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鑒定瓷器先看底!避開假貨,發現真品!

鑒定瓷器先看底!避開假貨,發現真品!

陶瓷鑒定,不外乎看器型、辨胎釉、論紋飾,了解歷史背景等途徑,但對於現在的高仿品來說,這些特徵目前都能基本達到。對初學者來說心中著急,卻不知從何著手。

突破口是什麼呢?小編覺得不妨從底足著手。小小的底足能反應瓷器的重要特徵,抓住這些特徵綜合分析,較易找到感覺,避開假貨,發現真品。

鑒定瓷器先看底!避開假貨,發現真品!

古瓷足底很關鍵,露胎掛釉形體現。

砂滑平凸塌旋有,跳刀旋痕點釉辨。

塗漿抹漿護胎釉,糊米開片紅白獻。

刀削偏否不規整,紅綠青白都關鍵。

滑潤刀削看規正,手摸眼看比老練。

鑒定瓷器先看底!避開假貨,發現真品!

小小的底足好似人的內臟,抓住「五臟六腑」綜合分析,較易找到感覺,避開假貨,發現真品。例如,底足中的「乳突」、「旋痕」(包括田螺紋及切削紋)、「跳刀痕」、「棕眼」、「火石紅」(窯紅)、「墊燒痕」、「湖米底」、「敲底」、「沾窯砂」等都是古瓷類收藏品所留下的明顯的年代痕迹。

鑒定瓷器先看底!避開假貨,發現真品!

元代底部乳突

「乳突」為底足中心隆起如乳房突起。元代「乳突」明顯,明早期「乳突」也較大,洪武中期漸小,永樂、宣德有細小「乳突」,雖然成化弘治、正德「乳突」較少見,但到嘉靖萬曆時又出現,一直到崇禎才消失,這就是說「乳突」是明及明前古瓷的特徵之一。

「旋痕」包括「跳刀痕」,在明末清初較為明顯,而明初時底足外壁往往有重刀斜削痕;宋時底足內壁也有旋轉半圈的刀削痕,致使中間隆起一脊樑。而在明正德時底足處往往有放射狀的田螺紋。

由於過去特定的燒窯工藝,往往盤碗底足沾有較粗的窯砂,如磁州窯碗底足就沾有較粗的窯砂,明清時不少盤碗等瓷器足內也沾有窯砂。

「米糊底」,見於明與明前砂底大盤,由於胎中含鐵量高,燒後高溫下要通風冷卻,吹風的砂底處氧化成米飯燒焦似的片片的痕迹。

「沾窯砂」,由於過去特定的燒窯工藝,往往盤碗底足沾有較粗的窯砂,如磁州窯碗底足就沾有較粗的窯砂,明清時不少盤碗等瓷器足內也沾有窯砂。

鑒定瓷器先看底!避開假貨,發現真品!

明代火石紅(窯紅)

明前由於胎土中含鐵量高,加溫時露胎處氧化成磚紅,甚至羊肝色。明時已較淡,但明宣德時還常見火石紅斑。直到清早期仍可見到火石紅。各個時期瓷器的火石紅不同,或多或少或無。如明代民窯瓷底足處火石紅特別濃郁,而其仿品的火石紅就完全不同,有的是用漿釉塗抹的,顯得輕浮不定,有的顏色偏黃。

見於道光時鈞紅,由於其釉肥厚,流到底足處燒後與所墊物粘連在一起。為使其分開,只好人工敲開,造成底足如狗咬一般。但儘管如此,由於年代較長,所敲處一般胎色變深,且手感平滑。

在古瓷的底部每個朝代、每個時期因用料、用火情況都不一樣,塗釉、修足技術、用釉也不一樣。因此就要了解古瓷製作底的時代特徵,這樣對斷代、斷窯是非常好的。如:蘋果綠是清代用吹釉技術吹的,而釉面有漣漪波紋,耀州窯足釉邊有火石紅,壓手杯砂足滑底,宣德盤子中心多塌底。均瓷有蟹甲綠,有一、二、三,……,為數字款。紅釉常在底足部有泛綠或灰微綠,苔綠。這些底的內容要記住,對鑒別有好處。

鑒定瓷器先看底!避開假貨,發現真品!

蘋果綠底清代吹,漣漪小波綠泛灰。

耀州窯足釉邊紅,足內確是胎色灰。

砂足滑底明代有,著名就是壓手杯。

宣德盤子塌底多,工藝原因在於坯。

郎紅糊米又開片,宣德釉青掛釉積。

看底還要看圈足,元代乳凸刀痕愚。

糟底元未明洪武,均瓷護胎劃數坯。

蟹甲綠色灰黑胎,各種紅釉查綠依。

火石紅色各朝有,兼看形胎釉顯期。

鑒定瓷器先看底!避開假貨,發現真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藏天下 的精彩文章:

靖康之恥的見證者!1058000元的成交記錄!這種錢幣有如此高的價值!
李連杰洪金寶爭相佩戴,天珠魔力何在?

TAG:樂藏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