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評價李健演唱的「父親寫的散文詩」?

如何評價李健演唱的「父親寫的散文詩」?

這是一首好作品,李健的形象很適合演繹這類作品,他會很給人一種很親和很接地氣的感覺。這種感覺所傳遞出的最終印象就是:真實。所謂演唱的「演」,就是指歌者對歌曲情緒的理解和表達。許飛原版和李健版最大的區別不是演唱,而是編曲色彩對聽感環境的影響。這首歌不論是許飛還是李健,他們都唱出了對父輩情愫的流露,唯一的區別是年代差異,但是主題內容的導向始終是定位在「父輩生活紀實」這個落腳點上。重點是編曲,之所以我(個人)認為李健的版本更好聽,主要也是因為編曲太棒了,單論人聲我並不認為許飛差李健多少,甚至許飛能唱出青春往昔的味道,而李健更像一個大叔在講故事。我們來看看兩個編曲的差異:「李健版」該版本加入了豐富的器樂配置,弱化了許飛版的吉他,加入鋼琴、弦樂、長笛、小號、長號、薩克斯、人聲和聲以強化這首歌的情感氛圍,如此豐富的編曲,它現在只需要的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而這個人就是國民暖男流行詩人李健。鋼琴部分起到了營造安靜敘述的良好環境,這是許飛原版掃弦吉他根本達不到的效果,這裡也是給部分寫歌的朋友做出了正反案例,什麼時候用鋼琴,什麼時候用吉他掃弦,怎樣排列它們的優先順序,都很講究。適時進入的弦樂層也緊緊貼著李健的男聲,弦樂的變化雖不複雜(基本就是襯著和聲),但正因為多了一層弦樂就讓歌曲變得很容易觸動淚點,這種弦樂煽動力不可忽視。管樂的使用仍然出乎了我的意料,只能說編曲老師確實花了心思,第一遍結束後的小號直接讓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北京人在紐約》主題曲《千萬次的問》的前奏(沒聽過的可以去聽一下)。不論是小號還是長號還是薩克斯,它們的突然出現會營造一種時光穿梭的效果,彷彿瞬間從1980年把你拽到了2017年,強烈鮮明並帶有催促意圖的號角暗示著你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這些被埋藏在歲月中的故事和悲歌,都隨著這一聲號響,流逝在風中。編曲方面幾乎是高下立判的存在,如果你想知道編曲對一首歌曲的影響有多大,那麼聽聽許飛原版和李健翻唱的版本就會明白,有時候一首作品未必是寫得不好,很可能就是因為編曲太粗糙或太不走心導致作品得到了很委屈的評價。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麗音樂 的精彩文章:

TAG:商麗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