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艦》至貴壓載:1942年美軍「鱒魚」號潛艇的敵後運金之旅

《戰艦》至貴壓載:1942年美軍「鱒魚」號潛艇的敵後運金之旅

(溫馨提示:本文約5900字,配圖22幅,原創不易,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自古以來,船舶在航行時都會在船體底部裝載重物,以穩定船體重心,避免翻覆,這些重物就是通常所說的壓艙物,它既可以是液體,也可以是固體。在古時最常見的壓艙物是石頭或沙土,在現代船舶上也會用海水、油料或其他有重量的物體,而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還會使用平時意想不到的東西做壓艙物。1942年1月,美國海軍「鱒魚」號潛艇奉命前往受到日軍圍困的菲律賓科雷吉多爾島執行運輸任務,在返航時該艇在底艙裝載了20噸特別的壓艙物——來自菲律賓銀行金庫的金錠和銀幣,並將這批巨額財富平安運回珍珠港。在潛艇作戰史上,這恐怕是最為昂貴的壓艙物了。

千里求援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機動部隊奇襲夏威夷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與此同時,蓄勢已久的日本陸海軍發動南進作戰,兵鋒直指菲律賓、馬來亞和荷屬東印度。在珍珠港奇襲幾個小時後,從台灣起飛的日軍飛機遠程奔襲馬尼拉附近的克拉克基地,將美軍部署在菲律賓的航空兵力摧毀殆盡,從而掌握了戰場制空權。12月22日,日軍主力登陸呂宋島,與美國遠東陸軍司令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美菲聯軍交戰。面對兇悍的日軍,美菲聯軍難以抵擋,麥克阿瑟只能按照戰前的計劃,將兵力收縮到馬尼拉灣以北的巴丹半島及灣口的數座設防島嶼上,固守待援。馬尼拉被宣布為不設防城市,麥克阿瑟的司令部及菲律賓政府於12月25日轉移到科雷吉多爾島上,開始了長達四個月的堅守。

■1941年12月底,面對日軍的凌厲攻勢,麥克阿瑟宣布馬尼拉為不設防城市,拱手讓於日軍。

1942年1月2日,日軍佔領馬尼拉,隨後菲律賓諸島相繼淪陷,巴丹半島和科雷吉多爾島成為美軍僅有的兩處據點,深陷重圍。自從美西戰爭之後,美軍就在科雷吉多爾島構建防禦設施,經過三十多年的經營,這座島嶼已經成為一座融合了海岸炮台、地下工事、防空陣地、兵營、碼頭於一體的海防要塞。從1941年12月底開始,科雷吉多爾島遭受到來自陸地和天空的猛烈攻擊,成群結隊的日軍飛機發動了持續一周的轟炸,力圖削弱島嶼的防禦能力。在高強度的防空作戰中,科雷吉多爾島上的彈藥儲備消耗很大,尤其缺乏對付高空目標的特種炮彈,駐軍向珍珠港發出電報,請求緊急補充高炮炮彈。可是,菲律賓周邊的海域和天空都已被日軍控制,使用水面艦船或飛機運送彈藥難以突破日軍的封鎖,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使用潛艇進行隱秘運輸,由弗蘭克·芬諾海軍少校指揮的「鱒魚」號潛艇被選定執行此項任務。

■科雷吉多爾島上的美軍76毫米高射炮。在持續的防空作戰中,高炮彈藥消耗很大,急需補充。

「鱒魚」號屬於河豚級艦隊潛艇,由緬因州的朴茨茅斯海軍船廠建造,1940年11月15日建成。「鱒魚」號服役後最初在美國東海岸進行試航,並參與了一系列測試,以檢驗潛艇面對深彈攻擊時的承受力。1941年7月2日,「鱒魚」號在首任艇長芬諾少校指揮下從紐約啟航,經巴拿馬運河調往太平洋,於8月4日抵達珍珠港,編入第6潛艇中隊。在珍珠港襲擊前一周,「鱒魚」號於11月29日奉命前往中途島進行模擬戰鬥巡航,得以避開了日軍的突襲。12月7日,在得知珍珠港遇襲的消息後,「鱒魚」號立即轉入實戰部署,並在當天晚間看到2艘日軍驅逐艦炮擊中途島,但由於距離過遠,在潛艇抵達攻擊位置前,敵艦就撤退了,消失在夜色中。「鱒魚」號在中途島海域逗留到12月20日,再未發現敵情,於是向珍珠港返航,在進港後入塢維修設備並更換一具螺旋槳。1942年1月10日,芬諾艇長接到了遠赴菲律賓的特別任務。

