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競爭者紛紛入局挑戰「滴滴」,網約車二次大戰在即?

競爭者紛紛入局挑戰「滴滴」,網約車二次大戰在即?

近日,嘀嗒拼車正式宣布從一個專註順路拼車的出行平台,升級為一個計程車和順風車服務兼具的移動出行平台。此外,首汽約車和易到用車也相繼鏈接計程車領域。隨著競爭者紛紛入局、加碼網約車領域,新一輪「網約車大戰」或將拉開帷幕。

戰火重燃,「滴滴」面臨多方挑戰

新年伊始網約車領域戰火重燃,恐怕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儘管「滴滴」和「快的」已經合併了三年之久,但兩家公司那場曠日持久的「補貼大戰」仍不時被人談起,從2012年到2015年,「滴滴」和「快的」前後各自投入十數億元人民幣。那場大戰「燒出」了一個行業格局,吃掉「快的」和Uber的「滴滴」一家獨大,神州專車領跑第二梯隊,剩下的小玩家所佔的份額少得可憐。

2017年,是網約車平台相對規範,也相對平靜的一年,逐漸做大的「滴滴」穩居網約車平台市場第一。誰曾想,2018年剛一開始,「滴滴」一家獨大的局面就遭到了挑戰。看似大局已定的網約車領域,又將迎來一場無可避免的戰爭。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各企業頻頻鏈接網約車領域,矛頭直指「滴滴」。

2017年8月,首汽約車開始在青島、南京、佛山和北京等地進行計程車網約業務的試點工作,形成「網約車+計程車」相互補充的出行格局。同年9月,出行領域的新晉「獨角獸」企業摩拜單車與首汽約車達成戰略合作,新增網約車入口,用戶通過《摩拜單車》APP即可呼叫首汽約車。據了解,在摩拜單車公司內部已成立出行服務部門,專門負責網約車業務。此外,摩拜單車還在拓寬新能源共享汽車領域,並先後與貴州新特電動汽車和一汽等合作推出了共享汽車。有摩拜單車內部人士表示,「未來我們一定會做網約車,也會做電單車,對於出行領域一定是全覆蓋。」

2017年10月,嘀嗒拼車上線了計程車業務,並先後於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和佛山開通服務。到2018年1月,嘀嗒拼車完成品牌升級,成為計程車與順風車服務兼具的移動出行平台。至於入局計程車領域的原因,嘀嗒出行CEO宋中傑表示:「因為我們看到了計程車行業面臨很多問題,比如計程車的生存空間日益被擠壓,司機群體職業滿意度下降,離職潮出現,市民打計程車體驗變差等。無論是計程車司機,乘客,還是整個社會,都希望計程車行業能夠改革,能夠復興。」

2018年1月,作為網約車鼻祖的易到用車,在經歷了資金鏈斷裂等一系列的危機之後,重回「賽道」的易到用車也宣布未來將在各大業務城市接入計程車業務,以形成更多元的運力。

對於「滴滴」來說,最危險的競爭對手應該是美團。2017年2月,美團在南京低調上線了打車服務,正式進入網約車市場。在美團內部,出行是與大零售、到店和酒旅並列的四大業務之一。而美團的入場讓「滴滴」頗為緊張,「美團打車」上線不到半月「滴滴」就在南京推出「優享計劃」,主打收費高於快車但低於專車的車型。到2017年底,「美團打車」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溫州和廈門等城市正式上線打車介面。有分析稱,這些城市均是「滴滴」比較賺錢的城市。當然,已經做大的「滴滴」不會輕易示弱,「滴滴」CEO程維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有350個網約車平台,美團打車的出現對於我們來說,只是多了一個競爭對手而已。

融資不斷,資本再次推波助瀾

與第一次「網約車大戰」相似,新一輪戰爭也伴隨著更多資本的進入。2017年10月,首汽約車完成6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投資方為泛海控股旗下的北京民祺管理諮詢有限公司。11月20日,首汽約車完成了B+輪融資,融資金額達7億元人民幣,投資方為百度、蔚來資本和絲路華創等。與此同時,首汽約車還同步開啟了C輪融資。

2017年12月下旬,在所有人都在猜測美團打車什麼時候和「滴滴」「懟」上之時,「滴滴」突然宣布完成新一輪超過40億美元的融資,這筆資金來自阿布扎比慕巴達拉公司和軟銀集團。預計完成融資後,「滴滴」的市值將會達到560億美元左右,現金儲備將近120億美元。

2018年1月17日,吉利集團戰略投資的曹操專車宣布獲得多家海內外知名金融機構投資的A輪投資,融資總額共計10億元人民幣。在該輪融資過後,曹操專車估值超過100億元人民幣。據悉,接下來曹操專車將進一步拓寬服務範圍,近期將在深圳、重慶等城市上線運營。

