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穿越到古代看場雨,中國畫雨景欣賞

穿越到古代看場雨,中國畫雨景欣賞

風雨歸舟圖

此畫描繪暴雨降臨的瞬間,風雨交加,江面上小舟顛簸擺盪,行人迎風而行的情景。為了捕捉這大自然戲劇性的一刻,戴進運用寬闊的濕筆,快速斜掃過畫面,表現大雨滂沱如潑、雨霧翻騰的撼人氣勢,同時他也畫出翻折的樹葉、蘆葦,和逆風行走的小舟形成一種垂直逆向,加強整幅畫的動勢。

戴進這幅畫以自然中的風雨雲霧為創作主題,可以追溯到南宋夏珪的傳統。不過,和宋代繪畫相比,戴進的構圖動勢更強烈,筆墨也更加奔放縱咨,這件「風雨歸舟圖」對後代畫家影響深遠,成為描繪這類詩意風雨山水圖的典範之作。

戴進(1388~1462年),字文進,號靜庵,又號玉泉山人,錢塘人。戴進為「浙派」的創始人是明代前期最著名的畫家,以山水畫最為出色。他的山水師法較廣,作品面貌也較多,而最常見的是師法南宋馬遠、夏圭水墨蒼勁的畫格,發展了馬、夏堅挺簡括的筆調,但秉棄了馬、夏豪放中內含沉鬱深厚的氣質,從而形成自己勁挺、明快的風貌。

風雨行舟圖

此作又名《雨江舟行圖》、《風雨山水圖》,南宋夏珪作。

有學者曾懷疑此畫右下角「夏圭」的署名為後來所添補,但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研究實驗室對款字及其周邊曾作詳盡測驗,證明署名的墨調和畫中的墨調是一致的。通過高倍放大鏡顯示,畫面和署名處墨和絹面的粘和方式也明顯一致。這一證據至少證明了此畫創作與落款應在同一時期完成,排除了後添之說。從筆墨分析,此圖為夏圭中年作品。

夏珪(生卒年不詳),又名圭,字禹玉, 中國南宋畫家,臨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他與李唐、劉松年、馬遠被合稱為「南宋四大家」。夏宋寧宗時(1195—1224)為畫院待詔,賜金帶。理宗時(1225—1264)為畫院祗候,階訓武郎。早年工人物畫,後以山水畫著稱。是北派山水代表人物之一。

春山晴雨圖

畫雲嵐春樹。煙雨溪橋。無款印。原題。彥敬侍御。為予畫此幅。仍作詩云。青山半晴雨。

夏山雨過圖

款識:延佑二年歲值乙卯夏仲為仲醇余征君,作夏山雨遇圖。房山道人高克恭。印鑒:高克恭印(白文)高氏彥敬(朱文)

雨山圖

此幅遠山近石上,皆以米家點為之,畫樹葉亦不勾勒,率以濃淡不等之墨直接畫出,水份用得特別飽滿,加以所用紙張為不吸水性,猶覺水份流動於紙上。自題此圖完成時雲雨正來,空氣濕潤,更加倍促使本圖能表現雨之濛濛情調。

雨竹圖

此圖又叫《墨竹坡石圖》。畫雨竹二竿,挺拔聳立在坡上石旁,一前一後,一濃一淡,後面一竿淡墨寫出,秀勁挺直,前面一竿則用墨較為濃重。

高克恭(1248年—1310年),字彥敬,號房山,元代,回鶻族(現今新疆維吾爾族)。

自幼聰慧好學,秉承家學,勤奮攻讀,博覽經史。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由京師貢補工部令史。次年,遷授戶部主事。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官至監察御史。後出任江浙省左右司郎中。他以剛直不阿,辦事幹練而為眾臣稱道。元大德元年(1297年),高克恭遷山西、河北道廉訪副使,改江南行台治書侍御史。在任上他建議「興學校,選真才,汰冗官,增吏俸,慎刑獄」,力主開科取士。後又入朝歷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刑部侍郎、刑部尚書等職。在任期間,體恤民情,賑濟災民,平反冤獄,改革吏制,無視權貴,伸張正義,受到平章事何榮祖的賞識。九年(1305年),調大名路任總管,他廉潔奉公,懲治貪官污吏,贏得人民的愛戴和擁護。至大三年(1310年),還歸京師,不久,逝世於燕京之南,終年63歲,謚文簡。

今天是個下雨天,祝願您有個好心情。

感謝收看,陽陽說畫致力於為您呈現精美畫卷。

歡迎收藏轉發,如有問題歡迎在評論處留言。

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陽說畫 的精彩文章:

真如我目睹的山川真景,王蒙山水畫欣賞
山遠水重重,山東,杜凡勇山水畫欣賞

TAG:陽陽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