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因虛榮下詔編10億字巨著,從此引發無休止爭議,如今僅剩四套

皇帝因虛榮下詔編10億字巨著,從此引發無休止爭議,如今僅剩四套

一提起「中國古代三大巨著」,想必大家都會想到《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和《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子淵之前已經分別向大家介紹了其中兩本,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

乾隆皇帝朝服像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十一月,時任安徽提督學政(從一品)朱筠上奏提出《永樂大典》存在輯錄、亡佚方面的問題,乾隆皇帝深以為然,並認為這是展示「清朝優越性」的大好機會,遂下詔將所輯佚書與「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彙編為叢書,由六皇子永瑢領銜編撰,設四庫全書館為專門的編纂機構。就這樣,由於《永樂大典》的輯佚,直接引出了編纂《四庫全書》這一浩大工程。

想要完成這部鴻篇巨製,乾隆皇帝提出了「四步走」戰略——徵集、整理、謄抄、校訂。從下詔當年到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清廷向全國民眾征書,為鼓勵東南一帶的藏書大家踴躍捐獻,朝廷還特意制定了獎勵辦法——獻書100種以上者,賜康熙敕編《佩文韻府》一部;獻書500種以上者,賜康熙敕編《欽定古今圖書集成》一部。凡是在百種以上者,還可取其中最珍貴的一本由乾隆皇帝親筆題詩一首,並在提要中著名獻書者姓名及家族。最終,共徵集圖書12237種,其中蘇浙兩省貢獻最大。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在圖書徵集工作順利完成後,四庫全書館眾臣開始進行整理,根據圖書來源將其分為內府藏書、官修書、各地獻書及《永樂大典》所輯佚書四類。內容合格的書稱之「應抄」,即抄入《四庫全書》之中;水平尤佳的書稱作「應刻」,不僅要抄入《四庫全書》還應另行刊刻發行。不合格的書都應該封存起來,曰「應存」,只在總目中羅列書名。有意思的是,最後一種檔次的著作多達6793種(共計93551卷),比《四庫全書》收錄的內容(共3457種)要多出一倍。

對「應抄」和「應刻」的書目,分校官會在初審過程中改正錯字或調整具體語句。用硃筆修改後,便由纂修官複審,最後再由總纂官紀昀三審,三審之後呈送給乾隆皇帝御覽。在第一和第二項工作中,乾隆皇帝提出的「寓禁於徵」政策得到貫徹﹐不利於清朝統治的書籍被全毀、抽毀、刪改,還有大批文獻被粗暴篡改、大批讀書人受「文字獄」牽連。這一點,至今為後世所詬病。

舉行鄉試的貢院

對於抄寫工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選擇合適的抄寫人員。一開始是採取保舉的做法,但很快就被發現有人以此行賄受賄,便又改為考察——提前貼出告示,應徵者報名後當場寫字數行,擇優錄取。這種辦法雖較前者優越,但太費人力且時間周期過長。最後,四庫館眾臣商議從鄉試落第士人中挑選,試卷字跡勻稱整齊者予以錄用,最終共有3826人被選拔負責抄寫工作。

為保證抄寫質量和進度,四庫館下達了抄寫定額——每人每天抄寫1000字,全年抄寫33萬字,5年需至少完成180萬字的抄寫工作。5年期滿後,抄寫達200萬字以上列為一等,165萬字以上列為二等。按照等級,對抄寫人員分別授予州同(從六品)、州判(從七品)、縣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發現字體潦草凌亂者,記過一次,並罰加寫10000萬字。在獎罰分明的激勵機制下,《四庫全書》的抄寫工作進展異常順利。

現藏《四庫全書》

最後,就是校訂這項關鍵性工序,四庫館特制定《功過處分條例》以保證校訂工作不出紕漏。各冊書卷末尾均要註明校訂人員,經分校後交由總校官陸費墀復校,無誤後再由總裁于敏中抽查,最後方可裝訂進呈皇帝。定稿後,《四庫全書》共計79309卷,字數接近10億。

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3月12日,第一部《四庫全書》編寫完成,隨後又陸續抄寫了六部。對於這份「政績」,乾隆皇帝愛不釋手,決定仿效浙江天一閣的方式,修建專門的藏書樓以存放。先行繕錄的四套分別藏於紫禁城文淵閣、瀋陽故宮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和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史稱「北四閣」,供乾隆帝隨時調閱,其餘人等不得翻看。考慮到文人學子的現實需要,乾隆皇帝又下詔將後來編寫的三套《四庫全書》送藏於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合稱「南三閣」,文人均可入閣閱覽。

杭州文瀾閣

可惜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隨著清王朝的日薄西山,《四庫全書》也迎來了一場坎坷曲折的劫難。先說「南三閣」,「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國軍隊火燒鎮江文宗閣,《四庫全書》被燒得只剩僅余千卷;「太平天國」時期,剩下的書卷與揚州文匯閣的《四庫全書》一併被毀。雖然杭州文瀾閣未經戰火,但也有上千冊被人盜走,後來經過補抄才基本配齊,如今珍藏於浙江圖書館。

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文源閣中的全部書籍化為烏有,留在翰林院的《四庫全書》副本也被毀壞大半。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將翰林院殘存底本劫掠出國,至今藏於英法諸國圖書館中。經過風霜洗禮,最終只有文淵、文津、文溯三閣的藏本基本完整,前者於建國前被運往台灣,後兩套分別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和甘肅圖書館。

「金田起義」油畫

客觀地說,《四庫全書》作為一部完整的叢書,其體例清晰統一、規模宏大、收羅全面、質量上乘,是其他古書難以企及的,幾乎涵蓋整理了中國自上古以來浩如煙海的典籍,尤其是許多已經散佚的圖書全賴其保存書名。同時,《四庫全書》還收錄了大量未被《永樂大典》列入的數目,對後者具有不可替代的補充作用。此外,書中還特別收錄了朝鮮、越南、日本、印度的部分古籍,和明清之際來華傳教士的個人著述,研究價值極大。

參考文獻:

《清史稿》《四庫全書館研究》《四庫全書總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群紳士開了場閉門會,便決定1100萬人命運,其原因爭議至今無果
一國皇帝為鞏固統治宣布廢奴,結果反被後者推翻,原因令人唏噓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