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吃不完「兜」著走,如此「光碟」用力過猛了!

吃不完「兜」著走,如此「光碟」用力過猛了!

需要釐清的是,「不浪費飯菜」從不是學生一方的責任,有些學校完全也可以通過改善食堂伙食工藝提升學生胃口,靈活給量,探索餐廚垃圾統一回收再利用等方式,來避免資源浪費。

文 | 然玉

近日,江蘇揚州一小學要求,食堂備保鮮袋,吃不完的飯菜要求學生打包帶走。經過一周時間運行,目前全校1800多名用餐學生,只有100多人餐後需打包。據悉,老師還會將學生吃飯情況反饋給家長,並將其表現納入到學期末評價,與評優掛鉤。

圖片來自澎湃

呼籲不浪費,確實很有必要。涉事學校還專門為此設計了一系列配套服務和量化考核方案,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其用心值得認可。但美中不足的是,其設計只有好的「開頭」,卻少了合理自洽的「過程和結尾」。

吃不完的飯菜要求學生打包帶走,確實有助於避免浪費,但學生們打包帶走的飯菜到底去了哪?誠如一些網友質疑的,很多學生將剩菜剩飯帶回家估計也不會再食用,個中的衛生問題與健康隱患也值得注意;而若是隨手扔掉,那「打包」也就是虛應故事。

需要釐清的是,「不浪費飯菜」從不是學生一方的責任,有些學校完全也可以通過改善食堂伙食工藝提升學生胃口,靈活給量,探索餐廚垃圾統一回收再利用等方式,來避免資源浪費。

一般來講,在學校食堂吃飯,學生們往往是被動接受者,其個體口味偏好的差異性難以得到滿足。在此前提下,一些學生因個人原因而「吃不下」某些飯菜,可以理解。區別於成人消費者自由點餐所造成的浪費,食堂有什麼就只能吃什麼的小學生們,被強加某些道德義務,未必妥當。

毫無疑問,從小教會孩子們愛惜糧食頗具意義,可究竟要用怎樣的手段、實現怎樣的效果,顯然值得一些教育者用心思考。

口然玉(媒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評論 的精彩文章:

寵物「趕春運」,其實是個巨大的商機 | 新京報快評
為校外培訓熱降溫,離不開觀念迭代

TAG:新京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