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深扒!區塊鏈火了,你不得不知的幾個坑!

深扒!區塊鏈火了,你不得不知的幾個坑!

三個月來,區塊鏈的熱度蓋過了人工智慧。尤其在春節期間,區塊鏈更是成了許多人焦慮的根源。

左圖為微信指數、右圖為百度指數

昨日,人民日報整版發文區塊鏈,又一次引發人們對區塊鏈討論的熱潮。當然,也不乏有人藉此「投機」,下面這些區塊鏈中的坑,你有踩過嗎?

一、瑞波幣:遺失區塊、

「分散式」共識機制遭質疑

2017年的最後一個月,瑞波幣(XRP)的價格出現猛增,12月1日,瑞波幣的價格還不到0.25美元,但是到了月底,價格一度超過了2.5美元。

直至2018年1月4日17時,瑞波幣價格創下歷史新高,達到3.5美元,總市值超過了1300億美元。

隨著價格的飆升,讓瑞波幣超過以太坊,毫無爭議地成為了全球總市值第二大的加密數字貨幣,也是除比特幣之外,第一個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加密數字貨幣。

水漲船高,此前,福布斯發布的首個數字貨幣領域富豪榜(加密貨幣凈資產)上,Ripple(瑞波)創始人Chris Larsen也以75-80億美元身家排名第一。

但是,自從1月4日,瑞波幣價格創下歷史新高以後,就一直風波不斷。暴漲之後隨之而來的是一路下跌,至本月初,瑞波幣市值已暴跌超過80%,

禍不單行,日前瑞波幣又被爆出遺失3萬多個早期區塊:

2月6日,BitMEX平台(P2P加密貨幣產品交易平台)對外公布了一份Ripple調查報告,該報告顯示瑞波幣早期的分類賬本中遺失了32570個區塊,而且無法修復並獲得其中的數據。

Ripple首席代碼員David Schwartz對此表示,2013年Ripple伺服器的一個小故障導致賬本區塊頭丟失,從而無法恢復賬本數據,但是他表示「這對普通Ripple用戶沒有影響」。

但是,許多人仍然認為,瑞波幣遺失早期區塊,意味著,將無法審核Ripple的整個區塊鏈和1000億瑞波幣的完整路徑。

加密技術專家Peter Todd發推特公開表示了對瑞波幣的質疑,路印協議創始人王東也在朋友圈開懟瑞波幣。

此外,BitMEX平台在報告中指出:Ripple系統是集中式而非分散式賬本,公司實際可以完全控制賬本,且其網路架構很可能不穩定。

美國量化交易巔峰訓練營·二期 (芝加哥·紐約)

用機器學習技術構建投資組合

smart-beta策略及改進

綜合多種策略提高收益

應用可視化工具對機器學習技術進行實際操作

機器學習實例分析

時間:2018年4月13日—22日

地點:芝加哥·紐約

報名電話/微信:18516600808

雖然瑞波技術經歷了幾次迭代,但其對外營銷的核心一直都是「分散式」共識機制。而在BitMEX看來,這正是Ripple團隊所推動的最讓人震驚的誤導。

自2014年以來,Ripple就一直使用上圖來向外解釋其「分散式」共識機制。從圖片來看,這似乎是一個反覆的過程——先由伺服器提出請求,如果滿足法定條件,節點就只會接受這些請求。其中,伺服器80%的閾值被認為是一個關鍵層級,一旦超過這一閾值,節點就會將該請求視為終止。

雖然這一圖像描述了整個過程的一些複雜性,但在BitMEX看來,其可以被概括為——幾乎沒有揭示 Ripple所謂的「分散式」共識機制的實際運作方式。

在從伺服器下載了參考軟體後,該研究小組經過體驗得出結論:分配給 Ripple.com的五個公鑰決定了其分類賬本紀錄和運動軌跡,以讓系統更加有效的「集中化」。然而,上圖並不能看出這一傾向,並很有誤導大家認為Ripple系統是分散式的。