■「鱒魚」號潛艇屬於河豚級,1940年11月服役,水面排水量1500噸,水下排水量2400噸,水面航速20.4節,水下航速8.75節,裝備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0具(首6尾4),76毫米甲板炮1門,1944年2月戰沉。

深入敵後

1942年1月的珍珠港尚未從日軍空襲的損傷中恢復過來,沉沒的戰列艦還泡在海水裡,受傷的戰艦也多撤往西海岸維修,太平洋艦隊剩餘的力量尚無法與聯合艦隊正面對抗,唯有潛艇部隊能夠發起反擊。靠港的潛艇都忙著加油裝彈,備戰備航,唯有「鱒魚」號有點不同,為儘可能多裝載炮彈,該艇連備用魚雷都取消了,僅保留裝填在發射管內的魚雷,所有能夠利用的空間都堆滿了炮彈。最終「鱒魚」號裝載了3500發76毫米高射炮彈,於1月12日8時43分拔錨起航,開始前往科雷吉多爾島的漫長航程,這是該艇服役生涯中的第二次也是最特殊的戰鬥巡航。

■「鱒魚」號潛艇的指揮塔。作為一艘大型遠洋潛艇,「鱒魚」號潛艇的續航力達11000海里/10節,足以應付往返菲律賓的遠航。

「鱒魚」號於1月16日抵達中途島並做短暫停留,將油艙加滿,在餘下航程中該艇將無法獲得燃油補給。加油完畢後,「鱒魚」號繼續西行,保持水面航行直到1月21日,鑒於已經接近日軍控制水域,該艇改為晝間潛航,夜間浮航充電的行動模式,以免被日軍發現。1月27日凌晨2時30分,「鱒魚」號航行於小笠原群島附近海域,瞭望哨在艇首左舷方向發現燈光。芬諾少校在觀察後確定是一艘日本艦船,但具體船型不明。

在出發前,上級告誡芬諾此次行動以確保彈藥安全送達為首要目標,在途中盡量避免與日軍艦船發生接觸。可是,自從開戰以來「鱒魚」號還從未獲得過攻擊敵艦的機會,芬諾抑制不住戰鬥的衝動,於是下令潛艇佔據攻擊陣位。由於沒有備用魚雷,芬諾不想浪費作為主要攻擊手段的艇首魚雷,而是用艇尾魚雷實施攻擊。「鱒魚」號以燈光為瞄準點在1600米距離上發射了1枚魚雷,卻沒有命中。芬諾冒險逼近到550米處,這次他終於看清了眼前的目標是1艘日軍驅潛艇。顯而易見,日本人並未被之前的魚雷攻擊所驚動,保持安靜。芬諾意識到如果被對手纏上將十分麻煩,即便成功脫險也會大大延誤航程。只能放棄攻擊,重新踏上前往菲律賓的路程。

■在水面航行的「鱒魚」號。在進入日軍控制海域後,該艇只有在晚間浮航,晝間則潛航以隱蔽行蹤。

在隨後幾天里,「鱒魚」號晝伏夜出,橫渡菲律賓海,抵達呂宋島外海。距離目的地越近,海面上日軍艦船的活動就越頻繁,天空中也經常有日軍飛機出沒,讓潛艇上的氣氛格外緊張。「鱒魚」號十分謹慎地規避日軍巡邏艦艇和飛機,於2月3日白天摸到了馬尼拉灣外。芬諾艇長從潛望鏡中看到科雷吉多爾島的輪廓時,勝利在望的喜悅油然而生。不過,現在還不是放鬆的時候,在最後的航程中更加要保持警惕。白天是無法入港的,首先,港口的任何活動都處在日軍的監視下,容易暴露;其次,美軍在島嶼周邊布設了雷區,沒有引導的話難以通過。「鱒魚」號只能下潛到海底,靜候夜幕降臨,再行入港。

■1942年初美軍PT-34號摩托魚雷艇的側視圖,該艇負責引導「鱒魚」號入港。

2月3日晚間19時40分,在確認周圍沒有日軍艦艇活動後,「鱒魚」號緩緩浮出水面,並在10分鐘後與前來接應的PT-34號摩托魚雷艇取得了聯繫。在PT-34的引導下,「鱒魚」號借著夜幕的掩護,以低速穿過雷區中間曲折的航道。科雷吉多爾島港外的雷區分別由海軍和陸軍控制,陸軍雷區由岸上遙控,在潛艇通過時可以切斷電源,以防引爆,而海軍雷區則隨時處於觸髮狀態。「鱒魚」號行進得非常小心,儘管如此還是有一枚水雷碰到了潛艇左舷,幸運的是那是一枚已經斷電的陸軍水雷。在這個有驚無險的插曲後,「鱒魚」號於20時34分停靠在科雷吉多爾島的南碼頭。

