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里音樂與網易雲音樂聯姻,音樂平台流量爭奪時代宣告結束

阿里音樂與網易雲音樂聯姻,音樂平台流量爭奪時代宣告結束

文孟永輝

隨著阿里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共同對外宣布雙方達成音樂版權互相轉授權合作,國內音樂平台在音樂版權授權合作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這一消息的公布同樣昭示著用戶在使用和選擇音樂平台的問題將會具有更大的靈活性,用戶將有機會享受更多更好的音樂作品和服務。

根據雙方共同公布的消息顯示,阿里音樂將滾石、S.M.、BMG等優質音樂版權轉授給網易雲音樂;同時,網易雲音樂將天娛、愛貝克思(avex)、豐華、華研國際等優質音樂版權轉授給阿里音樂。

此次阿里音樂與網易雲音樂版權合作的達成,意味著用戶在阿里音樂旗下蝦米音樂除了可以繼續使用田馥甄、林宥嘉、SHE等華研國際的藝人歌曲版權外,還可聽張惠妹、張雨生、華晨宇、張傑、濱崎步等藝人的音樂。同時,曹格、八三夭、孫盛希、劉若英、周華健、李宗盛、任賢齊、Super Junior、少女時代、EXO等多位主流歌手歌曲已然正式向網易雲音樂的用戶開放。

國內音樂平台在版權開放度上進一步增加,一個輕流量、重體驗的全新時代已經來臨。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阿里音樂與騰訊音樂已經開始了版權互授獲得了環球、華納、索尼全球三大唱片公司與YG娛樂、杰威爾音樂、LOEN等優質音樂版權資源。至此,阿里音樂、網易雲音樂、騰訊音樂三大音樂平台已完成兩兩交叉授權。橫亘在三大音樂平台之間的版權大戰最終結束,後版權時代已經來臨。

版權互授,三大音樂平台開啟全新發展模式

從本質上來看,在三大音樂平台沒有實現版權互授之前,困擾和影響用戶體驗的關鍵在於版權的封閉性與不同音樂平台之間的壁壘。隨著三大音樂平台完成兩兩交叉授權,用戶在同一音樂平台上能夠享受到其他兩家音樂平台的曲目,用戶體驗將會進一步提升。

三大音樂平台之所以會達成版權互授合作,除了響應國家有關「推動網路音樂產業繁榮發展的號召」之外,更預示著以版權帶流量的時代已經落幕。優化用戶體驗,滿足用戶消費升級需求的後流量時代已經來臨。未來,以網易雲音樂、騰訊音樂、阿里音樂為代表的三大音樂平台將會開啟全新的發展模式。

玩法由單一趨向多元,用戶將獲得更多福利。在流量時代,音樂平台獲得用戶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通過版權壁壘來實現和完成的,音樂平台不需要想太多運營的思路和想法,只需要儘可能多地豐富自身的曲庫即可。曲庫的豐富背後代表的是海量的用戶群體,更代表著這些曲目背後流量紅利、明星效應等諸多衍生性的內容。

隨著三大音樂平台實現版權互授,單純地依靠曲庫的豐富性來獲取用戶,激活用戶的方式已經難以起到真正效果,如何通過更加多元性的玩法、運營思路和手段來吸引新用戶,激活老用戶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國內音樂平台發展的關鍵所在。隨著音樂平台不斷進行精細化的運營,用戶將有可能獲得更加優質的音樂服務,在使用在線音樂的時候將會有機會獲得更加優質的體驗。

在線音樂與線下音樂將進一步融合,對於音樂本身的深度挖掘將會開啟。作為在線音樂平台,以版權帶流量的時代,只需要將海量曲庫放在音樂平台上面就能夠輕鬆獲得流量,在線音樂與線下音樂之間始終沒有建立一種良性互動的關係。隨著版權互授的完成,在線音樂市場和線下音樂市場將有望建立一套完整、統一的版權運作體系,由此將會對音樂市場的發展帶來更多積極的影響。

據艾瑞諮詢日前發布的《中國數字音樂消費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數字音樂用戶付費收入共31.9億元,而在5年前,這個數字只有1.2億。QQ 音樂的綠鑽付費項目自推出至今已有10年,據騰訊數據顯示,目前QQ音樂累積註冊用戶已超8億,綠鑽付費用戶超1.2億。網易雲音樂在去年年底宣布用戶數量突破4億,並且核心用戶是大學生和白領。

