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保德歷史】晉西北七縣淪陷與光復經過

【保德歷史】晉西北七縣淪陷與光復經過

原標題:【保德歷史】晉西北七縣淪陷與光復經過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2月中旬,日偽軍萬餘人,分五路進攻晉西北地區,妄圖迫使八路軍一二〇師西渡黃河。駐雁北日軍第二十六師團黑田旅團共8000餘人分為兩路:一路為千田聯隊,由朔縣出發,22日佔了神池縣城,23日佔了寧武縣城,28日侵佔五寨、保德縣城,3月3日侵佔岢嵐縣城;另一路為竹內聯隊,從井坪出發26日侵佔偏關縣城,28日侵佔河曲縣城。偽蒙軍李守信部3000餘人,24日侵佔綏遠之清水河城,爾後南下與偏關日軍會合。


﹝資料來源:山西省史志研究院,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黨史研究室著寫《晉綏根據地史》29頁(山西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保德縣誌》272頁,《寧武縣誌》11頁,《五寨縣誌》423頁,《岢嵐縣誌》。33頁,《河曲縣誌》14頁﹞


日偽軍於1938年2月至3月,兩次侵佔保德縣城,一次侵入府谷縣城。其經過是:


2月25日上午,日軍一架偵察機由東北方向飛來,在保德、府谷縣城盤旋數圈後,由原方向飛去。


2月28日早晨,五架敵機數番轟炸城內、東關和黃河兩岸,炸死炸傷多人,群眾不知所措,紛紛逃亡。下午4時左右,縣衙門電話中斷,閻錫山委派的國民黨縣長丁梓逃跑。黃昏時分,1000多名日偽軍以騎兵為先導佔了保德老縣城。

(資料來源:《保德縣誌》272頁,《府谷縣誌》568頁)



3月1日拂曉,日軍在保德城頭用4門大炮向府谷縣城猛轟,5隻大船載日偽軍600餘人,向府谷縣城強渡。駐府谷的國民黨二十二軍八十六師五一二團在張傅學營長(團長張子英因公赴榆林)指揮下,將一個營的兵力部署在小河畔以東的吃緊地方,李躬如的游擊隊部署在小河畔以西的高家灣、賈家灣一帶,調外防常振明部隊扼守城北2.5公里處的高家窯則,並對渡河日軍進行還擊。但日軍在飛機、大炮、輕重機槍的掩護下強行登陸,河防的國民黨軍逐漸不支,向後撤退,日軍尾追至前大路、新窯渠、閻家窪、徐家墩、西梁村被駐守高家窯則的常振明部截擊,退回府谷縣城放火燒毀民房400餘間,屠殺38人。當天下午5時乘船退回東關至保德縣城。


3月2日,日偽軍大隊撤退,留有19人的小部隊住在保德縣城姜宅院內。獲悉這一消息的府谷縣國民黨駐軍於3月3日凌晨渡河分二路還擊日軍,一路在城南門坡與日軍激戰,另一路由高耀壁營迂迴突入保德老城將留守日軍包圍迅速解決戰鬥。此役殲滅日軍18名,生擒一名日軍軍官增三農穗(系早稻田大學生)後轉送重慶。


(資料來源:《保德縣誌》272頁,《府谷縣誌》568頁)


3月17日,日偽軍再次侵佔保德縣城,實行了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3月19日,在城內劉家大院將捆綁的二百多名老百姓屠殺,接著放火燒毀了保德縣城。3月20日,又放火燒了東關。從此,聞名三晉的鳳凰古城和東關水旱碼頭化為灰燼,公署、寺廟、商鋪、學校、民宅皆為瓦礫。


(資料來源:《保德縣誌》272頁,章彬的「保德屠城記」)



當日軍大舉進犯晉西北時,八路軍一二〇師採取避其鋒芒,待敵分兵後,各個擊破的方針,英勇抗擊日軍的進攻。3月6日,毛澤東電示第一二〇師,應集中打擊日軍一路,以打破日軍的進攻計劃,鞏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賀龍、關嚮應、肖克商定,集中二五八旅和三五九旅四個團的兵力,在國民黨軍隊的配合下,首先打擊深入岢嵐、五寨之日軍。三五八旅於3月7日以急行軍直趨岢嵐縣城,佔領了東山和南山,岢嵐游擊隊佔領了西山,對岢嵐縣城實行圍困。駐在嵐縣的三五八旅進至岢嵐、五寨方向,阻止五寨日軍向岢嵐增援。同時又以七一八團、七一九團、七一四團各部,警備第六團、獨立第一支隊、師騎兵營以及「戰動總會」所屬地方游擊隊在敵後廣泛開展游擊戰爭,配合主力作戰。宋時輪

