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讀兩會:「長三角」里藏著一篇大文章

深讀兩會:「長三角」里藏著一篇大文章

3月6日下午,人民大會堂上海廳。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上海團開放日上向記者透露的信息,值得細細揣摩。沒錯,「長三角」這個並不新穎的辭彙里,恰巧藏著新時代的一篇大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對長三角地區的發展非常關心和重視,要求上海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努力促進長三角地區率先發展、一體化發展。」李強的第一句話,就勾起了我們記憶深處的幾幅畫面:

早在2007年7月,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在結束對蘇浙兩省的學習考察後返滬,一到上海就立即召開了學習考察總結會。習近平指出,要以服務長三角為突破口,做好服務全國、服務長江流域、服務長三角區域的「三個服務」工作。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期間特彆強調,要繼續完善長三角地區合作協調機制,加強專題合作,拓展合作內容,加強區域規劃銜接和前瞻性研究,努力促進長三角地區率先發展、一體化發展。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優化長江經濟帶城市群布局,堅持大中小結合、東中西聯動,依託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這三大城市群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去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更提出四方面的希望:在深化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上有新作為,在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上有新作為,在推進社會治理創新上有新作為,在全面從嚴治黨上有新作為。

推動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影響的不止一城一域,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方面希望」的一個重要抓手。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點。三省一市的地域面積35.9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億,分別佔全國的1/26和1/6,經濟總量19.5萬億元,佔到全國的近1/4。長三角地區在世界經濟版圖中也佔據一席之地,長三角城市群已躋身國際公認的六大世界級城市群。」

李強用幾個數字,勾勒出長三角地區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新時代,從區域聯動性、對外輻射力和政策著眼點的角度來看,「長三角」里藏著的這篇大文章應該這麼讀:

首先,「長三角」是區域協調發展的「試驗田」。

上海自貿區、浙江自貿區、張江國家科學中心、合肥國家科學中心……毫無疑問,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地區。在這片創新熱土上,如何在各自為大的同時,避免制約協同發展的「虹吸效應」,實現你好、我好、大家好,這是個不簡單的事兒。

2016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長三角的區域協調合作機制一步步完善起來。目前,長三角已經形成了「三級運作」的區域合作機制:決策層是「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協調層是「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聯席會議」,執行層是各種重點合作專題組。圍繞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環保、信用、人社、金融、涉外服務、產業、城市和食品安全等12個合作專題,隨時進行任務動態調整和協作。

與此同時,上海積極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推動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寧波都市圈的同城化發展。已延伸至江蘇崑山的花橋站的國內第一條跨省地鐵——上海地鐵11號線就是一個生動例證。如今,從此消彼長到美美與共,「長三角」正在實踐中作出表率。

其次,「長三角」是對外開放發展的「東大門」。

打開中國地圖,長江從青藏高原蜿蜒曲折間奔流向海,長三角地區正在入口處。

要成為面向全球、輻射亞太、引領全國的世界級城市群,長三角地區不僅要配置區域資源,更要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成為開放發展的前沿高地。

當前,長三角地區的對外貿易規模大約佔到了全國的三分之一,同時,投資便利性、以及港口、航運發展的區位優勢有利於長三角地區更好地實現外向型發展。以交通網路為例,中歐班列(合肥-漢堡)、上海機場、寧波-舟山港等交通樞紐的常態化運行,讓長三角地區的貨源輻射和通達能力更具優勢,眾多自貿區、示範區、新區的可複製經驗也有利於進一步提升輻射帶動作用。

更為重要的是,長三角地區相關部門聯動合作和相對完善的聯動發展平台,將積極助推長三角地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合作與交流。

最後,「長三角」是創新驅動發展的「發動機」。

Ramp;D是反映科技實力和經濟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近年來,長三角地區及核心城市Ramp;D支出佔GDP比重不斷增長,折射著這裡的發展潛力和創新基因。

便捷的要素流動、極強的同城效應加上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先發優勢,讓長三角地區在創新驅動戰略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低位。

與此同時,長三角地區已經擁有了一大批發展基礎雄厚、創新能力領先的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涵蓋互聯網、先進位造、生物醫藥等諸多前沿產業領域。

去年,上海、江蘇、浙江、安徽聯合印發《長三角區域信息化合作「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規劃提出,加快推進長三角信息化和信息經濟發展合作,共同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協同發展和信息資源共同開發利用。而今年將要開展的5G規模組網建設及應用示範工程,也將以直轄市、省會城市及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區域主要城市等為重點。

站在國家創新戰略的高度來看,長三角地區仍將成為關鍵驅動力和先行者。

在今年上海團開放日上,李強透露的另一個信息同樣值得注意。

「近期重點是抓好三件事。一是成立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目前已經組建,三省一市派出的人員已經到位,辦公地點放在上海。二是制定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時間表和路線圖,把規劃的事項一件一件落下去,爭取每年都有實質性突破。三是開好主要領導座談會。上半年將在上海舉行,我們正抓緊前期準備工作,把一體化發展中最重要、最緊迫的事情列出來,在這次會議上商量透,真正體現整體謀劃、務實推進。」

可以預計,「長三角」未來的「三件事」,一定不是小事,事事有規劃,事事有重點、事事有迴音。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長三角」里藏著的這篇大文章,在新時代會譜寫出更令人振奮的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心系執勤哨位 情系基層冷暖
共產主義使中國人民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