間的朋友,尤其彌足珍貴。P186

我們都不可能是完人,彼此的缺點毛病,也許一輩子也克服不了,要保持友誼,就要互相包容、互相容忍。可以互相批評,但適可而止。切忌因為一點小事,冷不丁鬧翻,翻成勢不兩立的敵人。朋友之間,難免吵架,吵架之時,無論怎麼冒火,都要注意分寸,不要出口傷人,專挑人的傷疤。如果對方不冷靜,自己要冷靜,不要動輒以牙還牙,報以顏色。吵完之後,要學會和解,誰先說第一句話,誰是大哥。同學之間,吵過就拉倒,不要過分猜忌,更不要神經過敏,想得太多。我們都需要友誼,需要的東西,就要珍惜,不要隨意糟蹋。保持大學的同學友誼,對你今後的生活和事業,都會有極大的幫助。P186

《大學裡的戀情》:其實,男女之愛,原本就不是理性的產物。它要來到,不是誰能強制驅走就可趕得走的。大學期間,大都比較單純,感情里較少物質、關係、等級的因素。這個時候結下的感情,的確相當美好,非常值得珍惜。只要感情是真摯的,態度是認真的,其實分分合合,都是自然。追女孩的男生,被追的女孩,都是校園裡的一景,沒有這個景色,校園再美,也沒了生氣。P188追上了,天地為之同歡,被甩了,天地為之同悲。在那一剎那,恨不得世界跟自己一起崩裂。這都稀鬆平常,別真的辦傻事就行。大學同學,是人生所有關係中最值得珍惜的關係。人世間,最美好、最溫馨、最值得回味的是男女之事。最醜陋、最兇險、最恨不得忘掉的,也是男女之事。P188

《大學裡學做事》:大學畢業,進入單位,領導交給你辦一件事,只要這事還像個事,如果你足夠聰明的話,無論懂與不懂,明白還是不明白,都得接下來,而且拍胸脯保證完成。如果你說不會做,或者問領導該怎麼做,你在單位如果沒有特別硬的靠山的話,後來的前途,基本上就算完了。P201現在的大學生,無論是本科、碩士還是博士,進機關不會寫領導講話,進企業不會做市場調查,不會寫可行性報告的比比皆是。他們的理由是,大學裡沒有學過。天底下沒有這樣的學校,能把世間所有的行業的具體事務都教會的。大學裡學做事,就是一個做事的基本素質。P201-202

《大學裡學做事》:當你領到一個任務,一個陌生的任務,而且必須去做,還要做得像樣的時候,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這個事務到底是怎麼回事。在弄清楚之後,第二步要做的,是查閱所有能查到的相關資料,用你掌握的一切手段來查,查得越詳細越好。方方面面,上下左右,所有相關的都要查到。在拿到這些資料之後,第三步要做的,就是對資料進行歸納分類。把資料按照某個尺度,分門別類,排列清楚。需要製圖的製圖,需要製表的製表。第四步,就是對排列好的資料進行分析,分析其相關性、信息量等,分析完之後,就可以做最後的一步,撰寫行動方案了。P202嚴格地說,上過大學的人,這五個步驟的工作,都該會做。一般來說,每個大學生,都要做論文,不做論文,也要做畢業設計。無論寫論文還是做設計,如果認真做的話,其實都要經過上述五個步驟。第一,確定題目,了解題目。第二,收集資料。第三,分類歸納。第四,分析對比。第五,寫出論文綱目或者設計規劃,最終完成。P202在大學裡學做事,一句話,要通過學術訓練來實現。這就是為什麼大學必須有學術,而且學術必須爭先的道理。P203

《沏茶那點事》:現在大學畢業生到社會上,遭人詬病最多的地方是什麼?缺乏知識?缺乏技能?沒有能力?都不是。令用人單位最頭痛的,是他們缺乏責任心。什麼事都滿口答應,到時候一點不辦,隨便找個借口搪塞掉了。工作中,漫不經心,捅多大簍子,都無所謂,一臉無辜。P207

《應對就業難,大學應該教學生如何做事》:按理說,一個正常的大學課程,教師是不應該滿足於把現成的課程答案,編些所謂的「知識體系」,通過講授告訴學生,然後讓學生背下來,最後一考了之的。但是,恰恰這樣的教學方式,是現階段我們大學教學的主要模式,老師上課宣講義,學生記筆記,最後考筆記,幾十年一貫。P212大學裡的教學,理應教會學生怎樣找自己需要的東西,收集相關的信息,自己通過分析對比,得出自己的答案。應該教會學生去質疑現在的答案和結論,學生用自己的腦子和學來的理論工具,分析判斷,得出自己的結論。簡而言之,大學的學習過程,理當應當是一個思維和能力的訓練過程,一個訓練學生動手的過程,而非像現在一樣,一個灌輸的過程,一個死記硬背的過程。一個把學生的大腦逐漸給僵化的過程。一句話,要教學生像野狗,會自己生存,在這個過程中,用老師的言傳身教,讓學生具有責任心。P213

