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論:讓創新成為發展第一動力

社論:讓創新成為發展第一動力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無論是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是在各代表團的審議中,創新、新舊動能轉換都是熱詞。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團的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引發廣泛關注。

將創新確立為發展的「第一動力」與當前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密切相關。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總量得到了巨大提升,去年的GDP總量超過了82萬億元,與第一大國的差距越來越小。但同時也要看到,過去拼資源、拼人力,甚至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持續。如今,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正是順應了這一新時代的要求。

創新也正成為中國發展的重要動力。過去5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2.2%提高到57.5%。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信、大飛機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湧現。高鐵網路、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被稱為新「四大發明」,不僅便利了國人,也造福了世界。

中央層面將創新確立為「第一動力」,地方也充分認識到了創新對發展的重大意義。例如,經濟總量排在全國第三的山東省最近就在反思為什麼自己「落後」了,創新能力不足是一個重要因素:滴滴打車、支付寶、微信紅包等具有超前引領作用的創新模式,都沒原創在山東。

然而,要真正讓創新成為發展的「第一動力」,目前還有不短的路要走。

進一步轉換髮展觀念十分重要,在中央層面不再過於重視GDP增速的同時,地方應儘早摒棄唯GDP論、將經濟總量的數字奉為圭臬的思維,而要以創新能力、發展潛力作為重要的考核內容。

事實上,近年以「鐵腕」形式推行的「環保風暴」已經傳遞出了明確的信號,一部分企業可以關掉,一部分產業放棄,數字不重要,重要的是環境質量、發展質量。

創新必須以新舊動能轉換為基礎。這一點上,地方必須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毅力,去年企業效益明顯回升,由此也帶動了地方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但需要看到的是,這種效益的回升,既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的紅利,也有經濟周期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上深層次的矛盾尚未得到徹底解決,未來該淘汰的落後產能、落後產業,還是要堅決淘汰掉。

「斷腕」之後怎麼辦?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所言,要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慧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這是一個總體性指導方針,各地情況不同,稟賦不同,優勢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必須以創新作為發展的基礎和第一動力。

當然,創新不能單純以爭取投資、爭取政策、爭取項目作為手段和目的,任何一個創新項目,都有其孕育、出苗、開花、結果的過程。欲讓創新成為發展「第一動力」,需通過不斷完善法制、優化營商環境、保護知識產權等,激發創新內生動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把握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可以說,當下既面臨一個重大歷史機遇,也是一個重大考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財報上的雲計算戰場:巨頭們的壟斷加劇
兩部委:重點支持創新葯、兒童葯、臨床急需藥物醫械研發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