金銀壓艙

「鱒魚」號靠岸6分鐘後,早在碼頭上等待的陸軍士兵立刻開始卸貨,他們和艇員們一道排成人鏈,以手手傳遞的方式迅速將艇內的炮彈卸載到岸上。這項工作必須爭分奪秒,因為天亮後日軍的炸彈和炮彈將使任何港口作業都無法進行。在得知島上缺乏食物和藥品後,「鱒魚」號將艇上多餘的食品、香煙和藥品也都運到岸上,為堅守在敵後的戰友略盡綿薄助力,這也意味著艇員們在歸途中將不得不忍受單調的伙食。

卸載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至午夜時分所有高射炮彈都被轉移完畢,但芬諾艇長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在貨物卸載後,「鱒魚」號的負荷大為減輕,艇體上浮,吃水遠遠低於正常吃水線,這意味著必須裝載相當重量的壓艙物以恢復吃水深度,否則潛艇將無法下潛,難以返航。芬諾向岸上指揮官請求提供25噸的石塊或沙袋作為壓艙物,得到的回復是島上的一磚一瓦、一石一木都用於加固防禦工事,無法供潛艇使用,但隨後岸上又傳來消息,將為潛艇提供其他的壓艙物,至於是什麼東西當時大多數人都不清楚。

■靠泊在碼頭上的「鱒魚」號,注意該艇處於輕載狀態,吃水線明顯高於水面。1942年2月3日夜間炮彈卸載完畢後,「鱒魚」號大概就是這種狀態。

在卸完炮彈後,潛艇與海岸之間的「人肉傳送帶」開始反向運行,將一些由數輛卡車運來的小件物品搬運到潛艇上,它們是形似磚塊的東西和袋口紮緊的布袋。那些「磚塊」都用紙包裹著,雖然尺寸不大,但相當沉重,同樣那些小號布袋裡也裝滿了重物,沉甸甸的,而這樣的磚塊和布袋有數百個之多,就重量而言絕對可以滿足潛艇壓載的需要。後來,芬諾被告知,這些臨時找來的壓艙物其實是黃金和白銀!

■黃澄澄的金錠具有體積小、重量大的特點,對於內部空間狹窄的潛艇來說真是合適的壓艙物。

在麥克阿瑟決定放棄馬尼拉,撤往科雷吉多爾島的同時,存放在馬尼拉12家銀行中的黃金、白銀、鈔票和有價證券也被緊急轉移到島上,以免落入日軍之手。這批巨額財富價值將近1億美元,其中包括320塊金錠、數百萬枚銀幣、300萬美元現鈔、價值2800萬美元的比索紙幣和價值3800萬美元的各類證券支票等等,這幾乎是當時菲律賓全部的國庫儲備。然而,在科雷吉多爾島被重重圍困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合適的撤運渠道,這批財富遲早還是日軍的囊中之物。為了避免資敵,美國駐菲律賓全權特使弗朗西斯·塞爾決定在必要時將紙幣和證券全部焚毀,而金錠和銀幣則沉入深海,讓日本人難以尋獲,這項任務被交給塞爾的助手,菲律賓政府的財政顧問伍德伯里·威洛比具體執行。但是,「鱒魚」號的到來為這批財富的前途帶來了一絲光明,當時沒有比潛艇更合適的運輸工具能夠撤運金銀。港口指揮官與麥克阿瑟將軍緊急通話,迅速敲定了運輸方案,此舉可謂一舉兩得:即解決了潛艇的壓載難題,又能安全撤走金銀。

■1942年初,麥克阿瑟(左)在科雷吉多爾島地下工事內的辦公室里若有所思。在隨後的戰爭中,反攻菲律賓成為這位將軍孜孜以求的目標。

■美國駐菲律賓全權特使弗朗西斯·塞爾,在緊急情況下他有權處理菲律賓國庫的財富,以避免資敵。

搬進「鱒魚」號潛艇艙內的金錠每塊重40磅(約合18公斤),按當時的市值每塊價值23000美元,但是在「鱒魚」號艇員的眼中,這些金塊的價值遠遠高於其表面的貨幣價值,而是關係著每個人的生與死,有這些金錠作為壓艙物他們就能逃離日本人的魔掌,平安回家。到2月4日凌晨3時,總重約5.8噸的金錠裝載完畢,剩餘的壓載重量由630袋銀比索提供,每袋裝有1000枚銀幣(每枚約合1.5美元),此外還有一批有價證券、外交文件和政府郵件也被同時運到艇上。在裝載壓艙物的同時,「鱒魚」號還補充了2枚魚雷和燃油。

