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昭君的怨恨不過是後人穿鑿附會,真實的情況是比之前更幸福

王昭君的怨恨不過是後人穿鑿附會,真實的情況是比之前更幸福

王昭君,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於漢元帝執政時期被選入宮中,成了一名宮女。她在漢元帝的後宮中呆了整整五年,這是一個女人一生中青澀卻極為美好的年華,卻只能以最卑微和痛苦的方式存在著。

她不是皇帝的寵妃,不能在後宮中呼風喚雨,她的一生似乎已經註定,註定要在這高牆內孤苦一生。一直到公元前33年,匈奴單于呼韓邪第三次來朝見大漢皇帝,並提出希望能娶漢家公主為妻。

王昭君的怨恨不過是後人穿鑿附會,真實的情況是比之前更幸福

此時的匈奴歷經了內部的爭鬥,早已大不如前,呼韓邪單于這次就是以番屬客臣的身份來朝見大漢天子的。而王昭君的身份也正說明了這點。在以往西漢王朝對匈奴和親的歷史中,都是將宗室之女以公主的身份遠嫁漠北,而嫁給韓邪單于的王昭君則不同,只不過是後宮中一默默無聞的美人而已。

就這樣,十九歲的王昭君終於得以走出漢家天子的宮禁,以漢家公主的身份,並被尊為「寧胡閼氏」 ,而她為呼韓邪單于誕下的兒子也被封為了右日逐王。有著西漢王朝雄厚國力作為支撐,我們可以想像,王昭君在匈奴的地位是非常尊貴的。

在匈奴,她可以擁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廣闊世界,而繼續留在漢元帝後宮中,她將永遠都是任人欺凌的卑微宮女。

王昭君的怨恨不過是後人穿鑿附會,真實的情況是比之前更幸福

有人說,王昭君國色天香,以前只是因為漢元帝不認識,所以才沒有召幸,對此《後漢書》中有明確記載。我們且不論這記載是真是假,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王昭君遠嫁漠北的那年,漢元帝也死了。所以說即便皇帝看上了王昭君,也改變不了她成為一名白頭宮女,做一個悲慘的為先帝守陵的「陵園妾」的命運。

王昭君在嫁給呼韓邪單于時,後者年歲已高,沒兩年,呼韓邪單于就死了。此時王昭君曾上書漢成帝,希望能歸漢,但漢成帝卻命她從「胡俗」。

這裡的「胡俗」指的是匈奴人的「收繼婚制」,即迎娶後母及嫂子的婚俗。《漢書·匈奴傳》中有這樣的記載:「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盡妻其妻。」意思就是說「父親死了,他兒子可以娶後媽為妻;哥哥死了,弟弟可以娶他嫂嫂為妻」。這大概就是人們同情王昭君的主要原因。

後世文人甚至杜撰了依據匈奴的風俗,王昭君必須再嫁給親生兒子,最後服毒自殺的內容。

王昭君的怨恨不過是後人穿鑿附會,真實的情況是比之前更幸福

匈奴人的這種「收繼婚制」的確是講究人倫的中原文明所無法接受的,但同時我們也需要知道,漢代的婚俗是相當開放和自由的,沒有女子貞潔的觀念,寡婦再嫁是再尋常不過之事。這裡我們可以再舉一個十分典型的例子,那就是漢武帝的生母王娡。

王娡本是有夫之婦,還生有一女,可是算命的說她貴不可言,能當皇后,兒子還會做天子。於是她拋夫棄女,進了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漢景帝府上,後來果然一躍成了皇后,兒子劉徹也成了歷史上最著名的漢武大帝。

對於這段往事,換作是後來的帝王家,絕對是不可告人的醜事,會想方設法地隱瞞。可當時人並不這麼認為,漢武帝上位後,還專門到民間尋找自己同母異父的姐姐,並封她為修成君。禮儀森嚴的皇家尚且如此,更何況民間?

王昭君的怨恨不過是後人穿鑿附會,真實的情況是比之前更幸福

所以說,倘若撇開「收繼婚制」的婚俗來看,王昭君再嫁並非為世俗所不能忍。而且,在年齡上她和呼韓邪單于的長子更為相配,兩人婚後育有兩女,被稱作「居次」,也就是漢朝的「公主」。

如今,我們並沒有隻言片語的史料可以讀到王昭君的內心,她所嫁的男人未必就是她心之所願的人。而且北地生活條件差,王昭君一人身處異國他鄉,所以我們並不能斷言,逃脫了宮廷桎梏,擁有了一個女人正常人生的王昭君是幸福的,但我們可以從基本的人性去揣測,身處塞外的王昭君,至少要比生活在漢王朝後宮的王昭君更幸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歷小軍 的精彩文章:

漢武大帝執政時當真是盛世嗎?非也,其光環下實則是個悲慘世界!
盤點:《西遊記》中「天地神人鬼」的區別,劃分標準又是啥呢?

TAG:古歷小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