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刀口評論 | 只要是在南海 美航母在解放軍眼裡就是一塊肥肉

刀口評論 | 只要是在南海 美航母在解放軍眼裡就是一塊肥肉

原標題:刀口評論 | 只要是在南海 美航母在解放軍眼裡就是一塊肥肉


作者:刀口


當地時間2018年3月5日,越南峴港,美軍航母「卡爾·文森」號(CVN-70)核航母抵達越南,停靠峴港市並開始一連4天的訪問,這也是自1975年越戰結束後,相隔43年美國大規模軍艦首次訪越。

我們先放著越南「記吃不記打」的怪事不說(越戰期間被美軍殺死500萬人,落葉劑毒劑造成數十萬畸形嬰兒,國家經濟倒退幾十年,現在還恢復不過來),就說說美國航母到南海在實戰中有沒有意義。



美海軍是一支打過二戰這樣慘烈海空大戰的軍隊,二戰後期,最早的航母基本已經被悉數擊沉(唯一還算囫圇的是修了幾次的企業號),所以總結了許多經驗,但是教訓也刻骨銘心。因此,美國海軍針對航母作戰也由此形成了許多軍令和條令,美國人講究條令、條例,這也是血的教訓得來的。有關戰役、戰術都有現成的死規定,這個規定就是血的經驗教訓得出來的,不能越過雷池一步,說起來還是蠻有道理的。


美海軍航母戰鬥群的條例條令第一條就是,戰爭開始時,在沒有取得制空權的情況下,美航母戰鬥群必須要在敵人的陸基戰鬥機和攻擊機作戰半徑之外作戰,這是因為,如果在敵人的陸基戰鬥機和攻擊機半徑內作戰,航母的艦載機在數量、載彈量、油量上都會面對優勢的陸基戰鬥機和攻擊機的打擊。我們就拿美軍現役的尼米茲航母「卡爾·文森」號為例,美軍的「卡爾·文森」號每天能放飛和收回的戰鬥機(含攻擊機)是96架次,如果是關鍵戰役,最高峰值不超過160架次,這是傾盡全力才能達到的,持續時間不能超過3天,3天後必須退出戰鬥進行修整(如果還沒有被打沉的話)。

航母戰鬥機的出動,需要很多必要的條件,比如整條船動力的配合,飛行員的疲勞指數,戰鬥機的維修,等等,都是航母出動戰機的制約。


動力受限:


彈射起飛所用的蒸汽消耗的巨大能量歸根結底都是艦上主機等動力機構產生的。不同級別航母的動力能夠滿足連續多少個起飛和每天最大起飛次數,甚至是尼米茲這種核動力航母,連續起飛多少架後,船速也會下降。


飛行員受不了,一架艦載機多人輪流駕駛


「艦載機飛行員一天航母上的降落次數不能超過三次" 這句話就是中國第一艦載機飛行員戴明盟說的,主要說的是降落時對飛行員頸椎造成的傷害.

尼米茲航母一個飛行日(晝夜24小時)最大出動標準是160次,飛行員和艦載機比例是1.5比1。美海軍曾經在尼米茲上做過測試,要保持每天160架次起降,飛行員和艦載機為2比1,以上都是指固定翼飛機出動架次。


即便提前準備好、全艦人員通力合作玩命干,晝夜160架次也難以達到、無法持續。


玩命三天就要退出戰鬥



航母起降飛機受很多條件限制。比如美海軍尼米茲級,首先由護衛艦船開闢航道,確認沒有水雷沒有敵方潛艇,沒有暗礁,距離與攻擊目標合適。起飛前飛機整備加油掛彈,彈射器蒸汽儲罐達到最大壓力,航母進入跑道加速到最大航速,飛機彈射,一般八架,極限十二架。隨即減速,把蒸汽由驅動高速航行轉為給蒸汽儲罐加壓,航母掉頭回到原點,等候儲罐壓力達到最大,再次進入放飛作業。這樣一個循環,至少20分鐘。如果持續放飛,只能低於等於一分鐘一架。一般放飛三批次,原來在天上警戒巡邏的飛機就該下來加油換班,航母進入回收作業模式,理論上可以同時開展,實際受甲板調度影響,大部分得停止起飛,讓出一部分甲板回收並牽引回機庫,才能再次高強度放飛。如果第一批攻擊飛機返航回收,則最多只能單機放飛執行警戒,全艦全力回收作業。得忙上一大陣才能再次進行起飛作業。如果發現有敵意飛行器過來則轉入反攻擊模式,作業全停,飛機加固捆綁,彈藥盡量收回庫內,嚴防殉爆。一個戰鬥日,能放飛的飛機其實有限。而且尼米茲的航油只能維持高出動率三天。或低出動率七天。後退到安全水域補給。

尼米茲級標準的攻擊出動為12架大黃蜂,8架掛蛋攻擊,2架伴隨護航,2架咆哮者電子壓制/反雷達攻擊壓制。另有鷹眼預警機提供預警和情報指揮,2架大黃蜂為鷹眼伴隨護航。這3架飛機不屬於攻擊編隊。


