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水滸人物——王進

水滸人物——王進

王進是《水滸傳》中一百單八位好漢之外的一位好漢。論本領不在好漢們之下,說冤屈也是有被逼上山的由頭,可為什麼他只起到了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而沒有讓他成為好漢之一呢?

我們先來看看王進的基本情況吧。王進的父親是個都軍教頭,高俅尚是街頭混混時,不知何事被其父王升一棒打翻,將息了三四個月。由此可見,高俅與其父是有過結的。不管是什麼事引起的,王升的下手有點狠了,倒像是有深仇大恨的樣子。王升的一時興起就給王進埋下了禍根。那麼,王進是如何處理這個矛盾的呢?惹不起躲得起,王進退讓了,準備私走延安府。後文書中的禁軍教頭林沖在這種情況下也是忍了。可同樣是忍讓,王進和林沖的處理方式完全不同。王進在事態進一步惡化之前就迅速採取了行動,躲避可以預見的災難,特別是他還帶著老母出走,卻能安排得從從容容,走得並不難看。林沖也知道惹不起的道理,在強權面前屈服了,可卻妄想能以一種低姿態繼續生活在這個體系中,就好像在告訴對方:我都不計較你了,你也就算了吧。殊不知這種怯懦的退避忍讓只能助長壞人的氣焰,最終遭人陷害發配滄州。林沖的出走惶惶如喪家之犬,此後若無人相助,則必死無疑。由此可見,王進的出走是有智慧的有前瞻性的出走,而林沖則顯得懦弱無能,讓人看得憋屈。

再來看看王進的孝吧。王進從衙門回來的路上就已經有了主意,回到家卻是徐徐告知其母,並未讓母親有突如其來大禍臨頭的感覺。在安排出走的各個細節時,如收拾行囊、打點處理家什、準備馬匹、調度差人乃至扶娘上馬、請娘下馬……也是井井有條,雖是一個人在做,倒像是有五、七個人在調度。可以看出,王進的孝道是落在實處的。讓母親一把年紀了還要隨他顛沛出走,這是王升造成的,並非王進惹的禍;王進在最無奈的情況下仍然做到了不讓母親操心,這就是最大的孝道。那梁山好漢們是怎樣行孝道的呢?與王進密切接觸的史進直接就把娘氣死了;所謂的黑孝義宋江也是一味的惹事,只是採取了名義上斷絕父子關係的方式來避免牽連父親,最終也弄得老父一把年紀拋家舍業上梁山;李逵就不必說了,在家時就無法讓母親有溫飽的生活,還四處惹事生非,上山後忽有一日想起要盡孝,卻又將母親送入了虎口;公孫勝也說是孝子,可怎麼看都像是他脫離梁山的借口。由此可見,王進與梁山好漢們不屬同道中人,通過與他的對比,我們很容易看出好漢們身上的缺點。

如果說王進在遇到高俅之後就迅速做出了判斷,並選擇了出走的路是好漢不吃眼前虧的話,那麼當他在史家莊遇到年輕氣盛的史進時,就是一個寬厚長者的形象了。面對史進的步步緊逼,王進是笑而不動,在史太公的邀請之下才下場指點,動手之前還要請恕無禮。王進的下場指點當真是名副其實的指點,既讓史進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展示了自己的武藝,又點到為止,沒有讓史進難堪,見史進要倒,忙上前扶住。因而史進翻身便拜也是情理之中的了。反觀梁山好漢們,哪個不是快意恩仇的?

王進不僅身懷絕技,而且虛懷若谷,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比一般人更清醒更理智,對世態的判斷更有前瞻性。例如他在史家莊住了半年以後便執意要走。按理,就如史進說的,投奔老種經略相公的事未必靠譜,且又帶著老母,一邊是顛沛流離前途未卜,一邊是安逸舒適,對母親也是極好的生活,作為王進這樣的孝子,一定也是權衡過利弊的,可他卻選擇了出走延安府,完成之前的計劃。而史家莊在此後一年之內就遭逢巨變,史太公半年後去世,隨後史家莊被焚,史進出走並落草。設想,若當初王進沒有走,那麼在史進結交少華山的好漢後,王進還能走嗎?而後,史家莊被官府抄了,王進還有其他的選擇嗎?他還能護得母親周全嗎?那麼,彼時再回頭看此刻王進的執意離開是不是非常明智呢?再看那山上的好漢們,那個不是抱著「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的理念在過日子呢?

至此,王進作為一個鏡子一樣的人物,已經樹立在眾好漢的面前了,他與好漢們的格格不入決定了王進絕不會上梁山的,而作為一個導引人物,王進在《水滸傳》中的任務也已經完成了。此後,王進就如同書中的老種經略相公一樣神龍見首不見尾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隨想 的精彩文章:

TAG:悅讀隨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