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面對黑客,交易所別僥倖這是最後一次

面對黑客,交易所別僥倖這是最後一次

面對黑客,交易所別僥倖這是最後一次

黑客年年有,盯上交易所特別多。

3月7日深夜,幣安 Binance 交易所大量用戶發現自己的賬戶被盜。有趣的是,黑客並沒有提幣走人,反而「傻乎乎」地留下自己的幣。看似失敗的進攻,卻引起了包括比特幣在內大量加密貨幣的集體瀑布下跌,被選做目標的VIA在各大交易所一度實現了百倍暴漲。

一邊是吹噓交易所安全壁壘高,但不為用戶損失負責。另一邊是做空和百倍的利潤空間,缺乏監管和秩序的加密貨幣交易,充斥著動蕩與混亂。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這四個月期間,全球範圍內一共發生了約500萬次與數字貨幣相關的黑客事件。

面對黑客,交易所別僥倖這是最後一次

黑客事件離我們並不遙遠,比如2017年5月全球聞名的比特幣病毒(WannaCry)及其變種事件。在這其中,黑客們尤為鍾情於攻擊全球各地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2016年8月,Bitfinex遭遇了攻擊,確認共丟失119,756比特幣 。2017年9-12月,以德交易所兩次遭受黑客攻擊。2017年4月,韓國交易所Youbit近4000比特幣被盜,同年於12月再次遭受黑客攻擊損失慘重並申請破產。同樣是12月,斯洛維尼亞交易所NiceHash損失約4700比特幣。日本交易所Coincheck於2018年1月27日宣布,價值5.3億美元的新經幣(NEM)被黑客轉出交易所並失蹤。2018年2月,義大利交易所BitGrail 也慘遭黑客的攻擊,損失了價值1.7億美元的 NANO 代幣。

最倒霉的莫過於美國加密貨幣交易平台BitFunder及其創始人喬恩·蒙特羅爾(Jon E. Montroll),前不久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指控欺詐。SEC在訴訟中稱,2013年,有黑客利用BitFunder編程代碼中的系統漏洞,對網站進行攻擊,並從WeExchange中竊取了超過6000枚比特幣,當時市值約為775075美元。在隨後的調查中蒙特羅爾否認黑客攻擊一事,並向當局提交了偽證。蒙特羅爾一方面將個人持有的比特幣轉入網站試圖彌補損失,另一方面繼續招攬用戶,並利用新用戶存進來的比特幣來支付用戶的提幣請求。

幣安今年並不是第一次遭遇黑客攻擊,2月初,幣安系統出現故障,一度宕機32小時,在維護過程中就遭遇了黑客攻擊。本次黑客攻擊事件官方回應,「在兩分鐘內,黑客通過盜取的 API Key,在 VIA/BTC 交易市場,程序化下市價買單,和 31 個預先充值 VIA 幣的賬號高價賣 VIA。目的為把 BTC 輸入到 31 個預先準備的賬號,然後迅速想將這 31 個賬號里的 BTC 提走。但因異常交易觸發了自動風控,導致提幣暫停,這些幣並未被提出。反而,這 31 個賬號預先存入的 VIA 幣也被凍結。黑客非但沒有提走幣,反而自己的幣被扣留。」

不難看出,隨著炒幣熱全球蔓延,黑客對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攻擊頻率也越來越高。根據知名網路安全公司賽門鐵克(Symantec )旗下網路威脅情報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最近四個月(從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英國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的黑客挾持事件增長率達到1200%。前三名分別是美國、日本和法國。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這四個月期間,全球範圍內一共發生了約500萬次與數字貨幣相關的黑客事件,其中英國佔到了4%,該國信息委員會辦公室和學生貸款公司都收到了攻擊。

為什麼交易所會被黑客「偏愛」?

