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我們談職場大女主,到底在談些什麼?

今天我們談職場大女主,到底在談些什麼?

2017年,「大女主」一詞走紅。 如《羋月傳》《楚喬傳》《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大女主們,紛紛走出閨房和後廚,在政壇、戰場和商場上展露她們被束縛的一面,在劇中以不輸男人的眼界和毅力,憑藉自身的努力,不但自己獲得成長,也得到了世人的肯定。

電視劇釋放的訊號在現實生活職場上,也得到了驗證。3月6號,智聯招聘攜手聯合國婦女署、央視經濟生活大調查在北京M空間,舉行了「大女主,不止於此」中國女性領導力高峰論壇,智聯招聘CEO郭盛分享了過去一年裡職場女性的變化:雖然女性收入依舊低於男性,但對家庭財富的貢獻增大;在職業規劃和事業心方面,女性比男性更積極、更渴望成功;女性在兼顧事業的同時,投入家庭的時間要多於男性,且更注重生活質量。智聯通過抽樣調查形成的《2018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還發現:女性收入對個人學習的投入要高於男性,對個人未來職業規劃比男性更積極,且對成功女性的評價標準要明顯超出男性的預期。

這意味女性對職場成長和成功都表現出了極度的渴望,但由於生理條件、社會期待、歷史文化等原因,職場女性仍需承受很多異樣的眼光,她們的理想仍然被束縛、潛能仍然被壓制、實力仍然被低估。

女性職場折翼,到底是因為什麼?

1.投入家庭的時間要多於男性,分散職場精力

傳統觀念中,男主外女主內一直是全社會的共識,儘管近幾年來有所改變,但女性投入家庭的時間整體平均要比男性高15%,進入婚姻後,差距會更大。

然而女性在職場的工作時間卻沒有減少,即使在婚後。這就意味著家庭會佔據女性相當一部分精力,如果她們要想在職場上表現得和男性同樣優秀,必須分秒必爭且要更加努力。

2.婚育階段,晉陞受阻

在關於什麼是阻礙職場女性晉陞受阻的因素調查中,我們發現婚育依舊是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最難解決的。另外也有公司提供的晉陞機會有限、個人能力和經驗不足等普遍存在的阻礙。

另外,相比較於男性,女性表現出更強烈的職業規劃不滿、缺乏職業上的指導和幫助,更容易出現職業倦怠和不自信的表現。這和全社會對女性職業發展的關注程度有關。

3.收入依舊低於男性

就此次調查顯示,女性整體收入低於男性22%。而且職場上性別職業優勢依舊嚴重影響著女性的收入,比如「技術崗」男性的工資明顯要高於女性。即使是在 「運營、市場」等比較中性的崗位上,也許基礎崗位男女收入並沒有明顯差別,但整體女性比男性工資低了21%。

而管理層,女性依舊嚴重缺乏,這也嚴重影響女性的收入。比如擁有同樣資歷及背景的男女,男性在職場上可能比女性會更優先於走上管理崗位,獲得更高的工資。數據調查顯示也證明,基礎員工女性比例相較於男性高出14.8%。

