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茶山篇:南糯山古茶山

茶山篇:南糯山古茶山

具有l700多年植茶悠久歷史的著名古茶區南糯山,屬勐海縣格朗和鄉,位於勐海縣城東部.距勐海縣城20多公里,東與景洪市接壤,南與勐混鎮、西北與勐海鎮交界,北抵流沙河與勐宋鄉隔河相望。

南糯山古茶山

「高山雲霧出好茶」。南糯山平均海拔l400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具有適宜大葉種茶樹生長的最佳生態環境,且常處於雲霧籠罩之中,茶葉品質極佳,自古至今是瀾滄江下游流域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優質普洱茶的重要原料產地。相傳,南糯山墾植茶樹,始於三國時期,茶種、栽培技術為諸葛亮南征時所傳授,直到唐代南詔時期,南糯茶山一直是布朗族的先民(濮人、濮蠻)在栽培利用茶樹。l100多年前.布朗族的先民遷離南糯山,他們遺留的茶樹被隨後遷來的侵尼人所繼承。據當地儇尼人世代相傳,他們從墨江遷來南糯山定居已經有57代了。

南糯山

千百年來,儇尼人對南糯山的茶樹加以保護、利用。並不斷新植、改造,使南糯山茶葉生產不斷發展。至清代,南糯山茶園面積達15000多畝,每年產干毛茶300多噸,運往勐海、易武等地加工成各種普洱緊壓茶。再銷往海內外。清末民初,由於社會動蕩、銷路不暢、稅賦沉重等諸多因素致使江北六大茶山逐漸衰敗,同時,瀾滄江以南的車(里)佛(海)南(嶠)茶區逐漸成為普洱茶的中心產地,其中,南糯茶I山的地位日益突出,所產茶葉經勐海各茶莊收購加工成各類緊壓茶後,經緬、印等國銷往西藏,或經緬、泰銷往南洋。

1938年,回族商人白孟愚在雲南省財政廳的支持下,在南糯山創辦了「思普茶業試驗場」,從省內外聘請一批技術人員,開展種茶、制茶試驗,設立南糯山種茶場、制茶廠,新辟茶園1100畝,在雲南首次從印度購進揉捻機、切茶機、烘乾機等制茶機器,收購鮮葉或曬青毛茶,加工成紅茶、普洱茶,銷往境外。1951年8月,雲南省茶葉研究所在南糯山成立,接管了原南糯種茶場和制茶廠,開展茶葉科學試驗研究、科技示範推廣、技術培訓等工作,組織當地侵尼人對原有荒蕪茶園進行復墾,迅速恢復了南糯山的茶葉生產。1953年,南糯山茶葉產量恢復到62.5噸,1958年上升到193.1噸。同時,通過培訓、示範,使儇尼人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系統栽培、植保、加工等茶葉生產實用技術。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省茶葉研究所、勐海縣茶辦等單位在南糯山先後實施了茶葉經濟生態村、省茶葉綜示區、國家級茶葉星火計劃,新建立了密植速成高產茶園5000多畝,~2004.年,南糯山村茶葉產量達800多噸,成為雲南第一產茶大村,南糯山侵尼人也因此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南糯古茶山迄今保存有許多珍貴的古茶樹資源。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南糯山隨處可見許多直徑在30厘米以上、樹高3—5米的大茶樹,其中,1951年12月,省茶葉研究所周鵬舉在儇尼獵人的帶領下,披荊斬棘,深入山箐之中,發現了一株高5.5米、基部干徑達1.38米的古茶樹。這株古茶樹雖然老態龍鍾,但依然枝繁葉茂,被尊稱為「茶樹王」。南糯山發現茶樹王的消息在國內開始傳播,但由於當時路途艱險,很少有人再去探訪茶樹王。

1954年,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到南糯山考察,由周鵬舉的帶路跋山涉水到了「茶樹王」所在地考察。1957年,國內茶葉界許多專家、教授、學者不遠萬里,不辭勞苦紛紛趕赴南糯山,與雲南省茶葉研究所科技人員一起,對茶樹王進行多學科綜合考察論證,最終保守地認為茶樹王樹齡達800多年。屬栽培型「古茶樹王」,是中華民族在人類歷史上最早栽培利用茶樹。對人類作出美好貢獻的活見證。茶樹王的威名也迅速在國內傳播開來。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通往茶樹王所在古茶山的公路修通,慕名前往南糯山考察、探訪、參觀茶樹王的專家、學者、遊人不斷增多,以親眼目睹茶樹王的風姿為榮。1990年12月。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也專程來到南糯山參拜茶樹王。並在雲南省茶葉研究所欣然揮毫,留下了「南行萬里拜茶王」的珍跡。2002年5月8日.省茶葉研究所所長張俊及勐海縣茶辦主任曾雲榮等人在南糯山的深山密林之中又新發現了一株古老、較粗大的栽培型古茶樹,其樹高5.3米,樹冠直徑9.35米,主幹基部直徑76厘米,胸徑40厘米,主幹分枝6枝,樹姿開張,樹幅較寬大,為大葉柳芽茶種,樹齡與茶樹王相近。這是南糯茶山植茶悠久歷史的又一活見證。

南糯山古茶山包括南糯山、帕沙兩個村委會的古茶樹分布區域。其中,南糯山村委會轄23寨562戶總人口4632人,哈尼族為主體民族;擁有古茶園面積12000畝,古茶樹長勢較強,密度較大,為169株,畝。帕沙村委會由5個哈尼族自然寨組成。人口1844人,古老茶園面積3000畝.茶樹樹齡在200~500年之間,茶園密度為125株/畝。古茶園土壤多為紅壤,代表性植被有水冬瓜樹、紅毛樹、花皮樹、飛機草、叉叉草等,形成了植被豐富、生態良好的自然環境。古茶山儇尼茶民在長期的生茶葉生產實踐中,探索出了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古茶樹資源的方法.使大面積古茶園保持了勃勃的生機。

代表性植株有:半坡老寨茶樹l號,小喬木型,樹姿開張,樹高4.9米,基部圍16l厘米,主幹胸圍147厘米;半坡新寨茶樹1號,小喬木型,樹姿開張,樹高4.0米,基部圍170厘米;帕沙茶樹1號,小喬木型,樹姿半開張,樹高7.1米,基部圍197厘米,主幹胸圍192厘米;以及帕沙茶樹2號,等等。種屬均為學名普洱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茶網 的精彩文章:

普洱茶里都有哪些「寶貝」?
品鑒「普洱古樹茶」,有哪些點需要注意?

TAG:新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