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樣做一件自己喜歡的陶器?

怎樣做一件自己喜歡的陶器?

南寧市堯頭嶺四巷,一間老舊廠房旁邊,張碧波在這兒蒔花種樹,疊石壘池, 這就是「清手作」。

黃老師寫的「清手作」和「且陶陶取天真」

製作陶器是碧波對於泥土的一次次「試驗」。它看似簡單,卻須下十足的功夫。

從泥料的選擇,到干泥率,到燒窯燃料時間溫度,每一次嘗試都如同科學實驗。

之一:揉泥

揉泥的目的,在於擠壓出泥料中的氣泡,使其更加緊緻。

用廢的泥料也攢起來,浸水後,經過多次揉合摔打,變成結實有韌性的泥塊。

碧波用的是「羊角揉」。

牆上斑駁的痕迹自成一幅畫。

之二:拉胚

拉胚即器物的雛形製作,是中國陶瓷器生產的傳統方法,凡圓器、琢器俱用拉坯成型。

一團團泥胚隨著她的心意忽高忽低、時擴時收。

此過程需要定穩中心點,更需要雙手的手感,手指間隔著泥料,卻能調整厚度均勻。

製作茶壺時,為使嚴密適度,需要測量壺蓋和壺口的直徑。

機器轉起來,碧波的手幾乎不動,僅作微小調整。

最後小心地將粗胚取下。

之三:風乾

之四:利胚

粗胚不可日晒,需自然陰乾到一定硬度,以便下一步利胚。

太濕,容易變形;太干,失了調整的空間。

利胚,也叫修胚,將其光整圓潤。同時要預計到燒窯時不同泥料的縮脹範圍。

利胚常用工具

修好以後繼續陰乾,用碧波的話說,這叫「齊齊曬屁股」……

之五:刀刻

這些是黃泓老師所刻。

也許覺得自己不懂,但看他刻著,會不時倒吸一口氣,然後「哇」的一聲讚歎。他的美和力量,給你最直接的衝擊。

碧波畢業於廣西藝術學院雕塑專業,參與創作過民族廣場等大型雕塑項目,所以刀功是沒得說的。這件作品她覺得不夠好,自己留了下來。

之六:施釉

主要有蘸釉、盪釉、澆釉、刷釉、灑釉、輪釉等七種方法,按坯體的不同形狀、厚薄,採用相應之法。

景德鎮調製帶回的釉料。使用時加水搖勻。我搖過一次,不達標,碧波重新搖。

剛施完釉。燒過之後,釉色會發生變化。

之七:裝窯

每一層石板的四角都要非常平穩,以免在烈火熱浪之下晃動。

既要盡量省地方,又要保持安全距離。

細心安排每一層住戶。

輕輕撫平氧化鋁。

拈去大顆粒。

之八:燒窯

這是泥土的浴火重生。過程專註且辛苦。因為需要在一天內燒完,燒窯當日早早開工,子夜返家。

將調配的燃料用報紙卷好

迅速打開電窯小口,推入材料

迅即關好。空氣里馬上瀰漫開松香味。

時時檢查每個位置的火焰。

記下每個小時的數據變化,以作調整,也做資料。

瞬間奇妙的火焰,點大圖更美。

一個金髮女孩的背影。

反覆數次,提心弔膽,燒窯完成。

第二天打開窯門,泥土們再也不會被隨意改變形狀,有了自己質樸的模樣。

輕輕拿起這些器物,可以驚喜於它的獨一無二。

哪怕是一個簡單的茶杯。

問問題

第一次來,問張碧波,「有沒有Wi-Fi?」

「沒有啊。」

「Wi-Fi都沒有啊?」

「沒有啊,為什麼一定要有。」

她是那種看上一眼,你就覺得自己能看透她的人。

我以為自己問了一些知道答案的問題。

Q:你做雕塑怎麼突然玩泥巴了,怎麼開始嘗試的?

A:好像是在杭州的時候,朋友剛好帶學生去景德鎮,我也去了。那時候其實就是很簡單的接觸一下,後來我覺得挺感興趣的就做了。在景德鎮呆了幾個月。本來想繼續玩景德鎮,後來一想幹嘛不玩本土的東西。就開始做坭興陶。它不用上釉都好看,還可以創新。

從2008年接觸陶藝,到2013年初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工作室靠著廠房一面牆,「重視安全」標語下掛著朋友的畫。

Q:沒靈感怎麼辦,會有犯懶的時候嗎。

A:沒有需要很多的靈感,如果你說做雕塑的話,適當的要一點點靈感。

如果說你做壺,你想得太複雜反而拉不出啦。

修胚的時候也要很沉的住氣的,如果你躁了,就肯定修不好。

我寧願它什麼都沒有,就是拙。

Q:你幹活的時候豆沙幹什麼呀。

A:它會像小孩那樣撒嬌,「跟我玩一下嘛」,我修完一個摸一下她的頭「哎呀真乖」。但是拉胚的時候就不能摸它的頭了,手上有泥巴。

豆沙以前咬胚、吃泥巴,長大以後就好啦。

豆沙:我也要玩泥巴

碧波:不可以的~~

豆沙:我抗議!

