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松貂:會變色的「戴口水兜的貂」

松貂:會變色的「戴口水兜的貂」

▎松貂:會變色的「戴口水兜的貂」

文/張濤拉罕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小傢伙叫做松貂,又名林貂,是鼬科貂屬下松貂種動物。分布地最西為臨海的英格蘭,最南至土耳其,最北至挪威、瑞典,最東可達俄羅斯,整個歐洲大陸都是它們的家。

松貂屬中型動物,它們的體長和胖胖的家貓相似,甚或稍大一些,平均體長在50cm上下,尾長25cm,平均體重1.6kg左右;雌雄之間的顯著差異也體現在體型大小上,一般來說,雄性松貂要比雌性大出10-30%左右。

雌與雄,一對正在嬉戲打鬧的松貂夫妻


松貂軀體細長,前肢細短,後肢粗長,爪子發達而尖利,平時半收縮於掌中,獵食其他生物時就像金剛狼一樣可彈出利爪,給獵物致命一擊。它們能在樹上棲息,擁有很強的爬樹能力,也可如松鼠般在樹木的枝丫間跳躍移動,這都得益於鋒利的爪子。

在松樹枝丫上移動的松貂

它們脖頸上掛著底座厚圓、嘴鼻部尖長的小腦袋;如果把它們的小腦袋一分為四,那前半段的四分之一位置就是它們狹長而突出的嘴鼻部——張開嘴巴,你會發現它們有一組發達的犬齒,齒冠高於門齒與臼齒,是它們用來撕碎獵物、剝離果實硬殼的絕佳工具。

再往上走,那短促渾圓的耳朵不偏不倚就長在四分之三的位置上。它們的耳朵靈活異常,不僅能隨意轉動,而且聽覺敏銳,就如兩台高精度的間諜雷達,不會放過絲毫異響,並能率先發現獵食者所在位置,將潛在危險消除殆盡。

松貂有一雙聽覺敏銳的耳朵


松貂全身被毛,頭面部及四肢被毛較短較粗,呈黑褐色;內耳長毛密集,起到更好地收集聲音的作用,為它們敏銳的聽力增添助力。背部至整個尾巴則被毛長密,呈淺褐色的毛髮柔軟堅硬,在不少獵人眼中,這裡的毛髮可謂閃閃發光的財寶;而在追求時髦的女士眼中,這一區域的毛髮可謂製作上等皮草的絕佳素材。

松貂皮毛顏色純正且沒有雜毛、斑紋

說句題外話,每年被毛皮獵人獵殺的松貂數量,遠比被其天敵(如金雕或赤狐等)捕食的數量多得多;過度砍伐森林,導致松貂的棲息地範圍減少;亂扔不可自然降解的垃圾,令飢不擇食的它們中毒身亡等——恩,儘管生活在大自然里的松貂每天都面臨著各式各樣的危險,但其實人類的活動才是它們生存所遇的最大威脅。


項戴黃棕色「口水兜」的松貂

讓我們回歸正題。說起松貂,最引人矚目的還是它們脖頸至腹部前端的黃棕色皮毛,無論怎麼看,那片區域的皮毛都與周遭大異其趣——恰似圍戴著一塊精緻的圍脖或者幼兒的口水兜,怪不得有人稱它們為「戴口水兜的貂」。

冰天雪地改毛換色後的松貂

另外,松貂還有一個適應環境的特性,即隨季節的變換而改變自己毛髮的能力。嚴寒冷峻的秋冬季到來時,它們全身的被毛會漸漸變長變厚,全身的毛色也會由深變淺,從原來的深褐色變為淺咖啡色——那時,它們宛如穿上了一件厚厚的咖啡色大棉襖,以此抵禦寒冷而漫長的冬季。


