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遠去的廚房女王

遠去的廚房女王

金妮與老廚娘(油畫)喬治·斯卡爾科[義大利]

廚房一度是家裡的重中之重,而掌管廚房的人,百分之九十九是家中的女人,所以母親在我眼裡,儼然就是廚房女王,雖然她的舞台並不止於廚房。

如果生長在我們這個年代,母親一定是棄牛仔而穿長裙、棄坡跟而選擇細高跟的那種女人,可惜在她的時代,普通婦女只有一種髮型,那就是劉胡蘭式,為了方便勞動,耳邊常年卡著兩枚鋼夾,衣服更不用說,跟男人相比,只少一道褲門而已。沉重的生活直接影響到人的外貌,母親常年都是牛的表情,疲憊,安靜,超越美醜,無視疼痛,動作緩慢結實,一下接著一下,沒有嘩眾取寵的虛招,更沒有偷懶耍滑的輕慢,她是瘦弱而有力的,彷彿全身上下都是鐵做的骨肉。她有丈夫,卻在養活全家方面拿下了百分之八十的比分,她護兒女,卻在我們剛拿得動棍子時就用棍子揍我們,以及用同一根棍子去從事力所能及的趕雞工作,以保衛她曬在篾席上的各種食材。她不得不節儉,讓大小不一的我們圍坐同一盞燈下寫作業,自己躲在一旁,躲在我們漏出來的光線里飛針走線,她的手指白天能拿起兩倍於她身體的重物,晚上也能拿起細如髮絲的繡花針。我十二歲以前,一直穿她手工製作的布鞋,我長得不美,飛著一隻彩蝶的帶袢兒黑布鞋是全身上下唯一的看點,不管我走到哪裡,總有婦女朝我腳上偷瞄。這樣的藝術品她每人每年要做兩雙,那時我們全家共七口,也就是說,她一年得在偷來的光線里做出十四件類似的藝術品。

而她最大的天賦,還不是這些,不是力氣,不是針線功夫,我認為她最大的特長在於統治。表面上她深陷廚房,只問廚事,實際上樣樣內政外交都被她以吃的方式解決,父親只是聲望里的統治者,她才是我們那個王國里眾望所歸的明君。有人在外惹了事,她就整一桌,把人請到家裡,推杯換盞間,一地雞毛煙消雲散。自家孩子爆發內訌,去廚房找她評理,她隨手從陶罐里夾起一塊腌制好的生薑,一姜在口,寵辱皆忘。有人過生日,她把他(她)悄悄叫進廚房,塞給他(她)一枚剛煮好的雞蛋,當她面吃下去,那份專寵比生日歌還讓人感動。只有父親在外惹了事時,她選擇閉口不言,無為而治。

她在廚房裡隨時開課,教我們簡明哲學:事情再急,不要耽誤吃飯。教我們婚姻觀:捉蝦子螃蟹都要約個好夥伴。教我們是非觀:身正影不歪。她愛在我們的書包里塞一點炒豆子,扛餓,還能跟同學分享,順便教我們處事之道。我至今認為,當教育者同時化身為投食者時,那種專註與欣悅的受教狀態,是任何一種教育氛圍都無法比擬的。

至於廚藝,於她而言更像是一種本能,雖然各家有各家的口味,難分伯仲,但她另有幾樣超越廚藝的本領,足以令她傲視群婦。其一是米酒,長大後我吃過很多種米酒,沒有一種能跟母親釀製的米酒相提並論,畢竟她在當地也算是米酒師級別的人物,小年一過,她就被左鄰右舍當作大師傅請到家裡,先蒸好糯米飯,再掏出她自帶的法寶——酒麴,撒進燙手的糯米飯里奮力拌勻,裝入她自製的溫室,一個星期左右,她去開鍋,濃厚醇香的米酒躍然眼前,歷年如此,從不失手。其二是豆腐,與我們今天去市場買回一塊,剪開包裝立即下鍋不同,母親當年若要吃豆腐,得從黃豆開始,經過漫長而專業的道路,才能把干硬的黃豆變成立在砧板上兀自顫巍著冒氣的豆腐,中間還不斷產出各種附加物:豆渣、豆花。豆花灑白糖,是我們永遠也吃不厭的美食。

可惜那時我們並不能領略製作的美妙,我們喜歡立等可取的美食,米酒和豆腐之類,其過程實在令人厭煩,因為它會把廚房弄得像加工廠,會把我們的廚房女王置於高高在上的地位,無暇理會我們的小小訴求,它還會把我們的胃口高高吊起,又用粗陋的器物把我們和目標物遠遠隔開,迫使我們安於等待。

相比我的母親,我這個母親又做了些什麼呢?我不會做豆腐,不會釀米酒,不會做針線,我也沒有母親的力氣,就算有那把力氣,力氣也不值錢,不足以養活自己及全家。我來到超市,面對一塊豆腐,甚至無從評判它的優劣,只能透過上面的文字去了解它,如果那些文字可靠的話。多少次我站在灶前束手無策,不得不向那個下廚房App求助,在App誕生以前,向百度求助,在百度誕生以前,拿起電話向遠在千里之外的嫂嫂求助。更為極端的是,如今下廚房App也快被我淘汰了,因為我又發現了新的武器,餓了么,美團外賣,以及更高端一點的sherpa』s,我可以數日不點火不洗鍋,數月不進糧油店。置身廚房已如此窘迫,更不可能在廚房從事美食與美德兼俱的教育事業了。

看來,我正在浪費新一代廚房女王候選人的名位,因為我身無長技,如同白痴,斷無繼位的可能。我是如此依賴外界,便利店,加工和半加工食品,快遞,以及學校和教育機構,我一心要把自己從家庭中拔出來,但拔出來後,我發現自己又有點嚮往母親那樣的生活,她把什麼都握在手裡,家人的胃,家人的心,她讓我們離了她簡直活不下去,直到她已經去世二十多年了,我依然能感覺到她的體溫,能聞到她煮出的食物的味道,我呢?有一次我出差,中途打電話回來,問孩子過得怎樣,她脫口而出:我很好啊。那一刻,我的感覺很複雜,我既希望她在那幾天里過得很好,又希望她可憐巴巴地求我:你什麼時候回來呀?

當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突然動了個念頭。我去問孩子,我算不算我們家裡的廚房女王?孩子哈哈大笑:你?廚房女王?黑暗料理女王還差不多。

那一刻,我的心真的痛起來了……

本文刊2018年3月7日《文匯報 筆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匯筆會 的精彩文章:

黃德海:鶴鳴於九皋

TAG:文匯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