豆沙:強烈抗議!

急剎車!

救命啊!

Q:會喜歡別人欣賞你作品的感覺嗎,那為什麼不讓它進入更多人的生活呢?

A:有時候真捨不得賣!

因為這個東西出自我手,從頭到尾自己控制,我知道好在哪裡、缺陷在哪裡,希望能用到我的東西的大家都開心就好了。

批量生產的都是有自己特色的東西,要有一定量,有時候真的嫌麻煩。

我不是說不做啊~~

惦記起它們,發個朋友圈問候一下。

Q:覺得自己有傲氣嗎,我們可老這麼覺得。

A:覺得我沒有傲氣,我真沒有傲氣。我說我自己東西多厲害,但不是我傲氣。 去別人工作室也不說人家東西多好、多不好,每個藝術家都有些能代表他的東西,那麼多東西總有一件喜歡的。

而且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進步。比如像我剛開始做的壺蓋,確實是很差,但如果沒有這個東西,怎麼有後面的東西呢?下次就會注意。

Q:最喜歡哪個器型、釉色?

A:都不喜歡!(你在逗我嗎.gif)

啊,黃老師那裡的壺型,我喜歡的都送給他了。咦,這個不一樣,黃老師肯定會喜歡的,雖然我心裡很不舍,但我覺得放在黃老師那裡會更喜歡他的價值。

你不能勉強各個人去喜歡你的東西,他可能喜歡你這個人多過你這個壺。

Q:現在看五年前做的東西是什麼感覺,佩服自己不!

A:剛搬了家,稍微收拾以前的器皿,還是很棒的,每個時間段都是不一樣的好的東西出來。

隱青色三腳蟾的背面,它長了一對兒小翅膀。

一對鎮紙。你一定要把屁股縫兒畫出來嗎!

Q:平時還愛幹什麼?

A:以前常去玩我的極限運動,現在少了,更多的心思放在工作上。也不像以前那麼洒脫了,好像有豆沙就不能出去玩了的感覺。以前說去海邊,就去。

喜歡山地越野、摩托車和攀岩。

Q:有沒有什麼特別想做卻一直沒有做的事情?

A:哈……不知道

Q:說說對愛情的態度吧。

A:我還是比較挑的,還是挺神聖的這東西。一旦你承認了這個人你就不會有其他的想法。也沒有什麼啦,沒有那麼神聖啦,就是很普通的一件事情。

Q:戀情里最好的感覺是?

A:不知道誒,好久了。就是說,我只想得到對方的一種肯定就好了。

我是很在乎你們肯定的人,如果黃老師不喜歡,我可能會失去信心,可能就不能堅持和進步。如果不信任我可能就會害怕。

感情也這樣。如果想到有一天我會離開你,就會很害怕。

Q:還怕什麼嗎?

A:怕黑。我就怕黑。

沒有豆沙的時候,我晚上睡覺的時候都是開著一屋子的燈,黑漆漆的就感覺藏著什麼東西。(慫慫的)

我有我的責任在,就不會想那麼多,干起活來不知道時間。收工以後,我把總電閘「啪」的關上就跑了。跑掉以後才想起來,嘿,我關門了沒有。

有豆沙,好有安全感是真的。

Q:想過以後的你是什麼樣子嗎,和現在一樣嗎?

A:沒有想太多,但我還是想像現在這樣給我一個舒服的工作室,啊,下一個工作室想要大玻璃牆,這樣子,可以繼續去做就得了。我能做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這樣一個工作室

在這一隅,你的嗅覺聽覺好像更為敏感了。能察覺到每一個季節散步一樣的走過來。

小鳥習慣了來找她要麵包

麵包窯的搭建頗費她和小夥伴的周章。

燒起麵包窯,看起來就是個獨角小怪獸,還很貪吃!裡面是只雞。

廢棄輪胎做成的花盆。

一位客人買下這個魚缸,問魚能不能一起帶走。

砧板、柜子、椰子燈,能做的都自己做。

茶席

有時候一件器物能叫人看很久。

啞光器物反射出的光線柔和,手感溫柔,我摸了又摸。

硯滴,精巧的壺嘴、圓滾的身形,十分可愛。

每一次窯變都是可遇而不可求。

硯滴和圓盤對比一下。這個正紅色非常中國,加上它的厚重感,握在手裡幸福得要爆炸。

近段時間做的食器:

盛上食物:

狗子吃食飲水也用這麼好看的器皿。

彷彿有人在背後羨慕我。

好朋友阿丹帶走幾個器皿,配上花兒。椿曉拍攝。

碧波總是很開心的嗔怪她:「借了老不還!」

溫潤如玉。

這些器物,隨時日沉澱有了新的光澤,你亦會感觸於使用中充滿善意的時刻。

取暖和火鍋,靠炭火爐。

冬季略寒的空氣里,一盞小壺咕嚕出鼻涕泡泡。

質地。

形狀。

圖案。

聲響。

她原本沒有歷史包袱,也沒有時尚指標。

於是,她用樸素和真實,完成了自己對於陶器本質的定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歡 的精彩文章:

TAG:蘭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