■殖民地時期的菲律賓1比索銀幣。由於當時菲律賓為美國殖民地,所以這種銀幣帶有鮮明的美國風格。

由於銀幣數量較多,無法在天亮前裝完,裝載作業於凌晨4時暫停。「鱒魚」號離開碼頭,駛向3海里之外的深水區,在黎明前下潛到海底隱蔽起來。在2月4日白天,潛艇都靜靜地潛伏在42米深的水下,直到夜幕再度降臨才上浮。為了節省時間,「鱒魚」號沒有再度前往碼頭停靠,而是由科雷吉多爾島派出一艘小艇,將剩餘的銀幣、證券和文件運送到艇上。經過一陣忙碌,所有「壓艙物」都裝載完畢。「鱒魚」號連夜出發,告別科雷吉多爾島,帶著總重達20噸,價值超過800萬美元的金銀踏上歸途。臨行前,芬諾還得到了一封菲律賓總統奎松的親筆信,委託他將這批金銀和證券轉交美國財政部代為保管。

滿載而歸

現在,「鱒魚」號就像一艘現代的西班牙運寶船航行在日本海盜橫行的危險海域中。儘管擔負了運送金銀的重任,但芬諾認為這並不影響他的主要任務:對日本實施無限制潛艇戰。因此他不打算直接返航,而是向北航行前往東海,尋找機會攻擊日軍艦船。

由於天氣惡劣,海況很差,「鱒魚」號直到2月10日才進入東海,於當日16時25分在台灣以北海域捕獲了一個目標。從潛望鏡中觀察,芬諾判斷是1艘5000噸級的日本貨船,他下令進入攻擊位置,在1800米距離上發射了1枚魚雷,但是並未命中。隨後「鱒魚」號繼續靠近獵物,分別在720米和540米處連續射出2枚魚雷,先後中的。在確認目標正在下沉後,芬諾指揮潛艇下潛脫離。25分鐘後,「鱒魚」號的聲吶聽到四次爆炸的聲音,很可能來自那艘日本貨船炸裂的鍋爐。芬諾在作戰日誌上留下了擊沉5000噸級貨船1艘的記錄,這是「鱒魚」號在太平洋戰爭中取得的第一個確認戰果。後來根據日方記錄,被「鱒魚」號擊沉的日本貨船為2719噸的「中和丸」號。

■從美軍潛艇的潛望鏡鏡頭中觀察正在下沉的日軍艦船。在1942年2月10日下午,芬諾艇長第一次看到了這樣的景象。

在首開記錄後,「鱒魚」號繼續在東海巡弋,但是海面上風暴肆虐,難以視物,即便在晝間能見度也不到900米,昏暗的天空中既看不到太陽和月亮,更看不到星星,「鱒魚」號連續八天無法通過觀測天像進行導航修正,只能依靠羅盤確定航向。在數日一無所獲的巡航後,芬諾決定離開東海前往小笠原群島附近碰碰運氣,如果再無斬獲就向珍珠港返航。

2月19日,「鱒魚」號再度進入小笠原群島海域。當天晚間20時左右,瞭望哨在9000米距離上發現燈光,在靠近後判斷為一艘日軍小型艦船。在戰時燈火管制的情況下開燈航行這一點引起了芬諾的懷疑,他認為這可能是一個陷阱,在黑暗中有另一艘日軍艦艇正準備伏擊上鉤的獵物。儘管如此,芬諾還是不願放棄攻擊機會,於21時命令下潛,並在5分鐘後連續射出2枚魚雷,卻未能命中。

■二戰時期,美國潛艇指揮艙內景。在2月19日夜間,「鱒魚」號艙內的情景也是如此,軍官和水兵們都全神貫注地觀察儀錶,並感受艇外的動靜。

就在發射魚雷的間歇,「鱒魚」號也同時遭到攻擊,一枚日軍魚雷從潛艇左舷擦過,尖利的螺旋槳噪音清晰可聞。果然是圈套!芬諾下令緊急下潛至37米深度,幾乎與此同時,第二枚日軍魚雷從潛艇頂部穿過。在避開日軍攻擊後,「鱒魚」號再度上浮至潛望鏡深度,迅速鎖定了那艘還亮著燈光的日艦,射出了第三枚,也是艇首的最後一枚魚雷,這一次艇員們終於聽到了魚雷爆炸的聲音。之後,聲吶再度捕獲一艘日艦,但它正高速駛離,「鱒魚」號沒有機會實施攻擊。根據美方記錄,「鱒魚」號在這次驚心動魄的反伏擊戰鬥中擊沉1艘200噸的日軍巡邏艇。