從行為邏輯來說,大部分黑客都是遵循「有利可圖」的目的,出於恐怖主義或者炫耀技術的團隊是極少數。

現實生活中,確實也存在攻擊證券交易所或者銀行系統的黑客事件。例如2010年10月,美國納斯達克就被黑客入侵,即使當時經過了5個多月的調查,至今依舊不少謎團未解。2017年,美國SEC稱,2016年發現被黑客入侵,監管部門直到2017年8月才得知非法交易活動,隨即啟動調查。

但這種攻擊投入高、風險大、收益不確定並不常見。與攻擊加密貨幣交易所,直接提幣走人不同,監控嚴密證券交易系統和銀行系統很容易順藤摸瓜封殺和進行抓捕。

因此大部分黑客傳統的套路大多分為兩種,一是採用DDOS和DOS等手段讓網站癱瘓,進行敲詐勒索。2016年8月,8月初,河北、九州、安貴、福麗特等多家交易所發布公告稱網路持續遭受攻擊,導致交易系統無法正常使用,其中河北郵幣卡受害最為嚴重,連續三天無法正常交易,導致損失慘重,福麗特當初也遭遇了黑客的多次敲詐最終選擇報警。

另一種則是通過瀏覽內幕消息,提前獲取上市公司公告等信息並進行交易操作,這種做法相對隱秘但也有案例存在。

加密交易所雨後春筍般的出現,讓黑客們眼前一亮。缺乏法律監管的灰色地帶、技術防護體系和監控程度也不如證券交易所和銀行、匿名性難以溯源等特點導致的低風險、高回報,簡直就是完美的肥羊。

黑客做莊,進化的獲利手段

本次幣安被攻擊事件,也意味著黑客們發掘了新的獲利手段。

上文提到,如果攻擊證券交易所或者銀行系統,轉賬提現的過程很難順利實現。現在加密貨幣交易所提幣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只要觸發警報、交易所方反應迅速,就可以暫停提幣操作。幣安在公告中也說明了這一點,通過自動風控系統攔截了黑客們提幣行為。

但黑客們靈機一動,拋出誘餌,化身莊家。幣圈割韭菜的套路中有一條,通過控制大量自媒體人為製造利空利好的虛假消息。

與股市價格實時統一不同,全球加密貨幣交易所存在聯動性,但有延遲。因此個別交易所的價格波動(特別是大型交易所)會逐步造成其餘交易所價格震蕩,「泡菜溢價」(韓國價格偏高)、「搬磚」(利用交易所差價買賣牟利)等專有名詞便是由此而來。

黑客們做莊則是拿出實際行動,通過用誘餌攻擊幣安這樣的大交易平台,人為製造利空恐慌消息。隨後利用全球交易所聯動和延遲,在其他交易所正常交易,實現做空和拋售。

當交易平台為自己安全壁壘沾沾自喜時,黑客莊家們功成身退,豈不美哉?更可怕的是,這種行為在目前缺乏監管的野蠻市場中,根本無法有效遏制。

慷他人之慨的幣安

擋住了黑客攻擊,原本是值得高興的事,但幣安卻依舊招來非議。幣安聯合創始人,有著幣圈一姐稱號的何一表示,「在整個交易平台出現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一個平台發生大規模攻擊,因為幣安的安全壁壘高,一個幣沒丟卻被黑出翔的。新時代的輿論領頭羊們加油。」

策劃者功成身退、平台方毫無損失還白賺了交易費、韭菜們被割、背鍋的是輿論領頭羊。

對於用戶最關心的錢的問題,幣安表示,由於這些交易對手方不是黑客賬號,幣安無法實現交易回滾。趙長鵬在其推特上稱,「黑客在此次攻擊中損失了貨幣。我們將把這些幣捐給幣安慈善。」

慷他人之慨,韭菜們自然炸毛了。

首先,假設如幣安所說,是用戶登錄釣魚網站導致的問題,用戶本身確實需要承擔一定責任。

事實上,由於缺乏具體法律監管,炒幣的行為本身就沒有保障,賠償多少全靠交易所良心和責任意識。在以往的交易所被盜案中,全額賠付的也不多。(Coincheck之前宣布賠償4億美元)

但作為號稱全球第二大交易量的交易所,缺乏該有擔當,把責任全部轉移給用戶,甚至拿他人的錢做慈善,還想博得美名。即便不違法,但也傷害平台的信譽和形象,頗有黃泥掉褲襠的境遇。

更有甚者提出了陰謀論的觀點,這是一起自導自演的事件,幣安成為實際獲利方,甩鍋給黑客成為交易所天然的擋箭牌。

無論如何,黑客陰影籠罩下的交易所,別僥倖被盜和做空是最後一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RZINC 的精彩文章:

高通遭歐盟反壟斷機構罰款 12 億美元,宣布立即提起上訴
Steam VR二月報告:大作集體復甦,新游表現不佳

TAG:VRZ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