因此,整個共識機制看起來有點多餘,還旨在混淆瑞波幣實際上是一種支持集中式平台的設計。BitMEX的這一發現,將對Ripple的營銷工作產生重大打擊。一直以來,該公司都偏重於「分散式賬本」和區塊鏈的價值主張。從以往的動作來看,Ripple有試圖通過進一步誤導公眾、並繼續遮掩其「集中性」的可能。

BitMEX還指出,雖然Ripple最初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開放的支付網路,通過該支付網路可轉賬任意一種貨幣。但是,這一網路架構很有可能極其」不穩定「,其信任網路也不一定「很可靠」。

更令人擔憂的是,BitMEX的這份報告似乎表明:一旦大多數的信任網路被認為是不可靠的,其整個系統就可能「集中到少數幾家大銀行,並與現有的金融系統差別不大。

關於瑞波幣——

Ripple(瑞波)是世界上第一個開放的支付網路,通過這個支付網路可以轉賬任意一種貨幣,包括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或者比特幣。

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簡便、易行、快捷,交易確認在幾秒以內完成,交易費用幾乎是零,沒有所謂的跨行、異地以及跨國支付費用。

Ripple是開放源碼的點到點支付網路,它可以實現輕鬆、廉價並安全的把用戶的金錢轉賬到互聯網上的任何一個人,無論他在世界的哪個地方。因為Ripple是p2p軟體,沒有任何個人、公司,或政府操控,所以任何人可以都創建一個ripple賬戶。

而瑞波幣則是Ripple網路的基礎貨幣,它可以在整個Ripple網路中流通,總數量為1000億,並且會隨著交易的增多而逐漸減少。

瑞波幣是Ripple系統中唯一的通用貨幣,其不同於Ripple系統中的其他貨幣,其他貨幣比如CNY、USD不能跨網關提現的。

換句話說,A網關發行的CNY只能在A網關提現,若想在B網關提現,必須通過Ripple系統的掛單功能轉化為B網關的CNY才可以到B網關提現。而瑞波幣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限制,它在Ripple系統內是通用的。

二、人人網RRcion項目翻車,

社交網路需要區塊鏈嗎?

今年1月2日,人人網發布RRCoin白皮書,宣布將開放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開源平台——人人坊,以及數字加密虛擬貨幣——RRCoin(人人幣)

資本的熱情尤為高漲,當天,人人公司股價便迅速拉升,漲幅超過了19.6%;次日,股價暴漲47.39%,收盤價高達18.32美元。創下了人人網2011年上市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但是好景不長,暴漲僅維持兩天,便是連續多日的暴跌:18美元,15美元,12美元,10美元,9.5美元……截至2月6日收盤,人人公司股價報9.15美元,跌幅1.93%。

1月5日股價開始下跌

自人人網發布白皮書不到一周的時間,1月7日,一條關於人人網的消息不脛而走:監管部門已經約談了人人網,RRcoin項目已經確定翻車,目前私募正在通知退幣。

值得深思的是:區塊鏈技術從來沒有像今日一般受人關注,各類項目也是多如牛毛,而且RRcoin項目還有幣圈核心人物李笑來的加持,為何人人公司仍會慘淡收場?

對於人人公司來說,可能只是一個項目的失敗,但對於押注人人公司區塊鏈行情的投資者來說,這可能是個「暴擊」。在連續兩天暴漲超過76%之後,人人公司股價一路下跌。

所以,我們有必要了解,在社交網路上,區塊鏈是否真正有應用價值?

人人公司的答案是yes。他認為,中心化的社交網路有三個痛點:

第一:缺乏對內容貢獻者的激勵;

第二:社交平台在交易定價上佔優勢,不夠透明;

第三:在商業定價上,廣告主和用戶吃虧,社交網路可能佔便宜。

因此,人人公司打算利用最火爆的區塊鏈技術「破局」。那麼,怎麼做?

