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雲茶產業注入文化動力

為雲茶產業注入文化動力

美編 張維麟 畫

記者 李成生

話題

在國內國際茶葉市場規模擴大、消費需求分化的時代背景下,作為茶樹原產地中心的雲南如何應對這種機遇和挑戰。挖掘歷史資源,展示民族特色,呈現地域風貌,為茶產業注入強大的文化動力,這些舉措在其他地方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我省也有必要將民族文化資源的挖掘作為一個突破口,抓住機遇,後發趕超,在互相融合的同時做大做強雲茶產業。

茶祖揚名 為當地居民帶來福祉

在古茶樹環繞的鳳慶縣香竹箐村農舍里,村委會綜治委員王鑫為客人剝核桃、泡茶、沖泡蜂蜜水。這是離瀾滄江不遠的坡地,全賴那株高大的古茶樹,山村才被外面的世界認知。王鑫談論著他們整村推進的規劃與實施進度,描繪著未來這個村落的美妙前程。

原村支書李玉祿顯然是這個村的「先覺」者,借著「茶祖」的名聲,他們成立了茶葉合作社,開發出錦繡村委會的系列茶品,其中一款名為「老村長」的茶葉深受市場歡迎。這無疑是茶中極品,我們品嘗了湯色金黃的錦繡紅茶,神清氣爽,長途跋涉的疲憊盡消。

茶祖樹在明媚的陽光中一身披綠,蒼茂耀眼。它生長在海拔2245米高處,8個人才勉強圍得起來。由於特別珍貴,鳳慶縣人大表決通過了《關於對香竹箐古茶樹王(錦繡茶祖)實施保護的決定》。為一棵茶樹立法,可以想見其珍稀程度。

如今,古茶樹四周安裝了監控攝像頭,有關部門24小時在電腦前注視著茶樹周邊的一舉一動。在各種機構的注目下,2007年,人們在這棵祖宗樹上採茶,之後,檢驗合格的茶餅被送往第二屆茶博會經典茶品拍賣現場進行拍賣,起拍價為25萬元人民幣,以40萬元的天價拍出,單價接近當時黃金的四倍。

砌了高台、被圍欄圈住的茶祖樹前修築了平台,供人們觀賞;當地各族百姓已經將茶樹奉為神靈,年年祭拜。2006年,來自台灣、香港、馬來西亞的茶界名人以及瀾滄江流域的彝、布朗、苗、傣、佤、藏等8個少數民族祭拜隊5000多人匯聚香竹箐,祭拜了這株「地球上最大的古茶樹」。

按紀年計算,錦繡茶祖出生於商朝。2004年初,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博士林智及日本農學博士大森正司對其測定,認為其樹齡在3200年至3500年之間;2005年,美國茶葉學會會長奧斯丁考察認為,錦繡茶祖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最大最古老的茶樹。如果考慮到它是栽培型的,對人類茶文化的歷史將具有無與倫比的意義。

源遠流長 雲南茶文化富有特色

茶祖的認定,無可置疑地將世界茶源聚焦在雲南瀾滄江沿岸,標註於中國乃至世界茶文化史。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中國在茶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於最早發現並開發利用,進而發展成為東方乃至整個世界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

但是,由於歷史上漢文典籍對雲南茶文化記載較少,秦漢以來雲南都不是人們心中的茶葉產區。誰是雲南最早種茶的祖先?問題似乎只能到與商湯同時代的濮人身上找答案。學術界認為,濮族是遠古至秦漢時期繁衍生息在百濮之地的族群,即今雲南、貴州、四川至江漢流域以西一帶,其後裔分支很多,被認為是今布朗、哈尼、德昂、拉祜、佤等民族的直系祖先。事實上,不管濮人是哪一個民族的祖先,他們是世界上最早的種茶人已無大的爭議。

顧炎武《日知錄》說:「自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也就是說,中國和世界的茶葉文化,最初是在巴蜀發展為業的。雲南「茶事」在漢文典籍中明清時期方顯,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茶文化史」,是被「正統」歷史觀忘卻的茶文化「死角」:3200年前就馴服野生茶樹種茶的古濮人,不應該被拒之茶文化正史之外,應該有系統的學術研究及其成果。