為什麼只要是在南海美航母在解放軍眼裡就是一塊肥肉


首先,解放軍的陸基航空兵作戰半徑覆蓋南海,不存在打不著美國航母的問題(戰鬥機航程反艦導彈射程近1600公里),同時沒有美國艦載機航空兵那麼多繁瑣的起降技術限制。對於我軍戰鬥機的起降速率,我們先不說保密的內容,比如建制航空團每次出動的時間架次,我們就拿空軍34師八一表演隊殲十戰鬥機一次出動的時間架次舉例,八一表演隊9機編隊起飛,從3機編隊起飛開始,1分鐘9機起飛升空。如果採用大象漫步隊形,一個團24架殲十一B或者蘇30MKK2,一般不到5分鐘升空完畢。



圖:我軍殲轟七大象漫步隊形起飛,比航母彈射起飛如何?嚇死它


我們再來看美國航母的艦載機,前面說過,極限情況下,每20分鐘放飛12架,航母回到原點,再20分鐘放飛12架,一共三個20分鐘放飛36架,這已經是極限,然後就要準備回收飛機,簡單說,美航母1小時只能放飛36架戰鬥機。換做解放軍陸基戰鬥機的機場,360架也放飛完了。



圖 殲20也是航母的剋星,這個誰都懂,不再解釋


退一步,解放軍陸基戰鬥機0.5個小時放飛一個師的72架戰鬥機沒有任何壓力。我們再來簡單計算一下解放軍海空軍一次出動的架次,假如在廣西、廣東、福建、海南,解放軍各有一個戰鬥機師(番號就不說了,你懂得),永興島一個團,解放軍一次放飛的戰鬥機總數是312架,而且是半小時升空完畢。


我們假設解放軍海空軍PK美國在南海是雙航母戰鬥群。


解放軍0.5小時升空的戰鬥機是312架。


美國雙航母戰鬥群0.5小時升空是36架。


那麼,解放軍海空軍PK美國雙航母戰鬥群至少是8:1的優勢,俗話說」好漢難敵四手「,美國戰鬥機就算是好漢,一個要對解放軍的16隻手,解放軍亂拍也把這一個「好漢」拍死個球的了。


假如解放軍海空軍一半兵力對付美國的艦載機,一半兵力對付航母戰鬥群艦艇本身,就是156架戰鬥轟炸機攜帶巡航導彈攻擊航母編隊。按每架攜帶4枚巡航導彈算,一次合計可以發射624枚反艦巡航導彈,而且一半是鷹擊18、鷹擊91、鷹擊12這樣的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即便是每架攜帶2枚反艦巡航導彈,也有312枚,這樣雷霆萬鈞的攻擊將是世界海戰史上絕無僅有的超飽和攻擊,這些反艦巡航導彈中還有大量的反輻射彈和電磁脈衝彈,富富有餘的壓制美雙航母戰鬥群的雷達和電磁干擾,掩護攻擊用的超音速巡航導彈直搗黃龍!不誇張,不客氣的說,一個小時就讓美國的雙航母戰鬥群灰飛煙滅,沉到3000米水底餵魚。


結論


美國「卡爾·文森」航母這次來南海以訪問越南為由挑釁中國,向中國示威,不過是再次扮演了一個潑皮的角色。和平時期這就是耍賴,知道你不會打它,它才敢耍賴。真的到了戰時,這樣的冒險絕不會發生,前面說過,戰時美國航母的作戰條令就不允許它進來。美國航母之所以敢來,政治意義大於實戰意義。簡單說,政治上有一定的意義,實戰中沒有一點意義。


政治上美國向包括越南在內的東盟以及西太的盟友顯示了自己在南海的存在,但是也顯示出這種存在是流動的,暫時的。因為隨著中國在南沙大規模建設島礁,美國在南海的戰略態勢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因為美國不管在南海諸國哪個地方再建設軍事基地已經失去了距離優勢和戰略制衡作用。表面上看美國航母巡遊南海是攻,中國是守,但是仔細分析,中國大規模建設島礁才是戰略上的「攻」,美國的戰略才是「守」。雙方的戰略態勢已經攻守異位,美國目前提出的南海「自由航行權」,僅僅是保留了航行的權力,這在和平時期沒有問題,這個權力誰都有,但是在戰時,美國連這個自由航行的權力也會喪失。


美國目前只強調「航行自由」,丟失的卻是存在權和控制權,這就是王毅外長說的,「誰是主人,誰是過客」的深刻含義。


主權最重要的表現是「治權」,中國在南沙不斷鞏固的恰恰是「治理權」,這是「主人」的權力,至於航行權不過是過客的權力。


美國政客曾經認認真真的說了一個笑話,這個政客說,中國在南沙建設島礁破壞了南沙的風水,引起中國人一陣大笑,美國什麼時候也講究起風水了?


南沙的確是風水變了,因為中國的戰略態勢變的非常有利了,又因為任何國家想用南沙問題牽制中國實際上已經不再可能,美國航母作為匆匆過客改變不了這個基本的事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口談兵 的精彩文章:

戰忽局忽哥筆記 —— 180117
不要F-16也不要鷹獅 — 印度計劃用「神機」對抗中巴

TAG:刀口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