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炒房了,想掙錢就得搞科技

別炒房了,想掙錢就得搞科技

最近,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出爐

馬化騰成為中國新一任首富

《福布斯》億萬富豪榜同時出爐

貝索斯也超越了比爾蓋茨

榜位的變動和咱們加班狗沒什麼關係

但有錢能使磨推

單單是「世界首富」這個稱號

就讓很多人心弛神往

在小學課堂上

很多孩子都被老師這樣問過:

你的夢想是什麼?

這其實是一個開腦洞的問題

有的孩子想買輛四驅車

有的孩子想去迪士尼

有的孩子想登月

有的想當世界首富

那個想買四驅車的孩子掐指一算

有了不是買啥都行?

於是馬上變卦

說自己的夢想也是當首富

GIF

這個世界首富,可不是那麼好當的

很多時候它與人的天賦和努力無關

而恰恰就是一個運氣

或者說,順勢而為

2001年

《華爾街日報》發了一個專輯

叫 「縱橫一千年」

裡面列舉了過去1000年的世界首富

每個年代的首富,都有時代的印記

從大背景來看,都是順勢而為結果

早些年的首富可以是教宗和貪官

比如羅馬教皇,比如和珅

後來社會開始資本化

商人、投資者、企業家開始抬頭

(已計算通貨膨脹)

分析這個榜單

可以推演出很多時代特徵:

工業革命開始

石油需求暴增

相關產業拔地而起

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得以倖免

...

榜單一直沒有脫離歷史的軌跡

此後亦是如此

1987年後

《福布斯》開始對全球富豪進行排名

三十年間

全球僅誕生過7位首富

1995年之前的首富都是搞房地產的

當時趕上日本戰後經濟復甦

日本潛在購房者在1986年達到了6000萬

讓日本房價在短短5年里翻了3倍

促成了全球第一大房地產市場

之後房地產泡沫破裂

地產商的錢包也跟著癟了下去

1995年,比爾蓋茨橫空出世

創立了微軟,推動了個人電腦的普及

20年後,他終於成為了世界首富

從那之後,蓋茨在22年里當了18年的首富

真是已經有點膩歪了

2018年,貝索斯上位

他掌管的亞馬遜比較雜:

電商、雲計算、人工智慧、物流

這些業務都依託於互聯網市場

與蓋茨那個年代已不可同日而語

再來看中國這邊

雖然沒有什麼世界首富

但憑藉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口紅利

已成為世界上億萬富豪最多的地方

這其中有各行各業的人

但房地產業的佔了相當一部分

從2004年到2015年

富豪前十的排行榜上

很多都是房地產大佬

改革開放前,中國人的房子都是政府分的

1987年開始,中國出現了第一批商品房

房子嘛,當然是住自己的才舒心

於是一個10億人的市場爆發

讓炒房運動從1990年持續至今

龐大的市場需求讓房價水漲船高

也讓背後的房產商們賺得盆滿缽滿

潘石屹、李嘉誠、王健林、許家印...

房地產泡沫催生了一個又一個富豪

國內的地圈完了,又去購置海外地產

這和當年日本房產富豪的做法如出一轍

(世界大城市房價增長率2007-2017)

中國房產泡沫會不會像日本當年那樣

在走到一個頂點後全面崩潰?

這事兒不好說

不過毋庸置疑的是

地產首富的光環正在消退

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大佬開始佔據榜單

(圖自好奇心日報)

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

馬雲一躍成為當年的中國首富

四年後,微信在春節時期的月活突破10億

讓馬化騰的個人資產達到了453億美元

超過馬雲的390億美元

兩人同時擠進《福布斯》億萬富豪榜前20

(阿里巴巴上市當日市值)

這兩家公司

一個接管了我們的購物

一個接管了我們的社交

兩家的發展都離不開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爆發

都找對了一個方向

撬動了千億元的市場

試想

如果二馬當年決定去賣電腦或者做旅遊

應該也會很成功

但絕不會有今天這麼大規模

當然順勢只是其中一步

它能保證公司在正確的軌道上

想要出類拔萃,個人的作用無法忽略

微軟趕上了計算機小型化趨勢

可競爭對手也很多

當時的蘋果風生水起

1981年佔據了20%的個人電腦市場份額

隨後IBM崛起

惠普、戴爾等一票硬體廠商也紛紛入局

蓋茨另闢蹊徑

一直專註於軟體上的開發

隨著PC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

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

而微軟的Windows系統則處於壟斷地位

從PC廠商賣出的每一台電腦里抽取版稅

真是躺著把錢掙了

微軟的成功

離不開蓋茨的個人預見和商業變現能力

eBay在中國市場的布局早於阿里巴巴

如今卻消失地無影無蹤

馬雲在這裡起到了很大作用

兩者都在一條路上

但阿里巴巴發明了支付寶

解決了中國人的信任問題

淘寶吸引了很多小賣家(包括賣假貨的)

並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收手續費

騰訊也是如此,競爭對手並不少

憑藉優秀的產品理念,不斷打磨微信

幹掉了比自己早推出了一個月的米聊

幹掉了模仿Facebook的人人

幹掉了能免費簡訊、免費通話的易信

三家公司順水行舟

離不開掌舵人的功勞

有時候看創始人身價

比看公司市值更有意思

它們兩者相輔相成

創始人財富的變化

也反映著他們所掌控公司的走勢

在福布斯榜上

李彥宏從去年的第70名跌到124名

映射到公司上也是一樣


百度市值僅為騰訊五分之一

所謂的「BAT」三座大山的說法只能勉強成立

被稱為中關村勞模的雷軍

辛苦了20多年,卻在大佬中排不上號

甚至被人在經濟艙「活捉」

有人說這是節儉的體現

可怎麼看都顯得寒磣了點

最近謠言小米將於今年年底上市

估值1000億美元

這很可能會把雷軍推入富豪榜前十

網友大呼,雷總終於要翻身了

從金山到小米

雷軍的身價也體現了兩家公司的價值

雷軍曾有如此總結:

我到了40歲創業,至少悟到了成功的關鍵。聰明的人,勤奮的人,這個世界太多了,這只是成功的前置條件,而真正重要的是順勢而為。

小米的成功

和中國移動互聯網浪潮分不開

小米趕上了中國智能機普及的黃金期

用性價比、微創新、飢餓營銷等手段

在市場站穩了腳跟

才有了雷軍那句名言

站在風口,豬都會飛

富豪榜上的那些名字

必然有他們的過人之處

但依然不能與時代的背景割裂開來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經濟剛起步,認識到能源的作用

扛著鋤頭去挖煤的發了

煤挖空了,去北京買房的賺了

地皮賣完了,霧霾又來了

賣空氣凈化器的也撈了一大筆

總之

機會一直在

就看境界了

鐵路、石油、汽車、地產、計算機、互聯網

時代就像浪潮

一波又一波

我們還處在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期

但下個風口是什麼,5年後會是什麼樣子?

誰知道呢?

區塊鏈、人工智慧、物聯網...

技術的爆發將引領下一次變革

孕育著新的首富

或許下一個登上首富榜的人

就是在看科技MIX的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MIX 的精彩文章:

淚滿衣襟!被超度的索尼機器狗,今天復活了
手機撐不起小米1000億美元的估值,物聯網可以?

TAG:科技MI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