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項羽武力比孫策高,但論爭天下,項羽卻不如孫策,理由非常簡單!

項羽武力比孫策高,但論爭天下,項羽卻不如孫策,理由非常簡單!

(說歷史的女人之三國系列第59期)

華夏歷史五千年,自古江東出俊傑。在中國古代史上江東出了兩個威風凜凜的人物,即兩個霸王,一個是西楚霸王項羽,一個是江東小霸王孫策。前者的名氣比後者要大,在後世的粉絲也比較多,其中原因多重多樣,在此不再贅述。今天我們主要分析兩個人物之間的差距,如果拋出一個結論,說孫策比項羽更優秀,大概會引起巨大的反對,所以我們先不說結論,只根據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對比,結果就會一目了然,到底是項羽強還是孫策強,各位看完自然會有答案。

第一:外形容貌。根據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籍長八尺余。」由此可見項羽是一個高大威猛的男子,天生就是一塊將才。另外,項羽還有一個非常罕見的特點:重瞳。各位想像一下,這該是一位天神般的猛將。

再看孫策,陳壽《三國志孫策傳》記載:「策美姿顏。」孫策跟項羽不同,孫策是一位容貌俊美的少年或年輕人,所以在江東地區,人稱孫郎。

第二:性格特徵。項羽性格暴烈、甚至殘忍、無情、雄烈、霸氣、同時又有優柔寡斷一面。而孫策則是「性闊達」,意思就是胸懷寬廣氣量大,性格開朗好說笑。

有兩件事足以體現兩人之性格:(項羽之殘暴)一是在公元前206年冬天,秦將章邯率20萬秦軍主力投降項羽,通常來看這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是項羽卻不知道如何利用,反而認為這是麻煩和威脅,然後就趁夜在新安縣城的南面挖了一個巨形大坑,活活將二十萬秦軍全部坑殺,其殘忍令人不寒而粟。(項羽之優柔寡斷)二是在鴻門宴上,大謀士范增一再示意項羽殺劉邦,這樣以來項羽將真正天下無敵,天下可定,但是項羽卻被劉邦的表面恭順假象所迷惑,此後范增無奈,只得令項莊舞劍,以殺劉邦,但項羽竟然還是無法下決心做決定,一個人是否善斷,不是看平常小事,而是看關鍵大事,項羽對劉邦的婦人之仁和優柔寡斷換來的是兵敗之後慘遭分屍。

孫策之善斷)一是孫策在孫堅死後,當時十七歲,處理完父親的後事後,為了個人發展,只好繼續依附袁術,但是孫策並不甘心於此,因此聽聞張紘乃江東名士,謀略過人,於是就三番五次親自登門拜訪,求教。張紘被孫策誠意感動,遂給他分析天下大勢,建議他南渡長江,以開拓大業。孫策深為感動,立即設計向袁術告辭,並且帶走了父親孫堅的舊部將領。(孫策之闊達)孫策活捉王朗,讓張昭勸降,但是王朗不肯,於是孫策認為王朗是人才,也不忍殺害,後來朝廷徵召,於是孫策就把王朗送給許都。孫策果敢善於決斷,待人以寬厚,故而最終年紀輕輕就很快取得了各路名士和名將的投奔。

第三:武力對比。項羽的武力在中國整個古代史上都是掛著號的,而且位置之靠前,恐怕無人可敵。《史記》記載他:「力能扛鼎……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再加上項羽的戰績,足見項羽是一位力氣巨大、武力超拔的千古戰神,這一點恐怕孫策不是對手,在歷史上恐怕也無人是其對手。同時,項羽的個人武力值也是他所率領的部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主要加分項。

而孫策的武力值,若是根據《三國演義》的虛構來看,連呂布張飛恐怕都打不過。但是今天我們說歷史,所以要看《三國志》的記載,陳壽用了四個字概括了孫策武力:「猛銳冠世。」那麼孫策的武力到底如何,各位可以仔細品味一下這四字史載。