線上音樂付費火爆的同時,線下音樂的消費新玩法也在不斷出現。當下,在大型商超、電影院隨處可見的唱吧、唱咖、小型KTV,正在成為在線音樂與線下音樂融合之下產生的新消費方式。數據顯示,用戶單次在迷你KTV的平均消費在30元左右,遠低於傳統量販式的KTV200元左右的單次消費。

除了在線音樂與線下音樂進一步融合之外,對於音樂自身的深度挖掘同樣將會開啟。付費模式的多樣化、會員體系的豐富性、音樂IP的打造、基於藝人的產業鏈的優化都將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音樂平台著重實踐的重要課題。

未來,隨著版權壁壘的進一步消減,國內市場上的音樂平台將會開啟全新發展階段。運營趨向精細化、線上和線下音樂的打通、以音樂為核心的產業鏈的打造將會成為國內音樂平台在新的市場背景下獲得新發展的關鍵。

後流量時代的音樂平台如何實現新突破?

版權互授的來臨最終將國內音樂市場帶入了新的發展軌道之中,可以預見未來國內市場音樂平台將開啟全新發展模式。用戶和平台都將會發生深刻變化,在這種大背景下,音樂平台應當如何發展才能實現突破呢?

以音樂為核心全產業鏈打造將成主流。其實,早在版權互授之前,以阿里音樂為代表的音樂平台就開始了有關音樂全產業鏈打造的嘗試。比如,蝦米音樂「尋光計劃」就主要發力的是原創音樂人的挖掘;網易雲音樂則一直在打造內容生態鏈條,從歌單和樂評到音樂專欄、動態內容再到短視頻等一應俱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坐擁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大產品和六大業務線,不僅擴大了自身的擴張半徑,也形成了生態布局的基礎;披上「百度音樂」外衣的太合音樂,更是涵蓋了音樂廠牌、直播、票務等等,自稱「花園式」的生態布局。

未來,隨著版權時代的結束,國內音樂市場上的競爭將會從版權流量之爭轉向生態鏈條之爭,誰的產業鏈條延伸足夠長,生態足夠完善,誰就能夠從不同角度獲得發展機會,誰的用戶生命周期才能足夠漫長。

回歸用戶體驗本身,後流量時代音樂平台成敗關鍵或在於此。版權時代的結束代表的是野蠻式的發展時代已經落幕,單純地依靠版權獲取流量而忽略用戶體驗的發展難以為繼,未來真正贏得用戶的或許在於用戶體驗本身。

基於大數據為代表的用戶個性化推薦、UGC、場景情懷等諸多方面的優化和調整將會成為決定未來音樂平台用戶活躍度的關鍵所在。通過優化音樂標籤,細化音樂分類,增強視覺效果來提升用戶體驗;強化個性化推薦,深化場景音樂、捕捉和滿足用戶情懷,增強用戶黏性;優化分享模式和社交圈功能;引入明星資源福利,打造追星、打榜等活動……這些回歸用戶體驗本身的產品優化將會成為未來決定用戶在某個音樂平台上深度、廣度和活躍度的關鍵所在。

以線上音樂為核心的泛音樂生態體系的打造將成為未來音樂平台能否獲得多樣化發展的關鍵所在。儘管當下在線音樂的付費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有關版權保護的措施也進一步完善,但是以線上音樂為核心的泛音樂生態體系的打造卻始終都處於一個相對較為初級的階段。這種現象的存在所導致的一個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用戶通過音樂平台僅僅只是來聽音樂,其他方面的功能較少,這就讓在線音樂平台的屬性太過難以,難以獲得豐富性的發展。

隨著流量時代的結束,豐富與完善音樂平台的功能和屬性,特別是對於泛音樂領域相關環節的挖掘將會成為決定未來在線音樂平台將會走多遠的關鍵所在。儘管網易雲音樂通過評論的方式,騰訊音樂通過場景模式,阿里音樂通過原創音樂人的挖掘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自身的生態體系。但是,面對版權時代落幕的發展困境,這些平台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和打造才能完成生態體系的搭建。

阿里音樂與網易雲音樂達成合作反映的是音樂市場呈現出的新變化和新動向,隨著以版權帶流量的單一發展模式告別市場,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全新時代將會來臨。未來,通過打造音樂產業鏈、優化用戶體驗、打造泛音樂的生態體系,國內市場上的音樂平台將開啟全新發展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孟永輝 的精彩文章:

撒幣遊戲,一段火爆的互聯網安魂曲
市場熱炒下,區塊鏈真的有那麼大的爆發力嗎?

TAG:孟永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