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救人,躲過厄運
以前有個專家到學校去調查,專門詢問一些孩子:「如果有些同學穿得很單薄,可能會凍死,你們能不能把自己多餘的衣服借給他們?」大多數孩子的回答是:「凍死也活該,跟我無關。」
與此同時,很多家長也這樣教誡自己的孩子:「如果學校里有人欺負你,你一定要報復,罵回去或者打回去。」在街上遇到一個乞丐就跟孩子說:「這是騙子,不能給錢。」這樣從小給孩子灌輸種種不善的思想,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不論遇到什麼對境,都會以一種噁心或者抵抗心來對待。而如果從小給孩子灌輸善的理念,那麼他的人生就會呈現另外一幅景象。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說:「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佛教也講「心善地道善,心惡地道惡」,一個人如果心地善良,就會給自己的生命營造快樂;反之,如果內心邪惡,就會給自己的人生招來痛苦。
也許有些人想:「某某人做了善事,為什麼沒有看到他有好報呢?」這實際上是因為他所行的善還比較薄弱,如果這種善力量足夠強大,即生或來世必定會感召安樂的果報。
善心,是對自己的護佑
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威爾,曾是二戰時歐洲盟軍最高的統帥,當時有一次他呆在法國的一個城市,正準備趕回總部開一個緊急會議。
那一天大雪紛飛,車子一路疾馳。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途中,艾森豪威爾發現一對老夫婦坐在路邊,凍得瑟瑟發抖。他馬上讓司機停車,並命人下車詢問。
他的一個參謀說:「我們必須按時趕回總部,時間緊急,這件事可以讓當地的警方來處理。」
艾森豪威爾說:「如果等到警方來處理,這對老夫婦可能早就凍死了!」
後來經過詢問才知道,這兩個老人是要去巴黎看兒子,但行至中途車拋錨了。艾森豪威爾於是讓他們坐到自己的車上,將他們送到巴黎兒子的家裡,然後才趕回總部。
結果據之後的情報顯示,當天德國納粹分子已經埋伏在艾森豪威爾的必經之路上,準備殺死他。如果他當時沒有改變路線,必定會當場喪命,這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整個歷史也將重寫。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人的善心不僅保護了他人,而且庇佑了自己。
印度歷史上也有類似的故事,有兩個孩子去外面乞討,看到很多出家僧人。一個孩子說:「如果我有權力,就把這些沙門統統殺掉。」另一個孩子說:「如果我變成國王,就供養這些沙門。」發噁心的那個孩子,後來躺在一處交通要道上休息,馬車飛奔而過碾在他的脖子上,他當場斃命。而生善心的那個孩子,後來依靠種種因緣,如願以償做了國王,並且也供養了僧眾。
善心,是人生的路標
有關善心得善報,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號稱「死亡之海」,因為去那裡考古的人都是有去無回。直至1814年,有一個考古隊打破了這個死亡咒語,成功走出了沙漠。這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呢?
當時這個考古隊在沙漠里行進時,隨處可見死者的骸骨,隊長總讓大家停下來,挖個坑把骸骨掩埋起來,還用樹枝或石塊豎個簡易的墓碑。
但是沙漠中的骸骨實在太多,掩埋工作花費了大量時間。很多隊員抱怨:「我們是來考古的,不是來收屍的。」
但是隊長很有愛心,他說:「每一堆白骨,都曾是我們的同行,怎能忍心讓他們陳屍荒野呢?」
一個星期後他們到達了目的地,在那裡發現了一些非常珍貴的古代遺迹和文物。當他們正要滿載而歸時,突然颳起了暴風,幾天幾夜飛沙漫空,指南針失靈了,食物和水也越來越匱乏,他們心中的希望開始泯滅。
這時隊長說:「不要絕望,我們來的時候做了一些路標。」於是他們沿著來時為死者做的墓碑而行,最終走出了沙漠。
後來在接受《泰晤士報》採訪時,考古隊員們感慨地說:「善良,是我們為自己留下的路標。」
表面看來,在座的人都非常成功——能夠考入這樣的大學,但是進入大學後,也並非如你們最初所憧憬的那樣快樂,因為我看到你們的笑容也不是那麼燦爛,可能每個人也都會有各自的痛苦、煩惱和憂愁,有些人也許正處在迷失方向的狀態,此時就需要人生的路標,這個路標就是善良。
一個人如果內心善良,那麼無論身處何時何地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有那麼多的抱怨和憂傷,反而會感受到快樂和安全。
敬摘錄《北京大學演講》


※北大博士披上袈裟,放棄14000美元獎學金
※斬斷煩惱的妙招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