第四:統帥能力對比。論將,武力值其實是次要的,而最核心的指標應該是統帥值。以項羽的平生戰績看,他簡直就是天生帥才,天降戰神,項羽的統帥值,如果十顆星是滿的,那麼他的統帥能力就是十顆星。在巨鹿之戰,章邯等秦軍四十萬大軍圍攻巨鹿,而項羽統帥楚軍僅2萬,破釜沉舟,渡江九戰就捷,直接給予秦軍主力以決定性的打擊,擊退擊敗秦軍,巨鹿解圍,項羽也因此名震天下。實際上,項羽此戰在整個古代戰爭史上,都是傑出的。項羽作為一員傑出的將帥之巨星在歷史的天空盡展光華。以後更有彭城之戰等傲人戰績。

孫策在統帥方面,應該說和項羽的側重點不同,項羽是戰神,表現出的勇猛蓋世,而孫策因為戰場和戰役的規模型,所表現出來的只能是統帥有方,逐步作戰,穩紮穩打。

第五:謀略對比。項羽不能說沒有謀略,只能說謀略的側重點不同,項羽的謀略主要表現為軍事謀略,在這方面他似乎有一種天生的能力,對於戰場狀況的準確分析、精準判斷、果斷出擊,可以說無人可比。但是,一旦離開軍事,項羽的智商立馬就開始「飛流直下三千尺」。尤其在鴻門宴上的表現,極其令人捉急。

而孫策在謀略方面的表現,應該說軍謀方面也不差,但相比項羽之天才,要略遜一籌,但是在其他方面的謀略表現,孫策則更勝一籌。

第六:文治。《禮記·祭法》:「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如果想取得天下,必須文治武功相結合。而項羽是有武功,卻沒有文治。所以縱觀項羽一生,以及項羽陣營,基本全是清一色的武將,而考量一個人的功勞也多以戰功,而謀士僅一范增。所謂兩條腿走路方能走得穩,項羽的陣營人才匹配就出現了問題,說明項羽本身對此事的態度也有問題。

反看孫策則不同,孫策的創業陣營,可謂是文臣武將都具備,而且配屬非常合理,武將作戰,文臣治理。而且孫策也非常重視文治,比如攻下的城池都交由張昭全部統一安排管理。

第七:馭人。項羽陣營先前是猛將輩出,但是到了後期卻出現了嚴重問題,這其實考量的主要是一個主公的馭人能力。在這方面,我們還是看歷史牛人的評價,陳平說:「項王不能信人雖有奇士不能用。」酈食其說:「項王……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三國郭嘉說:「昔項籍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關於項羽的評價,還有非常多,但是綜合起來無非是四種看法:一是賞罰不明;二是在封官爵方面,不以功勞,而以親近遠梳;三是缺乏發現賢人和馭人能力,比如韓信在其帳下多年,卻不知其人;四是凡事總以武勇,不知用謀。

反看孫策,在這麼要好太多了,自己雖然年輕,但卻禮賢下士,不以個人勇武小覷別人,比如和太史慈單挑的結果是英雄相惜,以誠意和人格魅力令對方歸降,比如在文臣方面,他能讓江東二張為其效勞,而且忠誠無比,實在是很了不起。

結語:項羽之勝,勝在武功,千古一絕。但項羽之敗,也因其過於重視武力武功,而忽視了文治的重要作用。所以項羽攻城拔寨,可謂是天降奇才。但是打下天下,卻不懂管理,全部都因項羽不知道文治的重要作用,所以也不重用文臣、謀士,更對文臣謀士的諫言所聽甚少,近一范增,又被驅逐,項羽之敗,實在是自然的事了。

而孫策則不同,孫策能夠以少年之身份,南渡開拓江東基業,除了個人勇武,善於統帥作戰之外,還因為他懂得一個道理,那就是基業的開拓需要武將,但是打下的城池卻需要文治,文治以安定百姓,收復人心,積攢力量,如此方能實現再而戰,就算失敗一次,還有翻身的機會。所以孫策不但開拓了江東基業,而且在死後,還給弟弟孫權留下了一大批護國文臣武將,這是非常了不起的。若項羽有此眼界和作為,秦末之後的天下肯定姓項,而不是劉(劉邦)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此人射箭百發百中,一箭本可輕鬆射死關羽,但手下留情,驚出關羽一頭冷汗!
三國三大奸臣,第一才能過人,但先後背叛兩任主公,其品行深受爭議!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