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孔融讓梨」這個成語故事,其實被後人誤讀了上千年

「孔融讓梨」這個成語故事,其實被後人誤讀了上千年

孔融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是孔子的第20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大家熟悉他,就是從一個關於他的典故「孔融讓梨」中知道的。這個故事語出《三字經》:「融四歲,能讓梨」。它是指孔融小時候曾把大個的梨讓給哥哥吃的故事,從而教育小孩要懂得禮讓。就因為這件事, 從古到今他一直是中國孩子要學習的好榜樣。當然,《後漢書·本傳》、《融家傳》中也有記載。但事實上是這麼回事嗎?這個問題留到最後再做討論,我們先從孔融的一些言行中看看他的性格特點。

孔融讓梨

孔融10歲那年,大名士李膺在自己家搞名人沙龍。他的聚會要求非常高,就是非名流或世交不得入內。孔融大搖大擺的就進去。李膺很困惑,這是哪來的一個混吃混喝的小子?孔融說:「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李老君(老子)曾是師友,我們當然算世交了。」李膺內心不爽,但礙於面子卻又不好說什麼。有個叫陳韙的名士看到此情景,便冷冷的評價道:「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孔融立刻反駁說:「那我想你小時候一定是很了不起的了。」陳韙被他一駁,羞得滿臉通紅,半天也說不出話來。這個事件既反映出孔融的機智應變,但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他說話尖酸刻薄。

曹操

建安元年,孔融擔任青州刺史期間,軍閥袁紹之子袁譚率兵圍攻青州城,此時城內的守兵僅僅剩下了幾百人,形勢萬分危急。但是虛妄狂放的孔融害怕有損其處變不驚的名士形象,仍故作鎮定,飲酒作詩從不督戰,令守城士兵又氣又惱。直到敵軍破城,他才在親兵的掩護下出逃,無情地丟下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們因此而殉難。這裡所表現出的他是一個十足的故作姿態、虛偽狡詐之人。

孔融父子論

後來孔融認識了狂生禰衡,兩人一拍即合,成了忘年交。禰衡吹捧孔融是仲尼復活,孔融形容禰衡是顏回再生。孔融把禰衡介紹給曹操,誰知禰衡本就是一個狷介之士,脫光了衣服「擊鼓罵曹」,差點沒把曹操氣死。曹操稱酗酒誤事,要頒布禁酒令(釀酒太浪費糧食),他便反駁說:「美色更誤事,那就該禁止人類做愛和結婚?」讓曹操又大失顏面。孔融把跟曹操唱反調當成自己的主打興趣和愛好,就是為了博得一個「善辯」的名號。

擊鼓罵曹

曹操以孝義治理天下,孔融卻又發表了另一番宏論:「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這句話的大意是:「父親對於孩子算什麼呢?只是發泄情慾後的產物罷了!母親對於孩子的意義就像裝著東西的瓶子(母親懷孕生子),現在東西從瓶子里出來啦,還要瓶子幹什麼!」這番話讓曹操聽了,簡直是目瞪口呆,無言以對!終於突破了曹操的底線。

曹操震怒

公元208年,曹操宣布了孔融包括不孝在內的諸多罪狀,並下令誅殺孔融全家。曹操評論:「世人多采其虛名,少於核實,見融浮艷,好作變異,眩其誑詐,不復察其亂俗也。」

孔融之死

看了以上敘述,我們回過頭來再仔細琢磨一下「孔融讓梨」。是否誤讀了其本意?這其實是一種屈服,並不是謙讓,是他不得已的選擇。如果不讓梨,哥哥們可能會尋機欺負他。要是他把梨讓給弱小的弟弟,這才能叫做謙讓。說孔融從小聰慧,不如說他那時就會見風使舵,知道什麼叫弱肉強食。我們研究歷史,就是要從蛛絲馬跡中尋找線索,從剝絲抽繭中找出歷史的真相。當然,做為啟蒙教育的一個現成教材,沿襲以前的說法也未嘗不可,畢竟宣傳一個小孩子具有謙讓的美德,充滿著正能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油城快樂俠 的精彩文章:

一代國學大師到了民國,仍留著清朝時期的大辮子
漢武帝去世前留下的一道詔書,讓後人百思不得其解

TAG:油城快樂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