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工智慧領域你不能忽視的8位女性

人工智慧領域你不能忽視的8位女性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三八國際婦女節,我們整理出幾位在人工智慧領域工作的傑出女性,她們的研究和工作讓人工智慧更加美好。

李飛飛

谷歌雲首席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科學家

作為計算機視覺領域的著名學者,李飛飛加盟谷歌雲擔任首席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科學家,負責推動她的「人工智慧民主化」使命。她仍將繼續擔任斯坦福大學副教授,負責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和斯坦福視覺實驗室。自從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學士和加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博士後,李飛飛已經在頂尖期刊和會議上發表了150多篇科研論文。她還開發了ImageNet,這是一個擁有1500萬張圖片的數據集,對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最近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李飛飛指出,把人才和知識封鎖在學術機構和企業巨頭內部,會破壞計算多樣性,削弱創造力和創新力,造成不公平。她的非營利組織AI4ALL針對人工智慧領域的少數群體提供K-12教育項目。

「科技應該造福人類,而不是傷害人類,所以使用科技時應該向全人類負責,而不僅僅是為發現者造福。我們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人工智慧技術人員。」

Daphne Koller

Calico Labs首席計算官

在擔任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的18年間,Daphne Koller在頂尖學術刊物上發表了200多篇論文,還因為學術突破和出色的教育獲獎無數。她參與創辦了全球最大在線教育平台Coursera,目前擔任Calico Labs首席計算官。後者是Alphabet的一家研發公司,專門研究生物老化問題,並開發延長壽命的相關技術。

Koller的跨學科成就中最令她自豪的是讓學生們自己做出了不起的貢獻,包括數百萬通過Coursera參與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數據科學課程的學員。在完成課程的學員中,有29%表示受益匪淺,有的開啟了新的職業,還有的創辦了公司。最重要的是,來自發展中國家或社會經濟發展落後地區的弱勢群體學員人數增加了48%。

Cynthia Breazeal

Jibo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

作為社交機器人領域的知名先驅,Cynthia Breazeal兼任麻省理工學院副教授(她還在那裡獲得了博士學位,並創辦了個人機器人集團)和Jibo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這是一家獲得8500多萬美元融資的個人機器人公司)。

雖然Breazel的工作已經獲得無數學術獎項、行業殊榮和媒體關注,但她在1990年代卻遭到其他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專家的懷疑。當時,機器人被視作一種實體和工業工具,無法作為社交和情感伴侶。她的第一款社交機器人Kismet被當時的流行媒體認為「毫無用處」。

Breazel懷著截然不同的願景反潮流而動:「我希望創造一種具備社交和情感智能的機器人,可以與人類展開協作。在2至5年內,我認為社交機器人可以在真正重要的問題上為家庭提供幫助,包括教育、健康、老人看護、娛樂和陪伴。」她希望自己的工作和影響力可以啟發他人創造「不光聰明,而且走心」的機器人。

Rana el Kaliouby

Affectiva聯合創始人

「AI領域中人們習慣上會將目光聚集於計算智能,而不是社交或情感智能」Rana el Kaliouby說,「然而,缺乏情商可能是社會的一大劣勢。」

El Kaliouby出生於埃及首都開羅,在中東地區長大。最初在劍橋大學讀計算機科學博士時,El Kaliouby基本沒有涉及人工情感方面的研究。但她對這一領域有極大的興趣,最終El Kaliouby定義了「情感AI」領域,創立了情緒識別公司Affectiva並且擔任CEO。

Affectiva的技術已經被證實可以為汽車製造業、市場調查、機器人業、教育業、賭博業等行業帶來技術性變革,還適用於教自閉症孩子識別情感和非語言社交提示。當一個孩子首次用帶Affectiva的谷歌眼鏡與母親進行眼神交流時,這位母親淚目了。

El Kaliouby預測,三至五年後,她們的設備將會具備情緒感知功能,你的負面情緒設備都會第一時間感知到。

Carol Reiley

Drive.ai聯合創始人,總裁

Carol Reiley是直到大學學習工程專業時才開始接觸編程,與那些可能從十歲就開始編程的同學們競爭時,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脅,幾次差點放棄,幸運的是她堅持了下來,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繼續攻讀了計算機科學博士。

「回看十九世紀中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所有公司都應該僱傭一個電力副總裁。在那時電是一個所有人都感興趣的嶄新概念,但沒人知道它將對世界產生多大的影響。就像我們現在對AI的感覺一樣。」Carol Reiley說。她從小就希望可以通過工程學來影響世界。

現在,她已是Drive.ai的聯合創始人兼總裁。Drive.ai是由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建造,專門為自動駕駛汽車建造深度學習軟體的公司。儘管要與財力雄厚的科技巨頭和無人駕駛懷疑論者做鬥爭,但Reiley和她的團隊仍然籌集到120萬美元的A輪融資,並且已經投放了幾輛無人車上路。

吳華

百度自然語言處理首席科學家

兼百度技術委員會主席

在她在百度的七年里,吳華領導團隊在自然語言處理(NLP)、對話系統和神經網路機器翻譯(NMT)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突破。她提出的NMT多任務學習框架被紐約時報譽為「開創性」的進展,並通過百度翻譯成功向億萬用戶部署了這項突破。

她還創建了百度的AI對話程序Duer,為智能家庭助手和智能物聯網設備提供幫助。吳華是中國科學院的博士,領導著ACL和IJCAI兩個學術會議。

吳華第一次做研究時,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自然語言處理方面還沒什麼突破。很多知名專家懷疑深度學習能否提高機器翻譯的水平,但是吳華和她的團隊不僅證實了這個觀點可行,還和她的團隊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裡做出了每天能處理上億次翻譯請求的產品。

Ayse Naz Erkan

Twitter數據科學家

Ayse Naz Erkan來自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於2014年前往美國,攻讀紐約大學柯朗特研究所計算機科學博士。在Yann LeCun的實驗室,她的研究方向是自動化機器人導航中深度學習的應用。此外,她還曾在馬克斯普朗克生物控制研究所從事半監督學習的研究。隨後,她加入了一家科技創業公司。

Erkan表示,創業公司工作的日子「給她的人生帶來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改變」,將其變為了更出色的問題解決者和實用技術專家。Twitter在5年半之前收購了她所在的創業公司。目前,她負責Twitter的內容理解和深度學習應用團隊,希望將Twitter變成更安全的平台。

「解決Twitter數據中的仇恨言論和濫用問題非常有趣。」Erkan表示,「尤其是你可以親眼目睹,機器學習如何影響公眾傳播的設計。」

Caroline Galleguillos

Thumbtack機器學習工程師

Caroline Galleguillos出生於智利聖地亞哥。在獲得智利大學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學位之後,她拿到了政府獎學金,前往矽谷實習。最終,她獲得了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在學術生涯中,她曾在主流計算機視覺會議上發表研究論文,並於2007年和2008年被評為IGERT NSF Fellow。

Galleguillos曾為谷歌、惠普、本田和Thumbtack開發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演算法。不過,她對自己在SET Media建設並培訓的人工智慧團隊尤為感到自豪。儘管資源有限,但她的團隊成功推出了機器學習系統,為該公司2014年被Conversant收購立下了汗馬功勞。

女神節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譯雲 的精彩文章:

「AI大數據時代知識服務的未來」,中譯語通CEO于洋出席新聞出版業互聯網發展大會
人工智慧叛變恐將導致人類滅亡?智能合約成為逆襲關鍵

TAG:譯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