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華潤啤酒欲收購喜力在華業務,交易或超10億美元!又一巨頭將退出中國市場?

傳華潤啤酒欲收購喜力在華業務,交易或超10億美元!又一巨頭將退出中國市場?

文丨酒業家團隊

「如果雪花啤酒把喜力中國收購了,這將意味著又一個啤酒巨頭被打跑了。」資深啤酒營銷專家方剛表示。

3月8日下午,酒業家記者獲悉,路透社消息稱:「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正在與HeinekenNV的中國業務進行談判,該交易的價值可能超過10億美元,原因為中國最大的啤酒製造商在尋求高端品牌的新增長。」

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此次收購成功,中國啤酒市場就只剩下兩個巨頭了,雪花喜力和百威英博。

7年後再次收購喜力或圓夢?

路透社報道稱,消息是由5位匿名消息人士提供。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稱:「華潤啤酒與喜力啤酒之間的交易很可能包括廣東、海南和浙江三家啤酒廠,喜力的分銷業務及其在中國的品牌。」該消息人士還透露,兩家啤酒釀造商已經討論過將股權交換作為交易的一部分,但這一消息尚未得到最終確認,談判也有可能會分崩離析。

「喜力啤酒是CR啤酒的天然目標。」路透社報道中的消息人士稱,喜力的同名品牌售價是中國雪花價格的三倍。華潤啤酒沒有超優質啤酒,而喜力則擁有高端品牌,但在中國缺乏規模。

據行業人士介紹,1983年進入中國的喜力啤酒一直在努力建立一個強大的銷售網路,並在旗艦產品喜力啤酒上打下一個標誌,該啤酒遠遠落後於百威英博的百威啤酒。

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喜力啤酒在華銷量增幅同比超15%。2016年喜力啤酒在華銷量實現低個位數的增長。至於2015年喜力在華的業績情況,有媒體報道稱,由於受宏觀環境影響,2015銷量有下滑。

而據喜力2017年財報透露,雖然喜力公司2017全球業績各指標呈現中高個位數增長,但其亞太區總銷量為63萬噸,比2016年還少了3萬噸,是所有區域中唯一負增長的,而年報中提到的在華業務部分則是「喜力品牌的銷量在中國承受壓力」。

據此前的媒體報道,華潤雪花曾在2011年7月13日宣布,將以8.7億元的價格收購喜力亞太持有的江蘇大富豪啤酒49%股權和上海亞太啤酒100%股權,但結果出現了意外,2012年3月20日晚,持有江蘇大富豪啤酒49%股權和上海亞太啤酒100%股權的亞洲太平洋釀酒集團發布公告稱,這筆出售計劃失敗。

據資深啤酒營銷專家陳偉文透露,當年喜力控股49%的江蘇大富豪賣給了百威,以及喜力控股100%的上海亞太被香港資本收購,為的是土地。現上海亞太前年己停產,新加坡的業務完全被喜力收購,2016年已經被改名。

據行業觀察人士介紹,喜力在海南市場做的不錯,該觀察人士認為,即使收購喜力不成,也會有下一個外資品牌,華潤升級的方向已經很明確了。

某大連進口酒商認為,華潤此舉意圖可能是借著喜力進軍高端場所。

華潤此次出手,成功概率會有多大?

相比2011年的收購,這次華潤對喜力的收購資金更雄厚,業務範圍更大。

公開數據顯示,從2014年7月起,國內啤酒銷量持續25個月下滑,直到2016年8月才恢復同比正增長,進入2017年後,又連續下滑四個月。

啤酒營銷專家方剛曾表示,在國內啤酒銷量下滑最厲害的2015年,超高端啤酒增長了18%,高端啤酒增長了9%,中端啤酒增長了3.8%。業內人士分析,啤酒行業傳統金字塔模式已經發生了變化。

而據華潤啤酒2017中期業績報告顯示,華潤啤酒2017年上半年銷量630.6萬千升,同比增長2.9%,營收157.74億元,同比增長3.7%。此外,凈利潤大增93.4%,華潤雪花方面表示其銷量與凈利潤三倍於行業增速。

華潤集團官網資料顯示,華潤創業是華潤集團旗下綜合消費品及零售服務業公司,主營啤酒、食品、飲料在內的三大業務,旗下華潤雪花啤酒已是全球銷量第一啤酒品牌。

「即便是真的,應該是合作。喜力這種外國品牌在華一直沒有發展得很好,如果要整合,就有點類似青啤之前和三得利的合作模式以及健力士與百威在中國的合作模式。」某資深啤酒人士評價道。

「如果雪花啤酒把喜力中國收購了,意味著又一個啤酒巨頭被打跑了。」資深啤酒營銷專家方剛表示。

「嘉士伯收購了重啤,也沒折騰出多大個事……」重慶啤酒經銷商李華認為,華潤此舉應該也不會對中國的啤酒市場帶來太大變化。

也有廈門的進口啤酒運營商認為,喜力不會肯讓雪花收購的,進口喜力太多了 中國的喜力幫多少歐洲人完成了任務。

陳偉文表示,如果此次收購成功,中國啤酒市場就只剩下兩個巨頭了,雪花喜力和百威英博。

濟南雪花啤酒經銷商王強(化名)告訴記者,喜力啤酒在濟南市場很少見,勇闖天涯應該會在以後的啤酒消費市場中佔主導地位。

「機會是平等的,要不百花齊放,要不孤獨求敗!如果此次收購成功,其實對於行業而言是件好事,可以先保留喜力原產品名稱,以變相提高華潤雪花市場佔有率。前幾年保留,循序漸進之後再把名稱改成華潤。」王強認為,今後行業的壟斷性會增強,但是「壟斷」也可以不是一個貶義詞。

王強表示:「有時候一個企業變強了,能夠壟斷,那代表別的企業不思進取。放在酒廠來說,可以優勝劣汰,大企業有大企業的活法,小企業有小企業的生存方法,其實也可以共存。」

1.整合之痛:一個親歷怡亞通「整合」過程酒商的思考

2.劍指162億,勁酒董事長吳少勛首度全面闡述經營理念!史上最系統!

3.陶石泉對酒業的十點思考:要想吃肉就要挨打,任何轉型和創新都需啃硬骨頭

4.古井貢閆立軍:酒廠做市場的五大問題和五大對策(全文,附PPT)

5.獨家專訪汪俊林:高端醬香存在嚴重供需失衡、5-10年內品質差的企業一定會死、150元以下盒酒將逐漸減少丨酒業家領袖訪談

6.一個白酒銷售老兵的市調實錄:終端已變,這6大「新現象」關乎酒商生死

爆料、投稿、採訪邀請

投稿一經採用將支付200-800元

爆料一經採用將支付400-1000元

食品商業觀察是酒業家傳媒旗下專註食品行業新聞的公眾號。歡迎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業家 的精彩文章:

半個澳洲名人圈為它代言,奔富葛蘭許的這位「鄰居」是什麼來頭?
中國酒業改革開放40年功勛人物評選海選正式啟動!

TAG:酒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