羽翼未豐,但依舊嚮往職場藍天

儘管現實中的阻礙和問題多多,但她們嚮往職場廣闊天地的願望依舊強烈,也用自己的努力帶來了比以往更好的成績。

1.不止賢內助,更有追求事業的野心

女性認為一個女人成功的標準是在所在的領域有所成就,且男性則認為女性獨立自主就算成功。男性對女性的期待明顯要落後於女性。

再比如在事業追求上,52%女性表現出「期望有自己事業」的野心,而男性只有32%。

2.不止於拚命工作,更注重生活品質

雖然女性的收入依舊低於男性,但對家庭收入貢獻卻持增長趨勢,她們在休閑娛樂方面的支出明顯要高於男性,更加註重生活質量。

無論婚否,女性都喜歡住在離公司近的地方,節約下來的時間能充電學習、照顧家庭或是放鬆娛樂。

3.不只是享受安穩,更愛迎接挑戰

雖然傳統觀念里一直認為「安穩」是女性的最終歸宿,但近年來職場女性表現出了對事業強烈的進取心。

在個人進修方面,22.2%的女性願意參加,男性則有16%。對職業規劃,女性比男性更積極,更期待不斷提升,能在職場獨當一面,接受更多的挑戰。

逆境中迎難而上,化身破繭成蝶的人生大女主

儘管受限於現實中的種種困境,但依然有眾多女性衝破職場的束縛,化身破繭成蝶的人生大女主。

湯竹麗:性別平等能促進GDP增長

聯合國婦女署中國國別主任湯竹麗女士,常年來一直致力於女性平權事業。在此次高峰會談上,她談及了如何提高女性領導力和性別平等兩項議題,呼籲社會各界能提升對性別平等的認識,營造更加平等、自由的職場環境。

郭盛:管理層女性嚴重缺乏,大多因婚育被動離場

智聯招聘CEO郭盛在會議上分享了《2018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著重指出了現今職場女性面臨的一些困境,如職場晉陞、職業規劃發展和收入等,並呼籲社會各界給予職場女性更多的關注。

楊寧:女人的成功不是變成男人,成功沒有定式

創投圈大佬楊寧一直關注創業女性的發展變化,他講述了創業女性從最初承受異樣眼光到普遍現象,創業領域從文娛等生活領域到科技主導的社會變化,認為女性創業者的成功不要追求單一的定式,要認清自己的定位,才能在創業領域裡更加從容,收穫成功。

陳愉:成功=天賦*努力*幸運時刻

美國洛杉磯前副市長陳愉可謂是職場跨界的玩家,她經歷了房地產商、洛杉磯前副市長、CEO獵頭和作家的職場身份轉換,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她說這一切成功的運氣在於跨界得來的靈感。

陳愉女士認為跨界的奧秘在於:將自己變成T型人才;服務他人來實現自己的終極價值;始終保持第三級聆聽,理解他人才能讓別人理解自己。

陳安妮:忘記性別去創業

快看漫畫創始人&CEO陳安妮談及創業經歷時說,創業要忘記自己的性別,做自己就好。 「當我決定創業時,我已經不是誰的女兒,誰的女朋友,誰未來的媽媽,而是超越很多種身份,作為一個獨立的、在有限生命里尋找自己最大價值的人類。」

劉天池: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2017年大火的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導師劉天池老師在現場也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的觀點:女演員不要在意顏值,生理年齡不可逆,但藝術生命可以逆生長。

劉老師年輕的時候,錯過了很多次成為女演員的機會,有時候機會來了都放棄了,很多人都說她傻,可是她用教師這份職業詮釋藝術生命。她說自己的職業期才剛開始,同時鼓勵大家「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隆雨:提升眼界,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京東首席人力資源官隆雨說眼界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她認為提升眼界的方法有兩種:一是讀書,二是旅遊。在回答擇業觀時,隆雨果斷建議大家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另外她還說高標準嚴要求的老闆比錢途重要,找到一種合理合法釋放壓力的方式比抱怨重要。

鄧亞萍:11年完成別人21年學業

16歲成為世界冠軍,連續八年世界排名第一,乒乓界「女神」鄧亞萍的體育生涯並不順暢,由於個子矮小屢屢被國家隊拒之門外,可是當機會降臨時,她用巔峰的成績向世人證明了自己,她說這一切皆因為「心懷夢想」。

告別體育後,依然想為中國體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20多歲的鄧亞萍要像5歲的小孩兒一樣開始學習英文,從清華到劍橋經濟學博士,她用11年完成了別人21年的學業,且常年致力於公益事業。

智聯招聘一直不忘使命,也期待更多的人加入行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哈佛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怎麼樣說話才能有影響力?
工作時間越來越長,咋就停不下來?

TAG:哈佛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