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傷痛在心底開出最美的蓮花——聽黃綺珊《定風波》

讓傷痛在心底開出最美的蓮花——聽黃綺珊《定風波》

近日,被黃綺珊的《定風波》迅速圈粉。

定風波

 經典詠流傳 第2期

黃綺珊 

00:00/04:50

周末在家,反來覆去的聽,朝起至黃昏,聽至數十上百遍還欲罷不能。朋友說最近熱播的經典詠流傳,惟此曲和《苔》最好。是啊,還能說什麼?需知在我心裡,僅僅一個蘇東坡,便足以讓中華五千年文學史上的所有人為之讓道。

所有人!

因為黃綺珊,重溫《定風波》,依舊無限共鳴。或許我們的心靈,真的需要洗滌。如果她們,還不足以化為所有的蓮花。

少年時讀詩詞,惟愛李義山、溫飛卿、柳三變、李重光等人,喜歡在他們綺麗婉轉的詩詞中去讀山河破碎的恨,生離死別的悲,才子佳人的情,也讀意氣書生的風華與落寞……近些年來,隨著年齡增長,倒更加偏愛王維、李益等人,彷彿少年時讀的是千年不朽之情,是人生的愛與哀愁。而今,讀的是亘古不變之理,是人生的哲思與真諦。

從情到理,情理交融,或許這本是人生境界的升華!在我心底,情,不過人之執念,到底是一己私慾,惟有放下情念方能有大愛。冷眼看世界,熱情愛生活。所以梭羅在他的被無數人奉為經典的《瓦爾登湖》里說:「惟有我們覺醒之際,天才會破曉。破曉的,不止是黎明。太陽只不過是一顆晨星。」或許,惟有眼明心凈,明心見性,才會處亂不驚,從容自如,一如東坡先生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風雨欲來,雨具全無,又避無可避,那又有什麼值得驚慌的?既來之,則安之,大不了淋一場冷雨,濕一回衣衫,而已。所以有人說如果用一句詞來代表東坡先生,那一定是這一句:「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只是我卻覺得,此句還不能真正代表東坡先生的內心境界,畢竟一蓑煙雨任平生,只是一種生活態度,而真正能體現先生人生格局的卻惟有這一句:「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雖然是初春,但是春風依舊乍暖還寒,甚至料峭嚴寒,可寒冷卻又最易令人清醒,彷彿人生正需要這種傷痛,才能覺醒,而覺醒之後,或許才能煥發出新的生機。一個醒字,讓作者的心底更加明澈如鏡。而此時又迎面斜陽相照,雖然日近遲暮,卻仍然心生歡喜,但僅僅只是一小會兒,一小會兒.......再回首這一生走過來的,曾經以為的坎坷道路,悲喜人生,卻突然覺得,這正是人生本來的模樣啊!

也無風雨亦無晴!

為此,較之同樣深愛的先生的其他詩詞,譬如「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或是「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情惱。」我更加鍾愛這首《定風波》。畢竟無論是「恨」與「忘」或是「情」與「惱」,又怎麼抵得過「醒」與「無」的格局?

余秋雨先生曾說:「世界上的藝術分三種,一種是順境揮灑,一種是逆境長嘆,一種是絕歸來」。秋雨先生此話,本是用來品評中國歷史上的書畫作品,但我卻覺得,藝術本來相通,畫或詩詞,原本殊途同歸,更何況藝術作品終是作者境界和格局的體現,因此,我倒覺得秋雨先生此話,亦正是藝術或是人生的三重境界。正如孟郊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何嘗不是順境揮灑;李重光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又何嘗不是逆境長嘆?而縱觀整部唐詩宋詞,惟有一個蘇東坡,惟有他這一句:「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堪稱絕境歸來!或許,有人還會提起詩佛王維,不得不承認,王維的「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或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確很禪意,但終究也只是禪意而已。較之東坡先生,少了的,是一種「道是無情卻有情」的對人生最終的認知和詮釋。

從來未曾得到,又如何懂得放下?

回到朋友推薦的另一首歌曲袁枚的《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雖然同樣很感人,但在我看來,小人物的奮鬥,終抵不過大人物的釋然。因為放下所有,終比努力得到更難!

佛說:「世上最珍貴的不是未得到,和已失去的,而是現在。」想起李白號稱詩仙,然詩仙的一生都在追求功名的路上奔波,卻一生未曾得到過功名。因此,我覺得李白的仙氣,來自於他的天真,來自於他看山是山的最初的寧靜。所以,李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那是孩子般的稚氣與洒脫。較之李白,東坡先生卻是貨真價實的過來人。他一生宦海沉浮,三起三落,也曾居廟堂之高,位極人臣;也曾處江湖之遠,漂泊半生,甚至幾度差點性命不保,就算最後身死,都還是在北歸的途中.......但是且看我們的東坡先生吧!明明遭逢大雨避無可避,還偏偏要說:「竹杖芒鞋輕勝馬」。明明無菜下酒,還偏偏要說:「人間有味是清歡」。明明被貶嶺南蠻荒之地,還偏偏要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明明思念兄弟不得見,還偏偏要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對於東坡先生來講,不是人生得意需盡歡,而是人生得不得意都要盡歡!