此外,離開樂視漩渦的易到用車也表示新一輪的融資基本確定,中信銀行作為投資方,具體投資金額近期公布。顯然,對於2020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9.5萬億人民幣的網約車行業,沒人願意錯過。

在拿到巨額融資後,各家公司的做法並不新鮮—補貼司機和用戶。美團打車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溫州、福州和廈門等城市啟動了「美團打車用戶報名」活動。只要報名用戶數量達到20萬人,美團打車服務就會在該城市開通。同時,用戶可領取3張當地計程車起步價的等值無門檻優惠券,前五萬司機註冊成為車主還能獲得美團打車「零抽成」特權。

據了解,截至發稿時美團打車滿單獎勵金額已提升至完成8單獎勵60元人民幣,完成13單獎勵100元人民幣,完成20單獎勵150元人民幣,此外,在用車早晚高峰階段完成訂單還有額外獎勵,加盟的司機還可以獲得新人獎、優質服務獎、連擊獎、寒冬溫暖獎、工作日翻倍獎和在線時長獎等。

除美團外,易到用車也加入到「補貼大戰」中。2018年1月2日,易到用車宣布將平台四大車型之一的Young車型升級為易達車型,並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溫州和廈門等城市下調易達車型車主端傭金,傭金比例調整為5%。而這5%傭金中,絕大部分為訂單稅金和需要向租賃公司支付的服務費用。

有媒體報道稱,「滴滴」對司機的抽成為25%左右,美團打車在南京的抽成為8%,而降低司機傭金,相當於變相補貼。對於網約車平台而言,司機和車輛的數量,是決定用戶體驗的關鍵。平台再好,叫不到車也是白搭。美團打車、易到用車通過降低對司機的抽成可以將司機引流過來,坐等司機隊伍壯大。減少抽成一方面會吸引新入行的司機,另一方面也在試圖挖其他平台的牆角。

時過境遷,「燒錢」並非最佳策略

網約車平台用價格優勢贏得市場,並不算新鮮招數,但卻是管用的招數。2014年1月,「滴滴」和「快的」掀起轟動全國的補貼大戰,「快的」甚至喊出了「打車獎勵金額永遠比同行高一塊錢」的口號。馬化騰在談到「滴滴」和「快的」之間的「燒錢」大戰時,曾充滿感慨地表示:「當時自己和馬雲就像在打仗,最高一天虧4?000萬元人民幣,但誰也不敢收手,一收手就前功盡棄。」後來,二人溝通聯繫,終於在資本的撮合下合併了兩家公司。

繼2015年「滴滴」和「快的」合併之後,2016年「滴滴」又收購了Uber中國的品牌、業務和數據等全部資產並在中國內地運營。至此,「滴滴」在快車業務上已經基本沒有了競爭對手。網約車早先的費用優勢,也在平台逐一合併之後,開始回歸理性。如今,網約車費用越來越高,高峰時段加價之後的費用往往還會高於計程車。為此,有不少司機和用戶都表示很期待接下來的「網約車大戰」,希望能再次獲得補貼。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美團打車、易到用車等平台對司機和用戶的補貼勢必會對網約車市場的原有格局造成衝擊,但未必會引發新一輪「燒錢」大戰。如今的網約車行業已經受到嚴格監管,第一次「網約車大戰」時「燒錢」的補貼場景不太可能重現。而且經過了幾年前那場惡戰,各大平台也都明白了一個道理,「燒錢」是「燒」不出用戶忠誠度的。

「滴滴」創立之時,憑藉瘋狂補貼吸引了不少用戶和司機,快速攻佔了空白的網約車市場。隨著「滴滴」逐漸佔領市場,不少用戶發現打「滴滴」和乘計程車的價格差距越來越小,嘗過網約車帶來甜頭的用戶自然怨念很大。對於司機來說,由於油價上漲和「滴滴」對司機補貼的取消,再加上派單不科學以及對司機苛刻等原因,賺錢已經越來越難。不少司機陸續放棄「滴滴」,轉行做其他工作。隨著司機的離開,用戶在發現「滴滴」叫車越來越難、越來越貴之後,也會拋棄《滴滴出行》選擇其他打車APP。

有鑒於此,各大平台即便重啟補貼,也不會像第一次「網約車大戰」那樣瘋狂。對於用戶來說,「燒錢」補貼也並非有利無害。雖然適度的競爭可以督促平台不斷優化,提升用戶的體驗,但平台競爭的焦點放在價格上,畢竟不是一個長久之計。比起價格,大多數用戶更注重的是平台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因此,服務的差異化和品質提升才是新一輪「網約車大戰」的勝敗關鍵。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計算機應用文摘 的精彩文章:

虎頭蛇尾?直播答題的像素級同質化與貼身肉搏
不能聽電台的音箱不是個好收音機

TAG:計算機應用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