棲身樹洞中的松貂

作為一種夜行性動物,松貂們晝伏夜出;白天會在樹洞或灌木林中的巢穴里盡情休息,黃昏來臨之際便揮別睡眼惺忪的自己,以神采奕奕的姿態踩著樹葉,踏上填飽肚子的覓食之旅;松貂具有良好的夜視能力,不太了解這種生物的人們一定會被它們雙爪前搭、伏底身子、雙眼放著精光認真搜尋獵物的身姿感到害怕。

嚇一跳,乍看還以為是棲身黑暗中的蝙蝠惡魔

它們是雜食性的動物,根據大自然的季節更替來決定應該獵取何種食物。春夏冬三季,它們以肉為主食,捕捉林間地頭的田鼠、松鼠等小型嚙齒類動物,也會試著從樹枝上騰空躍起,獵食穿林而過且毫無戒心的小鳥們。當然啦,林間各式各樣的小昆蟲、昆蟲幼蟲,以及小溪、水潭裡棲息著的青蛙等兩棲類動物也是它們的獵取對象;說來略微噁心,但松貂其實也有食腐習性,爬滿蛆蟲且散發惡臭的動物屍體也是它們攝取營養的一種途徑。

到了秋季,萬千植物碩果累累,松貂也會改變自己的飲食結構,以樹果、草莓、堅果等素食為主,偶爾上樹偷幾個鳥蛋,貪婪地吮吸其中的生命精華補充一下營養。

在樹榦裂縫中搜尋昆蟲幼蟲的松貂

鼬科動物大都喜歡甜甜的食物,松貂也不例外;在吃素的秋季,它們對於甜食的渴望會被陡然拔升好幾個級別,所以不搗幾個蜂窩,大肆品嘗幾頓甜在舌尖、美在心間的蜂蜜,它們是絕不會罷休的。


松貂具有很強的領地意識,它們通過肝門附近的臭腺排出十分強烈的氣味,以此顯示自己的活動空間,還會在領地上留下糞便,這些糞便就如地圖上的國界,標識了它們的領土範圍。

或許是看見入侵領地的不速之客,松貂齜牙咧嘴、如臨大敵

恩,野生的松貂一般壽命可達8-10歲,人工飼養環境下的它們壽命可達18歲;其繁殖期始於每年的2、3月份,經過7月懷胎,每胎可產1-5隻幼崽;剛出生的松貂小寶寶眼盲耳聾、身纖體弱,僅重約30g,至半年後可離開巢穴獨立生活。

對人類有害有益

松貂對人類有害有益,害處在於,隨著人類不斷擴張的居住空間,很多人與松貂比鄰而居而不自知。閑不住的松貂時不時會出沒於人類的屋前院後,當家裡沒人也沒寵物看家護院時,這些小傢伙便會明目張胆地啃咬車輛的塑膠部分,例如輪胎或車窗貼條、雨刮等物,導致許多人的車輛受到損壞——而它們為何要啃咬那種東西,其目的不過是為了磨利或者清潔牙齒。

益處呢,它們曾在歷史上扮演過對抗入侵生物的終結者角色——被引入英國及愛爾蘭東部的灰松鼠,因自身較強的適應性和繁殖能力,曾一度令當地原生的歐亞紅松鼠缺衣少食,種群數量大大減少。

愛咬輪胎的鼠類終結者

就在這危急存亡的當口,英國政府明智地培育了許多松貂,在灰松鼠肆虐的地區大量放生,期望用松貂來控制不斷壯大的灰松鼠族群。結果取得奇效,在松貂與灰松鼠的共同分布地內,灰松鼠的數量急劇下降,重新奪得食物資源與生存空間的歐亞紅松鼠自然而然地慢慢恢復了種群數量,避免了當地生態平衡被打破的窘境。在這一事件上,松貂無疑成了最大功臣。

本文原創,寫作不易;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2018 張濤拉罕,All Rights Reserve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濤拉罕的動物科普 的精彩文章:

藪貓:歡脫蹦跳的黑夜之子
鼠兔:鳥鼠同穴,小偷與老實人的鬧劇

TAG:張濤拉罕的動物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