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人得病傳全家,幽門螺旋桿菌一定要「斬草除根」嗎?

一人得病傳全家,幽門螺旋桿菌一定要「斬草除根」嗎?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幽門螺桿菌是世界上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細菌之一,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約60%。

每年新發現的胃癌有近一半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超過90%的十二指腸潰瘍和80%左右的胃潰瘍都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所導致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險性與正常人群相比可增加4-6倍左右。所以,很多人就直接把幽門螺桿菌和胃癌掛鉤了。

並且因為幽門螺桿菌具有很強的家庭傳染性,可通過共用餐具和碗筷、家長將咀嚼後的食物餵給嬰幼兒、情侶間接吻等方式傳播,一般是一個人感染後全家都會接著感染,所以也就有了「一人得病傳全家」的言論。

於是乎,幽門螺桿菌被很多人列為體檢必備項目,一旦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很多人問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醫生,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是不是就會發展成胃癌啊,怎麼根治啊……」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幽門螺桿菌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病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檢組織中分離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種類。幽門螺桿菌感染會引起胃炎、消化道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不良預後是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是不是就會發展成胃癌?

幽門螺桿菌被認為是胃癌發生的啟動因子和促進因子,它是癌前病變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的重要病因和促進因素。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中,幽門螺桿菌被定位為1類致癌因子,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的發生和進展均顯著相關。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導致大量炎性細胞產生、釋放多種活性氧化合物,引起細胞DNA變異,染色體受損,黏膜細胞異常增殖,從而導致癌症。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患者其胃部黏膜NO合成酶活性增高,NO含量大大升高,對黏膜細胞產生毒素作用,導致細胞突變成癌細胞。

幽門螺旋桿菌還會導致正常基因的突變。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導致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突變以及修復基因的損傷,研究表明p53基因和ras基因的過度表達或突變,表現為胃部上皮細胞的損傷,過多正常基因的突變導致腫瘤的發生。

所以,我們可以說,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有很大的關聯。但是,幽門螺旋桿菌陽性並不意味著將來一定會得胃癌!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僅僅是胃癌發病的因素之一,人、環境等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

哪些癥狀需懷疑幽門螺桿菌感染?

1.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癥狀主要是反酸、燒心以及胃痛、口臭。

2.幽門螺桿菌感染能夠引起慢性胃炎。主要臨床表現有:上腹部不適、隱痛,有時發生噯氣、反酸、噁心、嘔吐的癥狀,病程較為緩慢,但是容易反覆發作。

3.患者感染幽門螺桿菌後產生多種致病因子,從而引起胃黏膜損害,臨床疾病的發生呈現多樣性,患者多出現反酸、噯氣、飽脹感等。

感染幽門螺桿菌就一定要「斬草除根」嗎?

並不是所有的幽門螺桿菌陽性者,都需要進行根除治療。根據我國制定的專家共識意見,只有消化性潰瘍病的病人,胃癌家族史,幽門螺桿菌相關性的胃炎患者,患有胃黏膜組織相關淋巴瘤的患者,長期吃消炎鎮痛葯的患者,如阿司匹林、芬必得等,如果發現了幽門螺桿菌,是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的。

目前我國對於幽門螺桿菌的標準治療方案通常為PPI+兩種抗生素+鉍劑,兩周為一個療程。具體方案根據抗生素耐葯情況,PPI的種類以及鉍劑的劑型等有所不同,由專業醫生決定。其中PPI是目前治療消化性潰瘍最先進的一類藥物,它能夠高效快速抑制胃酸分泌,清除幽門螺旋桿菌達到快速治癒潰瘍的目的。

想要徹底根治幽門螺桿菌感染除在醫生指導下採用標準的治療方法,在生活中也要加強注意,飲食上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盡量少吃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細嚼慢咽,少食多餐,不暴飲暴食,注意飲食衛生。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口腔衛生,修復口腔問題,定期更換牙具、水杯等,經常進行蒸煮消毒,特別是在藥物治療期間,注意分餐消毒碗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科名醫網 的精彩文章:

癌症到最後為什麼會全身痛?
月經不調應該吃什麼葯調理呢?這些中藥你們知道多少?

TAG:百科名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