根據白皮書顯示,人人將為社交網路提供一個開源的區塊鏈平台——人人坊,參與者在社交網路中的交互行為可以被記錄下來(不可更改、不會消失),而代幣RRCoin將作為人人坊上的智能合約和交易行為的媒介。

舉個簡單的例子:用戶A每天看內容的時候順便給別人點贊、評論,同時RRCoin也就到手了,如果他想換個主頁皮膚,就要拿RRCoin去買;用戶B是個專業媒體號,每天發布精彩的獨家文章,也可以獲得RRCoin,他想上首頁同樣要花費RRCoin。如下圖:

聽起來貌似是個多贏的結果,為何人人網踩了「雷」呢?有機構分析:在整個過程中,發行代幣RRCoin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而且總Token10億元,其中私募佔比最大達到了40%,這無疑會讓人聯想到被「封殺」的ICO。

業內分析稱,人人遭監管約談可能與RRCoin發行機制有關,可能被認為觸及了ICO募資紅線。

在社交網路上,PGC(專業生產的內容)是內容貢獻和社區建設的最主要群體之一,他們持續貢獻好的內容,為一個社交網路帶來更多的流量,吸引更多的廣告收入,該不該被獎勵?曾經的人人網沒這種機制,區塊鏈風行的時候,想要謀變。

假設區塊鏈平台——人人坊在合規的情況下成功創建,各方參與者便可以通過社交網路交互行為獲得一定的獎賞,並可激勵普通用戶、PGC參與其中,開發人員、廣告主、平台本身都將從中獲益。

類似的產品steemit 已經在海外流行,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關於「在Steemit寫一篇文章掙5000塊」的科普貼。更準確一點,我們應該叫他「區塊鏈技術應用下的社交網路和內容獎勵平台」,在steemit社區中,用戶通過分享優質內容獲得獎勵,即平台所宣揚的」使人群成為注意力經濟的受益者「。

它的運行規則非常簡單,steemit平台根據社區投票,把代幣每天分發給內容創建者和策展人,作為回報。比如, 用戶A可以通過發布帖子,獲得其他社區成員的評論和投票,steemit 平台據此給它發獎勵;如果用戶B最新發現優質的內容,也可以獲得平台的獎勵。

當然,同樣離不開代幣。由於steemit 是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的社交媒體平台,獎勵就是平台發行的代幣,包括Steem(一種虛擬貨幣)、Steem Power(平台聲望值)、Steem Dollar(與美元直接等值的數字貨幣),用戶可以在交易所將Steem或者Steem Dollar交易成BTC,再賣掉換錢。

據steemit社區官網顯示,獎勵已付2270萬美元,用戶賬戶達到33.4萬人,每月帖子23.4萬篇,每月評論超到60萬。

對比之下,人人公司的設想,是否與steemit平台極其相似?

但是,退一步講,平台本身作為代幣的發行者,其中蘊藏的風險不言而喻,監管的擔心不是沒有理由。但是,僅從區塊鏈技術在社交網路的應用來看,也許人人公司並非「口出狂言」。

三、泰達幣:溢價、超發,

水要遠比想像中深

USDT(泰達幣)是Tether公司在2015年發行的一種虛擬貨幣,它是虛擬貨幣投資者用來購買在交易所購買其他虛擬貨幣的手段之一,目前每天的交易額超過170億人民幣,是除比特幣外交易量最大的虛擬貨幣。

USDT又是特殊時期的產物,因為全球範圍內政府對虛擬貨幣的嚴厲監管姿態,主流炒幣國家的法定貨幣已經無法通過交易所的支付渠道進行交易,如中國虛擬貨幣投資者無法使用人民幣直接在交易所購買虛擬貨幣。

如此一來,就需要進行跨國的交易、線下的交易或者找中介來幫助完成購買的任務,非常繁瑣,也讓一批想投機的投資者止步。於是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Tether公司採取了一種具有很強公信力的手段來取得所有幣圈參與者的信任:金本位。

如何理解?你可以通過平台渠道購買到USDT,每1個USDT都保證有 1 美元存在銀行里,保證這個幣值的穩定不會受到市場變化而劇烈變動。

USDT最大的好處就是穩定,因為1:1錨定美元,除非外匯市場發生巨變,其幣值就不會變。相比於直接購買比特幣、以太坊等市場變化極大的虛擬貨幣,USDT對於投資老手來說簡直就是一個避險天堂。