■1942年3月1日在夏威夷外海與「鱒魚」號會合的「利奇菲爾德」號驅逐艦。

在2月19日的驚險夜戰中,「鱒魚」號耗盡了艇首魚雷,鑒於潛艇出航已經超過一個月,艇員們的忍耐力也接近極限,芬諾艇長決定停止巡航向珍珠港返航。3月1日,「鱒魚」號在夏威夷群島以西海面與前來接應的「利奇菲爾德」號驅逐艦會合,並在後者的護航下於3月3日平安抵達珍珠港,結束了為期51天的巡航。

■1942年3月3日,平安返回珍珠港的「鱒魚」號潛艇準備靠泊在「底特律」號輕巡洋艦舷側。

尾聲

「鱒魚」號返港後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卸載那批貴重的壓艙物,該艇停靠在「底特律」號輕巡洋艦旁邊,艇員們將金錠、銀幣、票券、文件和郵件從底艙搬到甲板上,清點後轉移到「底特律」號上,再由後者運往美國本土。在清點貨物時出現了一點意外,按照清單應該有320塊金錠,但實際上有319塊,有一塊金錠不翼而飛。後來,這塊失蹤的金錠還是被找到了,卻存在兩種說法:一種是這塊金錠在科雷吉多爾島裝載時被遺落在碼頭上,隨後威洛比在撤離時將它帶回了舊金山,與其他金錠重新會合;另一種說法是最後一塊金錠被遺漏在「鱒魚」號的艙室內,在被發現後由芬諾艇長移交官方保管。這批屬於菲律賓政府的財富最終安全地運抵美國,並一直保存到戰爭結束,於1946年物歸原主。

■入港後,「鱒魚」號將艙內貴重的壓艙物搬到甲板上,在清點後轉移到「底特律」號上。

■一位水兵在檢查堆放在潛艇甲板上的包裹,大包可能是外交郵件,小包則是金錠。

「鱒魚」號潛艇由於圓滿地完成了此次特殊的運輸任務,並在歸途中擊沉2艘敵艦的功績而榮獲總統集體嘉獎,艇長芬諾少校被授予海軍十字勳章,同時根據麥克阿瑟將軍本人的提名,他還被授予陸軍優異服役十字勳章,而艇上其餘官兵也都獲得了陸軍頒發的銀星勳章。1942年3月18日,在潛艇甲板上舉行的授勛儀式上,駐夏威夷陸軍司令埃蒙斯將軍親手將勳章佩戴在每一位艇員的胸前,由陸軍將軍向海軍官兵集體授勛,這也是不多見的。運金行動完成後的三個月內,美國官方一直嚴格保密,直到5月25日才由《時代周刊》向公眾有限披露了相關細節。

■在行動圓滿完成後,「鱒魚」號潛艇艇長芬諾少校榮獲由陸軍頒發的優異服役十字勳章。

■「鱒魚」號的運輸行動為全艇官兵贏得了總統集體嘉獎和多種勳章,自左向右分別是海軍十字勳章、優異服役十字勳章和銀星勳章。

在隨後的戰爭中,「鱒魚」號繼續奮戰在太平洋戰場上, 並在芬諾艇長指揮下成為戰爭初期最為活躍的美軍王牌潛艇。至1943年10月,「鱒魚」號已經完成了10次巡航,累計擊沉敵船23艘,共計87000噸,擊傷6艘,共計75000噸,實施魚雷攻擊32次,發射魚雷85枚,命中34枚,值得一提的是該艇發射的魚雷中竟有5枚早爆,另有30枚啞彈!此外,該艇還參與了6次水面戰鬥,並遭受8次深彈攻擊。1944年2月29日,「鱒魚」號在沖繩列島東南海域伏擊日軍運輸船隊時被「朝霧」號驅逐艦擊沉,包括第三任艇長阿爾伯特·克拉克少校在內的81名艇員全體陣亡。

■1944年2月29日,在護航行動中擊沉「鱒魚」號的日軍「朝霧」號驅逐艦,該艦屬於夕雲級,1945年4月7日參與「大和」特攻時被美軍擊沉。

■「鱒魚」號潛艇的艇徽,一隻頭戴水兵帽的鱒魚騎在魚雷上,身前疊放著五塊24K金磚。1942年初的運金行動是該艇服役生涯中最傳奇的經歷。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崎峻軍史周刊 的精彩文章:

《戰艦》磐石鐵艦:守護馬尼拉灣的美軍「水泥戰列艦」

TAG:崎峻軍史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