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的平章政事跟觀察使,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唐朝的平章政事跟觀察使,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先來看平章政事。唐朝平章政事,官名,官階一般為正三品。說平章政事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它是個什麼官,但說通俗一點,說宰相,就很熟悉了。既然是宰相,為何又會有平章政事這一名稱呢?這與唐朝統治者的管理跟分權制衡有關。

唐代初期,統治者為了避免權力過於集中,因此不再將重權授予三省長官,而是委派其他重職官員參與國家政事商議,久而久之,三省長官只存在虛名,參與議事的官員成為實際上的宰相。

此後,唐朝統治者大都沿用這一制度,因此唐代宰相的名稱多達四十餘個之,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稱號,可由皇帝憑個人喜好任意指定,而平章政事正是其中一種,此外還有參知政事、兼知政事、參與朝政、專典機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等,所以,唐朝的平章政事可以說是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

再看觀察使。觀察使全稱為觀察處置使,是唐代後期才出現的地方軍政長官,擔負著監察州縣的職責,由中央不定期派出,與節度使相比權力要小,一般為在京的正四品官員,相當於外出的三品官員,所以,唐朝的觀察使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

唐朝前中期也有觀察使,不過那個時候其名稱是臨時確定的,有巡察使、按察使、採訪處置使等稱號,並沒有定規。觀察使因為其性質跟職責,在有力維護皇權、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監督控制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兒秘史 的精彩文章:

康熙此子,潛心學問,無心皇位,最後卻被雍正幽禁至死
明代皇帝都姓朱,與「豬」同音,那明朝人敢吃豬肉嗎,怎麼叫豬?

TAG:星兒秘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