先使用USDT購買其他虛擬貨幣,等待時機拋出換回USDT,等虛擬貨幣跌到一定程度後再抄個底。或者是在虛擬貨幣行情不穩定的時候換回USDT,等行情穩定後再回場。

因為基於1:1 美元匯率和金本位方法,投資者對USDT極度信任,以至於USDT都不夠用了。就成交額而言,USDT 是目前市面上除了比特幣之外每日成交額最大的虛擬貨幣。

看起來如此完美,但泰達幣背後的水遠比想像的要深很多:

去年11月,泰達公司表示,價值3100萬美元的USDT被黑客盜取,而且一直以來,許多人懷疑泰達集團是否真的擁有其所聲稱的美元儲備。

泰達公司稱:價值3100萬美元的USDT被黑客盜取

儘管泰達公司反駁了這種懷疑,稱這種懷疑是「無知和毫無根據的」。然而,有關欺詐的爭論一直在繼續。

從換手率和流通率來看,目前 USDT 流通的貨幣已經快撐不住幣市的快速發展了,那麼Tether團隊肯定是要增發新的USDT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按照Tether的承諾,每增發1個USDT,就會往銀行存1美元。在初期交易量不算大的時候,幾百萬、幾千萬的美元可以通過投資人、眾籌等途徑獲得,但是按照現在的規模,最少都要發行上億枚USDT,這些錢從哪來?存在哪?

2017年11月,《紐約時報》報道稱:USDT團隊可能超發泰達幣,並且用超發的泰達幣來炒作比特幣。

據鏈得得APP此前發布的調查顯示:截至2018年2月21日,市場上流通的USDT共有22.19億個,也就意味著Tether的賬戶中需要有22.19億美元的儲備。

但是,如此大規模增發的背後,Tether公司目前並沒有相關的證據證明賬戶的存款數額和相應的變動情況。

根據一份匿名的報告顯示,截止到2018年1月4日,Tether一共增發了91次 USDT(轉賬到 Bitfinex 的錢包地址)。

這個報告直接提出了審計疑問:Tether 是否在沒有收到美元的情況下就向 Bitfinex 的錢包里轉賬 USDT,並將 USDT 用於購買低價的比特幣來牟利或者操盤。

報告撰寫人為了證明自己數據的真實性和正確性,採用了柯爾莫可洛夫-斯米洛夫檢驗來驗證USDT增發與比特幣上漲之間的相關性。

實驗結果否定了「USDT 增發與比特幣上漲不存在相關性」的假設,並認為「USDT 的增發應為本輪比特幣上漲負責 40%」。此外還有本福特定律等來驗證財務數據是否有問題。

從這份報告的撰寫水平來看,是訓練有素的審計人員,對數據很敏感,有一定的可信度。

此外,就在2月8日,Medium上一位名為Bitfinex"ed的爆料人發表了Tether和Bitfinex高管的公開錄音,錄音顯示這兩方正在討論銀行詐騙、洗錢、甚至承認金融詐騙的行為。

「我們之前和銀行也出過一些問題,但都能夠找到方法去解決,例如註冊新的公司賬戶或者轉到空殼公司。在比特幣行業大家都會有各種技巧來達到目的。由於六個月前爆發的兆豐國際銀行的醜聞,這次我們不能用以往的方法來處理。台灣現在在嚴格地審查境外金融流程。」

——鏈得得APP編譯

USDT出現以來,作為數字貨幣穩定價值和交易貨幣的功用,令其交易額長期處於全球逾千種數字加密貨幣交易量的最前端,極大的稀缺性也帶來了USDT的場外溢價。

隨著幣圈一夜暴富思想在人群中的快速蔓延,想進入幣圈撈一把的人也越來越多了,想購買USDT的人也多了。雖然USDT的換手率能達到120%,但依舊不能滿足投資者的需求,一幣難求的情況時有發生。

