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當代藝術還在爭論,有人就提出「超當代」藝術了,你怎麼看?

中國當代藝術還在爭論,有人就提出「超當代」藝術了,你怎麼看?

先說說藝術史的簡要劃分。

人類藝術簡史,按普遍的說法,大概經過了四個階段:

1、原始藝術。約7萬年前開始,也就是人類認知革命到農業革命中後期階段,人類開始產生語言文字,並創造出了更複雜的社會結構,形成「文化」,於是出現了原始美術、音樂等藝術。

2、古典藝術。大概公元前一世紀古羅馬開始,到17世紀初法國,再到19世紀末,有前古典與後古典之分。

3、現代藝術。1916年到1960年左右,鼻祖為法國的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後現代藝術:1960年到1983年左右,鼻祖為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我們比較熟悉的立體派、達達主義、未來派、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印象主義、波普藝術、照相寫實主義等等,都屬於現代藝術流派。

4、當代藝術。1983年到現在,即國際當代主義藝術運動,鼻祖為森達達(Sen Dada),當代藝術與現代藝術主要在於語言模式上從形式主義轉向了符號化與文本化,簡單來說,當代藝術再次打破了現代藝術的各種形式主義和審美價值體系,在當代藝術的語境中,藝術是醜陋的,是俊俏的,是咄咄逼人的,是荒誕怪異的。

「當代藝術」在時間上也可泛指今天的藝術,在內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現代精神和具備現代語言的藝術。

當然這種劃分不是很嚴格,各種藝術流派、主義在很多時候是交叉的,重疊的。

方力均作品

什麼是當代藝術?當代藝術的特徵是什麼?在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到了何種程度?這個在學界是有爭論的,按照藝術批評家、國家畫院理論部研究員朱其的觀點,他認為不存在一種中國式的當代藝術定義,我覺得有一定道理。

他說,國內的學界及批評界目前對當代藝術的定義及其理解是混亂的,主要原因是對當代藝術的譜系不是很了解。尤其對六、七十年代的激浪派、情景國際主義缺乏常識,故而提出了一些對當代藝術的想當然的解釋,比如時間性、當下性和時代性之類。

對「當代藝術」一詞使用存在混亂現象,比如將當代題材的作品、多媒介作品甚至抽象藝術、現代水墨都叫作「當代藝術」。有關「當代藝術」的理論混亂主要表現為:

1、將文革後30年的藝術都叫做「當代藝術」。從語言模式上,1980年代至少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上海1970年代末的抽象藝術,屬於現代主義;傷痕美術實際上是一種當下政治議題的藝術,但語言是古典寫實主義的,甚至連現代主義都不算。1980年代中後期,谷文達的水墨、徐冰的「天書」實際上屬於現代主義時期的達達主義;1980年代末,開始出現一些波普藝術的形式,也只是屬於後現代主義。1989年的現代藝術大展,很多裝置、行為藝術屬於達達主義,只有肖魯的「槍擊」行為接近相當於當代藝術萌芽的激浪派早期的偶發藝術。1990年代初期的觀念藝術以及觀念性的裝置、行為和攝影,才是真正意義的當代藝術的形態。但像方力鈞等人的潑皮繪畫或者劉小東等人的新生代,屬於當下題材的現代主義或現實主義,王廣義的政治波普屬於後現代主義,都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當代藝術。

2、所謂的「當代油畫」「當代水墨」「當代雕塑」,並不是當代藝術,理論定義上是不成立的。強調藝術語言的媒介中心主義,本身就是現代主義的範疇,實際上,只要強調繪畫、雕塑媒介,它就一定是現代主義的,也一定不是當代藝術,當代藝術在媒介上是一種總體藝術的概念,即在同一件作品中使用所有的媒介。媒介的語言特性也不是當代藝術的重點,當代藝術的語言核心在於內容的文本化和符號學的精神分析。

3、抽象藝術或者新水墨,屬於現代主義,亦不屬於當代藝術。

所以有學者提出,若嚴格按照西方的當代藝術的定義,可能中國就沒有多少藝術作品可以算作當代藝術。

《中國美術報》 第84期 專題 《超當代:中國當代藝術的新方位》

就在美術界還在爭論中國到底有沒有當代藝術的時候,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報》總編輯張曉凌在2017年9月「鳳凰藝術年展」中提出了「超當代藝術」的概念,並在《中國美術報》 第84期發表 《超當代:中國當代藝術的新方位》文章,他說:在我的構想中,「超當代」將是對當代藝術既有概念、秩序、價值觀乃至形態的全面超越、更化與重塑。---從本土經驗而不是從西方文本出發,將是中國當代藝術批評理論完成自我超越的必由之路。

他提出這個概念的前提是認為:一切具有「當代性」的藝術類型,皆可被指稱為「中國當代藝術」。

這裡涉及到三個問題:

一是按朱其的說法,中國目前就沒有多少藝術作品可以算作當代藝術。當代藝術階段都還未豐富,就「超當代」?

二是中國能否自己定義當代藝術的指標?當代藝術是一個國際化的概念還是一個中國式的自話自說?

三是用張曉凌的話說:藉助市場力量而不屈從於市場意識形態,才是當代藝術的謀生之道。象「超當代」這樣的概念,是藝術發展實踐的歷史總結,還是可以藉助於某種意識形態需要未經實證就可以「打造」出來的呢?

正如朱其說的:要區分作為一個藝術史學定義的「當代藝術」,與作為一個理想口號的「當代藝術」之間的不同。作為一個理想性的口號,可以在沒有一個真正獨立的作品和觀念體系出現之前,就提出一個旗號性的概念。但從藝術史學的角度,旗號性的「概念」是不成立的。所謂「中國式的當代藝術」目前仍只是一個旗號性的概念,這個旗號下並沒有出現一個獨立的原創的作品體系。

「超當代」就是一種典型的「中國式」的旗號性概念!

文/子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江藝評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不要妄談書法的創新?

TAG:西江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