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人文桐城|五十年代北大街上的文藝星光

人文桐城|五十年代北大街上的文藝星光

人文桐城|五十年代北大街上的文藝星光

五十年代北大街上的文藝星光

——記憶中的北街劇團

文|左克勤

我生在北大街,長在北大街。童年的北大街,我時有眷戀,難以忘懷。

五十年代的北街業餘劇團,是當時北大街最熱鬧的地方。在物質和文化生活相對貧乏的年代,它也是我尋找快樂的地方。

講學園巷口的西側是吳記永春堂中藥店,東側便是北街業餘劇團,也就是當年公園辦事處主持下的群眾文藝團體。劇團坐落在一家廢棄的老祠堂里,大門的右側,高懸一塊豎式的扁額,紅底蘭字隸書「北街業餘劇團」。

劇場的院子不大,有兩個籃球場大小,舞台約有五六十平方,東西兩側各有一廂房,西邊一間是化妝室,東邊一間是道具室。看戲的都是自帶板凳,或是站著看。趕上好劇目,大多人滿為患,小場子容不下,乾脆坐到沿街的圍牆上,依然看得入神,有滋有味。

證明當時劇團戲幫子的陣容可觀、業績雄霸一方,是大門前黑板上的節目單。常有鬧花燈、吳三寶游春、打豬草、葛麻這些黃梅小調,也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御河橋、游龜山、金釵記、珍珠塔這些黃梅大戲。每逢演大戲,劇團里人山人海,劇團外賣吃的、賣玩的,叫賣聲、孩子們的嘻笑打鬧聲,熱鬧半條街,時常鑼鼓一響,我便從家裡溜出來,鑽進歡樂的人群中。

印象中,演出是不定期的,常常要看劇團門口懸掛的告示牌。是否賣過票,我已記不清了。

北街劇團團長是個姓江的大個子,負責調度,也參與龍套和樂隊,後來劇團停辦,他就改行燒開水了。劇團幾個主角我還清楚的記得,當家花旦是西門夏姨,小生是張先生(張香桂的父親),一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看得人如痴如醉,感嘆唏噓。演到動情處,不少老人不覺隨劇情抹著眼淚。

劇團的司鼓,是北門的張績祥先生,有板有眼,間或拉著二胡配聲。先生出身大戶人家,由於出身問題,經歷文革的衝擊,不知後來下放到哪裡。

因為劇團有場地,晚上也常有免費的電影看。那時,放電影可是個稀罕事,遠在東大街的人,或西門外的人都紛紛過來看。只要一開映,人再多,場子就鴉雀無聲了。記得,電影放過《平原游擊隊》,主人公李向陽的形象,令我崇拜不已,他打鬼子時的機智勇敢,讓我兒時的學習有了動力與榜樣;還放過蘇聯影片《金星英雄》,蘇聯集體農莊的美好生活,成了我童年時代的美好嚮往;動畫片《馬蘭花開》直看得我蕩氣迴腸。

為滿足我的好奇心,我想對「放電影的電是怎麼來的?」這一疑惑,一探究竟。於是,找到劇團隔壁金爹爹挂面店的後院,看到有一台發電機,正在發出「突突」的聲響。居然,我圍著它,端看了許久,原來,電是從這裡發出的。

五十年代運動多,北街劇團的場地,常用來作為群眾集會的場所。公私合營的時候,劇團里紅旗招展,人聲鼎沸,鑼鼓喧天,獻忠心、送喜報,熱鬧非凡。我那時候什麼也不懂,只圖個熱鬧,好玩而已。只知道這樣的集會時常會有。

好景不長,政治運動一波接一波,劇團漸漸很少演出了,大門緊閉,無人問津。

受父親右派問題的株連,1957年,我失去了上中學的機會。時年十二歲的我,只能同我那些患難的朋友一道,遠赴樅陽義津民辦中學讀書,不久又併入浮山中學就讀。如此一來,我不得不離開北大街,當然,更別提見到北街劇團了。

現在回想起來,都是近六十多年前的事了。在北大街風雲變幻的歷史長河裡,北街劇團或許微不足道,但它卻給我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無限歡樂和憧憬。它就是我那時心中一朵開心的祥雲。

北街劇團雖然只存在三年多的時間,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百花齊放的春風裡,不愧為百姓喜聞樂見的芳香小花,不愧為北大街上一束璀璨的文藝星光。

2018年元月20日

人文桐城|五十年代北大街上的文藝星光

人文桐城|五十年代北大街上的文藝星光

人文桐城|五十年代北大街上的文藝星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