支隊也在西雁北敵後配合主力行動,三次襲擊井坪,一度攻佔右玉,摧毀桑乾河鐵橋。



侵佔岢嵐縣的日偽軍在我軍連日圍困打擊下,交通受阻,水源斷絕,被迫於3月10日下午向北撤退。第三五九旅第七一七團跟蹤追擊至三井,經當晚與次日上午再次戰鬥,迫敵撤離三井向五寨方向逃竄,第三五九旅緊迫逃敵至五寨城下,三井殘敵與五寨日軍據城固守。第三五八旅第七一五團從嵐縣急行軍逼近五寨。3月12日,第七一五團擊退日軍400餘人向城南河灣的反撲。當晚襲佔五寨東關。五寨城池堅固,強攻不成,第一二〇師遂以一部兵力繼續圍困五寨,主力則轉至五寨縣城東北和西北方向,以游擊戰切斷五寨至三岔、義井、神池、朔縣的交通線,以其逼退並在運動中消滅敵人的方式,先後消滅了五寨、義井、神池之敵。在岢嵐、五寨、義井、神池一帶對日作戰中,國民黨軍隊積極配合,在日軍側後及其其他方面牽制、迷惑日軍,置敵於不利態勢,使敵到處受到包圍威脅,從而使一二〇師以集中兵力主攻方向,給進犯日軍以沉重的打擊。


在抗日軍民廣泛開展的游擊戰爭的有力打擊下,日軍後方遭到威脅,前方寸步難行。3月20日、21日,侵佔五寨、保德、河曲、偏關之敵被迫向東撤退。駐保德與三岔堡的日軍向神池方向撤退時,被第三五九旅截擊。3月20日,又被在義井以東鳳凰山設伏的第三五八旅攔腰猛打,日軍被奸300餘人,余敵逃往神池。23日該部敵軍連同神池守敵逃往朔縣。


第一二〇師為了圍殲此時仍固守寧武城的1500餘名日軍,以第三五八旅主力在寧武以北、同蒲路以西活動,以第三五九旅主力在同蒲路以東活動,切斷日軍歸路。第七一六團、第七一八團各一部逼近寧武。3月31日,侵佔陽方口的日軍600餘人在空軍掩護下南竄,企圖接應寧武城的日軍撤退,進至石湖村時,遭到三五九旅和第三五八旅一部的夾擊。寧武城內的日軍出城北逃,又遭到第三五八旅阻擊,無奈只得退回城中。當夜,侵佔寧武城的日軍棄城北逃,會同石湖河之日軍逃往朔縣。寧武之敵,殲滅日軍百餘名,敵大隊長斃命,千田聯隊長負傷而逃。


至此,日軍圍攻晉西北,逼一二〇師西渡黃河的計劃被徹底粉碎,晉西北七縣城全部收復。期間,國民黨軍隊還參加了收復河曲、保德、偏關等縣城的戰鬥。


在收復晉西北七縣城戰役中,晉西北廣大人民群眾大力支援八路軍作戰。人民群眾堅壁清野,破壞道路,擾敵後方,偵查敵情,封鎖消息,清除漢奸,抬擔架,送情報,供糧草,以一切可能的方式支援配合部隊進行游擊戰爭。


(資料來源:山西省史志研究院,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黨史研究室著寫《晉綏根據地史》30—32頁山西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綜如上述,收復晉西北七縣城戰役的勝利,是八路軍一二〇師、晉西北新軍和國民黨第二戰區部隊團結合作,共同抗日的重大勝利,是晉西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大勝利,是我抗日軍民團結奮戰的偉大成果。


(資料來源:山西省史志研究院,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黨史研究室著寫《晉綏根據地史》38頁山西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2016年10月24日


來源:保德新青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52保德網mp 的精彩文章:

【保德歷史】保德縣關工委邀請「五老」 講述日寇侵華火燒保德的滔天罪行

TAG:52保德網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