雖然USDT是1:1錨定的美元,但是因為場外交易熱情高漲,賣方市場,導致 USDT在國內的成交價格遠超同期的美元匯率。

USDT最高時在1月份經歷過7.77,而同期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6.49,比特幣價格暴降,USDT溢價了19.7%。

溢價19.7% 都要入局,足見幣市的誘惑程度,但溢價後的USDT失去了它原本的貨幣兌換意義。

四、柯達:身陷區塊鏈「騙幣門」

今年1月份,美國老牌攝影器材製造商柯達,宣布將和Wenn Digital公司合作發布柯達幣(Kodakcoin)。

這個曾經破產過的有著138年歷史的公司,自從在今年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期間發布了自己的比特幣礦機和發幣計劃後,股價在兩天內就翻了三倍。

從理論上來講,柯達幣是一種以圖片為核心的加密貨幣,利用區塊鏈技術,不僅能夠幫助攝影師們更高效地收款,而且能夠阻止侵犯著作權情況的發生。

目前,咱們在網上下載和使用的各種精美攝影圖片都是沒有所有權的,拍攝這些照片的攝影師也沒有得到報酬。

所以柯達弄了KodakOne區塊鏈,將為攝影師的權利所有權創造一個永久的數字賬本。他們上傳他們的照片到系統,並給予他們許可的權利。

每一張照片都可以被追蹤,有償使用一張照片,攝影師得到報酬。

可就在不久後,對沖基金公司Kerrisdale Capital發布了一份長達22頁的報告,報告中顯示,柯達公司瀕臨破產,實行區塊鏈計劃只是為了更好的售賣公司股票。

根據Kerrisdale Capital的報告內容,柯達的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貨幣計劃只是蹭熱度,並不靠譜。同時,區塊鏈和資料庫專家,律師,數字內容機構創始人對柯達區塊鏈項目持懷疑態度。而且報告也指出了柯達在進行加密版權方面存在的漏洞:

Kerrisdale Capital報告首頁

1.將圖像通過區塊鏈的形式進行加密,並不能更好的保護知識產權。儘管柯達區塊鏈計劃的負責人一直強調,「區塊鏈可以為所有權提供一個永久的證明」,但這在圖片領域並不適用。試想一個場景,如果一張照片稍微調整以下解析度或者對比度,這些細小的變化區塊鏈並不「知道」。

2.柯達不會將所有圖像存儲在區塊鏈中,會佔用太多的數據並降低性能。相反,是將在區塊鏈中存儲圖像的散列, 這意味著門戶網站將需要單獨的系統來存儲實際圖像。區塊鏈專家表示「解密區塊鏈賬本的計算成本很高,索引很差,而且他們沒有現代資料庫軟體的優勢。」通俗來說,這是不切實際的,每次有人需要更多的搜索結果時,就需要解密整個柯達區塊鏈。 相反,柯達可能會使用一個快速的資料庫引擎,可能被分割(分區)本地化,並在Amazon AWS中託管。

3.使用柯達幣作為支付攝影師沒有實際意義。因為柯達幣的ICO將根據SEC準則506(c)出於代幣的安全性,它只會出售給被認可的投資者。這意味著除非攝影師每年有20萬美元收入,或者凈資產超過100萬美元,才可以參加ICO。 而且這些代幣在發行後一年內不能轉讓或出售。

最近,區塊鏈任何與之相關的消息都有可能引起廣泛的關注,柯達宣布這一計劃是否不靠譜,目前還沒有任何實際證據表明,柯達方面也未作出任何回應。

寫在最後:隨著區塊鏈的迅速升溫,每個想要入局區塊鏈的人,難免會在這條道路上不斷踩坑,而每一個坑都有可能讓人血本無歸。

所以,當整個世界都瘋狂的時候,我們更有必要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當然,我們鼓勵新事物,但也希望大家能夠理性對待。

AI筆記俠(ID:Notesman)整理自雷鋒網(ID:leiphone-sz)、剁椒娛投(ID:ylwanjia)、區塊鏈得得(ID:ChainD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數據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我35歲了還能學編程嗎?年齡與編程學習有什麼關係?
數理學界著名的三胡

TAG:大數據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