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否定地球的水來自分子雲,他認為水來源於罕見的宇宙蛋白石
地球上的水來自哪裡?來自地球本身?還是來自於外部?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看法。
早前,有學者提出,地球的水來自超新星爆發過後留下的分子雲而非來自地球本身。該學者指出,宇宙形成初期,宇宙內的秩序一片混亂,且不時地會發現超新星爆炸的情況。超新星爆炸過後,會留下無數團分子雲,有部分分子雲內部是攜帶著水分的。在分子雲逐漸靠近太陽的過程中,由於雲團周圍的溫度升高,分子雲漸漸地由固態轉變為氣態。
之後,氣態分子雲在太陽風的作用會不斷地向四周擴散,在擴散的過程中,分子雲周圍的溫度漸漸降低,分子雲又重新凝結成塊狀結晶,在宇宙引力的引力下飛往不特定的星球。地球上的水便是由分子雲攜帶而來的。
近期,有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看法,他同樣認為地球上的水來自外部,但他並不認為地球上的水來自分子雲。他提出,地球上的水很可能來自於太空中一種珍貴而又美麗的石頭——蛋白石。
蛋白石對於我們而言是一個十分陌生的存在,但科學家卻對它很熟悉。蛋白石主要存在於南極地區,它外觀美麗且圓潤,可以被製成多種珍貴的珠寶。同時,蛋白石與其他普通的石頭不同,蛋白石的內部含水量高達30%,因而它也被某些珠寶愛好者稱為「水之石」。
在2016年的英國天文學報告會上,英國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的研究團隊提出,科研人員在在一顆名為EET 83309的南極隕石塊中發現了巨量的水分,同時,在EET 83309內部,科研人員也發現了多顆蛋白石。這可以充分地說明,蛋白石將水從宇宙帶到了地球。對此,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的希拉蕊?唐妮斯教授指出,蛋白石內含有巨量的水分,這可以間接說明太空隕石和太空中的小行星皆有可能攜帶水分。
一直以來,地球周圍都環繞著眾多「不安分」的隕石和小行星,它們大都與地球擦肩而過而非與地球進行親密接觸。我們一直也很害怕會發生小行星或是隕石撞擊地球的事件。原因在於,我們都十分清楚,看似不經意的撞擊往往會給地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發生於約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事件便是最好的例子。但是我們不可否認,太空中的小行星和隕石的確可以為我們珍貴的水資源。
為了提高實驗的精度,希拉蕊?唐妮斯教授和他的團隊還對蛋白石的形成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蛋白石來自於太空,而不是太空隕石掉落南極之後形成的晶體。那麼蛋白石會是地球水資源的最初來源嗎?這還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的研究和證實。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的第一顆星球,距地7500光年,地表幾乎全由碳組成
※科學家發現光線到達宇宙邊緣,出現反射現象,或能證實宇宙有邊界
TAG:科學宇宙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