《「過客意識」要不得》:絕大多數人,大學或者研究生期間,都是他們的青春年華中最出彩的歲月。P220

《人活著要對得起自己》:很多學生跟人相處,大大咧咧,我行我素,完全不講公德,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一個宿舍住著,經常吵得別人沒法睡覺,或者根本不在意個人衛生,渾身惡臭,熏得別人沒法接受。P225近代中國的思想家嚴復把約翰·密爾的《論自由》翻譯成《群己權界論》,十分精當地理解了自由的內涵。人活著,就是為了追求自己的自由,但作為群體動物、社會動物的人,自由總須有邊界,有清醒的邊界。守住自己的邊界在邊界之內充分發展,就是對得起自己。P226

《學個明白》:做人最難的是與人相處,有關人與人關係的學問,可以說是天下最難的學問。人的一生,所有的成敗利鈍,機遇與晦氣,無不與周圍的人有關。P244與人相處,佔便宜,不吃虧,是每個家長都可能教導孩子的訓條。但很多活得明白的成年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在你的一生中總是設法佔便宜的人,到最後,發現他們累積所佔的便宜,遠抵不上一次失誤所造成的損失。P245

《學做人並不難》:所謂的社會化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懂事的過程。所謂懂事,就是明白人情道理,學會以己度人,遇事,善於替對方著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傷己,也不害人。我父親家鄉的商人世家,縱有萬貫家產,也會讓兒子先從學徒做起,以便磨鍊成人。那個時代的學徒,天不亮就得起來,半夜了還不能睡,不僅要打理店裡的生意,還要幫老闆娘帶孩子,天亮倒夜壺,苦不堪言。P249要想把事情做成,就是學會妥協,學會忍耐,學會替人著想。在大學裡,最好能有機會自己張羅組織一項活動,從拉贊助開始做,多碰幾次壁,慢慢學會說服別人,讓別人傾聽自己。拉來了贊助,就要學會怎樣把錢花出去,花得值。組織、張羅、策劃,無一不是鍛煉的機會。最後把事辦成了,你就長大了。P250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不吃點苦,就不可能了解社會,了解別人,體味人生,當然也就無法了解自己,做人什麼的,也就無從談起。P250

《大學裡的選美誘惑》:人都有過年輕的時候,年輕人,尤其是尚未走上社會的年輕人,愛美,好名,愛出風頭,無可厚非,但是,作為社會上的大人,理應明白,這些東西,如果不加節制,任其泛濫,對其成長很不利。事實上,從高中到大學這一年齡段的人,由於心智發育並不健全,成名欲和名利心特別高,稍有刺激,就如烈火乾柴,一觸,則不可收拾,至少在一個階段,很多人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難以自拔。P268

《大學就業的顏色》:在家庭生活中,一個發達國家的女性,對於做飯收拾房間等家務勞動,會很自覺地覺得是自己的事,但是在中國,尤其是在年輕的人群中至少有相當部分的女性,對此根本不屑一顧的,她們的家長,也往往會鼓勵即將結婚的女兒不做家務,千方百計地圖謀把這些活計,推到對方——男孩子頭上。P288

《何處覓一個書桌前安靜讀書的人?》:雖然教育管理部門也不是沒有考慮專業的設置跟市場需求的關係,但這種考慮,信號卻總是失真,或者嚴重滯後,儘管專業設置和招生幅度都要管理部門批准,但濫上專業和無度招生的現象,非得等到事情已經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才能得到重視。同時,國家的政策,也在有意無意地為大學生就業製造障礙。一方面大力度擴招法學專業,各個大學大辦法學院,一方面卻讓律師這個最能消化法學畢業的職業萎縮。一方面大辦各類傳媒專業,一方面卻是傳媒的各種門檻和限制。P291

《興趣為王》:一個認真的人,要確定自己的興趣,首先要做的,是靜下心來,審視你自己。回顧一下你的人生,到底在你的過去,有什麼東西,會引起你持續的關注甚至愛好?P298興趣點的固定,需要你深入地了解,了解越多,你的興趣就會漸漸縮小到一個可以確定的範圍之內了。找到自己的興趣點,這是上大學的第一個課題。一個嚴肅的跟自己有關的科研課題,做出來之後,你的大學之路,就會比較平坦了。P299

讀書筆記共享

動動手指關注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校知識共享 的精彩文章:

TAG:高校知識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