只是,蘇東坡——這個被後世堪稱世間不可無一,難有其二的偉大的人物,這一生,成就他的,並非歡樂,卻恰恰是傷痛。他與旁人的區別僅僅在於一個苦中作樂,所以他最終破繭成蝶。而世間又有多少人,在這些所謂的挫折與磨難中零落成泥,一敗塗地?譬如一生不得志的柳永,從青蔥少年時「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貌似狂妄,到風燭殘年時「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則個。」的直白凄涼?但細想來,人這一生,誰人沒有過挫折與失敗,誰人沒有過孤獨與彷徨,尤其人至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職場上還有一個個血氣方剛的楞頭青雨後春筍般地正對自己摩拳擦掌,虎視眈眈,所以馮唐的一篇油膩中年,惹得人人自危,對照思量。其實所謂的油膩,何嘗不是一種無奈,一種底氣不足的自我糾纏?如果我們能在生活中歷練內心,提升本領,無論結局如何,那都是天高路遠,雲淡風清。正如東坡先生,在46歲的中年,在貶謫的路上,卻作出了這一首清澈見底的《定風波》。

人生果然是一種修行啊!

想來,如果沒有蘇東坡,這個世間將是何等地寂寞!所以,我一直深信,無論是千年後中國的南懷瑾,或是令無數人高山仰止的美國的梭羅,他們不過都是解讀了蘇東坡的靈魂。南懷瑾說「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東坡先生的「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何嘗不是萬事皆空的佛家思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又何嘗不是自由洒脫的道家風骨?「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又何嘗不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而梭羅的一句:「人生如果達到了某種境界,自然會認為無論什麼地方都可以安身。」又何嘗不是東坡先生的那一句笑談:「此心安處是吾鄉」......想來,這世上,無論古今中外,但凡偉大的靈魂便都應如此吧。這無關時間,無關空間,只是撥開雲霧見明月的清朗,是心靈的沉澱與升華!

靜謐如初,所以莫聽穿林打葉聲,素凈如初,所以竹杖芒鞋輕勝馬,安詳如初,所以一蓑煙雨任平生。一切都已經歷,一切卻都已如初,那何嘗不是看山還是山的境界?原來東坡先生的山,與詩仙李白的山,早已隔著萬水千山,早已隔著一層看山不是山。

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其實所謂人生,想穿了,也不過一個來來往往,有借有還。就算今日位高權重,明天可能就落得個秋後算賬,到頭來,誰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既然如此,那又何苦奔忙算計,何苦躲避思量呢?不如把人生當作一場旅行,把所有的興衰成敗都只是當成眼前的風景,安心地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笑傲雪霜吧!雖然梭羅曾說:「聽天由命是種得到證實的絕望」。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解讀,逆來順受,又何嘗不是一種內心的寧靜與坦蕩?而人這一生,最終也不過只是求一個理得與心安啊。

所以,我一直覺得,如果說陶淵明是中國文人仰望的精神坐標,那東坡先生一定是中國文人心底的定海神針!任世事再怎樣的波滔洶湧,浪潮壁立,最終也只能成為心底的風平浪靜,波瀾不驚。一如澄凈明澈的瓦爾登湖,靜水流深......

「何時起飛,何處落定?每一步都雲淡風輕。一直尋找,一雙眼睛,能看清歲月的身影。都說生命,是一次旅行,總在穿越,自己的心靈。夢有多遠,愛有多深?原來只是一道風景。莫聽穿林打葉聲.......」千年之後,黃綺珊用一首E大調的流行歌曲,再一次詮釋了東坡先生的平靜與璀璨。或許人生真的是一道坎,要麼輕鬆上陣,雲淡風清;要麼一生痴纏,身陷泥濘。那就讓我們回歸至簡至真至純至凈的心靈吧!

在困境中沉澱,在寂靜中升華。把傷痛結成疤,在心底開出最美的蓮花!

2018年3月8日夜

於滄浪琴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傷痛 的精彩文章:

甄子丹受傷接受電療,吳京膝關節爛掉,動作明星光鮮背後往往是一身傷痛!
心理測試:前世的愛情記憶給你今生留下了怎樣的傷痛,你敢測嗎?

TAG:傷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