茶葉的原始飲法,證明金沙江上游、瀾滄江沿岸各族是創立遠古茶文化一個特立地區。雲南25個少數民族都有自成一體的茶俗,以茶為葯,以茶為菜,以茶為文化載體,歷史悠久。如布朗族酸茶、彝族腌茶、苗族蟲茶、白族「三道茶」、哈尼族土鍋茶、傣族竹筒香茶、布朗族土罐茶等。這些茶的飲法,在中原地區是沒有的。

在雲南各民族中,茶葉形成一系列禮儀,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各民族以茶喻禮、以茶待客、以茶聯姻、以茶作禮、以茶祭祀、以茶作貢,不勝枚舉。如白族「三道茶」用於逢年過節、生辰壽誕、男婚女嫁、親友造訪,是一種賓主抒發感情,祝願美好,極富趣味的飲茶方式;西雙版納的布朗族舉行婚禮這一天,不管窮富人家,在給女兒的嫁妝中,茶樹是必不能少的。

茶樹和茶葉,融入雲南各民族的文化血脈。茶與少數民族生活密不可分,人們每年都要表達對茶樹的感謝和敬畏之情。大茶樹被稱為「茶樹王」,深受基諾族、布朗族、佤族茶農崇敬,每年新茶開始採摘前,都要置辦祭品祭祀茶樹王,儀式甚為隆重。這種祭神、祭祖先的活動在雲南少數民族中普遍存在,茶是最重要的供品。

文化為魂 助推茶產業發展壯大

我們知道,由於得天獨厚的宜茶生產自然條件,鳳慶種茶、制茶、飲茶歷史非常古老悠久,是馳名中外的「滇紅」茶的故鄉。一組統計數字很能說明問題:全縣96%的農業人口種茶,茶葉面積達305766畝,毛茶總產量32020噸,農業產值達63400萬元,工業產值達11.7億元,是全國最大的紅茶生產基地縣和全國十大產茶縣之一。先後被國家列為「全國優質茶葉基地縣」「全國出口商品茶葉基地縣」「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產示範基地縣」。

值得一提的是,鳳慶還保存有5.6萬畝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樹群落。這些古茶樹及野生茶樹群落是研究茶樹起源、演化和中華茶文化傳播的活化石,是寶貴的茶樹種質基因庫。結合3200年錦繡茶祖的文化發掘,甚至可以設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有人斷言:中國茶葉消費群體接近5億人,分化出不同需求,直接刺激了茶產業鏈的延伸,從而促進中國茶葉市場在未來幾年內必然進入新一輪的跳躍式發展。目前我國茶園總面積達到4316萬畝,茶葉產量8萬噸,茶葉市場規模在3000億元左右,其中,普洱茶市場規模大概在40億元以上。可是,在2004年以前,全國普洱茶消費者鳳毛麟角,只有港澳台、馬來西亞以及沿海廣東地區有少量消費。觀察其發展歷程,可見茶不但是飲品,也是文化,需要精心呵護,方能壯大。

文化的保護與開掘對產業的精緻發展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不斷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其他產業一樣,茶產業的發展也不能閉關自守,當將目光放之全國乃至世界,看看別人怎樣培植產業,很有裨益。

英國人以喜愛飲茶聞名於世,每天消費1.6億杯茶,是世界第一茶葉進口國,但這個國家不產茶,英國人從前也不知茶。在世界三大飲料中,茶葉成功排名健康飲料之首。英國學者艾倫·麥克法蘭在《綠色黃金:茶葉帝國》中說道:「只有茶葉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 日本的茶是由中國流傳而至,但日本人將茶文化越演越純,大顯青出於藍之勢,無論是茶道、茶文化或者跟茶有淵源的地理人文景觀甚至茶產品都受到尊仰。

這就是文化的重要性,也是錦繡茶祖留給我們的福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國家地理標誌-雅安藏茶
「古丈綠茶」榮獲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