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為年收入超5千億,是阿里的數倍,為何任正非還那麼焦慮?

華為年收入超5千億,是阿里的數倍,為何任正非還那麼焦慮?

作為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創始人任正非將華為從0帶到今天的樣子實屬不易。報告顯示,華為僅在16年的時候,全球銷售收入就高達5216億元。與之相對比的是,作為BAT之一的阿里,彼時集團全年收入為1582.73億元。華為今天已經取得了這樣的成就,而對於創始人任正非來說,依然有著強烈的危機感。這到底又是為什麼呢?

大企業家「居安思危」的意識。當今的社會變化飛速,尤其是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以來,企業的危機意識會更加強烈。不僅僅是華為的任正非,馬雲也曾為阿里巴巴焦慮,馬雲曾認為:互聯網公司不發展,也許明天就落伍,過幾天就倒閉了。「居安思危」這樣的素質,在越充滿不確定、變化迅速的環境中,越有積極作用。

從客觀的市場環境來看,華為仍然處於一個巨大的競爭環境當中。比如,華為的手機業務,根據國外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蘋果公司佔據全球手機市場91%的利潤,而剩餘9%由華為、OPPO、VIVO和三星等幾家廠商共同瓜分。華為賣了這麼多手機卻並不賺錢,華為遠遜於蘋果,華為手機的盈利水平甚至低於國內同行OPPO和vivo。

再放眼全球,谷歌的無人車,馬斯克的特斯拉,亞馬遜的雲服務技術,一些國際大佬正在逐步撬開中國的市場,對於民族企業同時又有全球化野心的科技公司華為,又怎能不擔心市場被蠶食呢?

70多歲的任正非,其企業能夠做到今天這個樣子,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但同時,他還擔心人才的斷層。一個企業要想活得長久,就得新生,在紛繁變化的今天需要新鮮的血液。華為和任正非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交接班問題。

技術上的更新引發的憂慮。為了保持企業的競爭力,華為堅持重力投資研發,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華為就建立了自己的研發團隊。今天的世界,是個變化的世界,在技術層面,如果不創新意味著被別人超越。

其實,不管是華為的任正非,阿里的馬雲,百度的李彥宏還是騰訊的馬化騰,任何一個企業做到了年收入5000多億的位置,焦慮在所難免,也是常人不能想像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比特網 的精彩文章:

盤點CES上的機器人:哪一款更吸引你?
人工智慧時代的效率!北大嘗鮮首個水冷超算

TAG:比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