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外科醫生用肋軟骨「雕刻」耳朵,你得了解關於孩子聽力障礙的這些預防知識

外科醫生用肋軟骨「雕刻」耳朵,你得了解關於孩子聽力障礙的這些預防知識

胡蘿蔔、豬排骨,在外科醫生的手下,很快被精雕細琢出一隻只耳朵。3月1日上午,在湖南省兒童醫院,該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6名外科醫生在進行一場激烈比賽,將手中自備的原材料,雕刻成一隻只耳朵。

千人千耳,耳再造的醫生不僅是醫者還是藝術家,需要根據正常耳的結構大小、尺寸,殘耳結構、乳突區骨性結構發育、無毛髮區範圍、耳垂位置、肋軟骨發育等,為每一位患者「私人訂製」個性化方案,精雕細琢每一隻小耳。

耳朵雕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孩子今後的美觀,為了使患兒再造的耳形態更逼真,湖南省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舉辦了技術比武,6名醫生參加了比賽,本次比賽由參賽選手自己準備材料,有的用胡蘿蔔,有的用豬排骨,精雕細琢出一隻只耳朵。

湖南省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科帶頭人趙斯君教授介紹,先天性小耳畸形是繼唇、齶裂之後最為常見的面部畸形,也是導致面部不對稱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據統計其發生率約為1:20000,單雙側之比約為8:1。雖然耳朵的缺損雖不會危及生命,但影響容貌,更嚴重的會造成病人尤其是兒童心理發育障礙。對此類兒童可以通過手術再造一個與正常大小相似的耳朵。

耳廓再造手術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工作,需要分多次完成。醫生首先要取出患者胸部的部分肋軟骨,將其雕刻成三維的耳廓軟骨支架形狀,然後放入患側皮膚「囊袋」下,之後將新建的耳廓立起來,使其更富有立體感。與人造材料相比,用自身的肋軟骨做成的耳廓是「活的」,可以生長,組織相容性好,抗壓抗損傷能力較強。

2018年3月3日是第十九個全國「愛耳日」,也是國際愛耳日,今年的主題為「聽見未來,從預防開始」, 有效預防聽力殘疾,從源頭抓起,對維護兒童健康,建設健康中國和全面小康社會具有重要作用。

我國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其中0~6歲聽障兒童約13.7萬,每年新生聽力殘疾兒童2.3萬,聽力障礙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要「聽見未來,從預防開始」:

一、做好孕期保健

引起耳聾大約 50%為先天性因素。准父母首先要避免近親結婚,有明顯耳聾家族史的,要重視優生優育與產前檢查。遺傳性耳聾可為先天性即出生就存在,也可以是遲發性的,其發病年齡延遲到青春期或成年期。

懷孕期間,准媽媽應保持愉快的心情,良好的身體狀態,預防病毒、細菌等感染,避免接觸鉛、砷、汞、鉈、鎘、苯、甲醛、放射線等有害物質。先天性耳聾患兒如果早發現、早干預,還是有希望學會說話的。在先天性聾啞的兒童中,有相當一部分存在殘餘聽力,可惜的是大多數未能及時診斷,錯過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最終因聾致啞。

對以下幾種耳聾高危因素,應做好患兒的聽力監測:(1)有先天性耳聾家族史;(2)母親先天性宮內感染(如弓形蟲、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單純性皰疹等);(3)嬰兒頭、頸部(包括臉和耳)有先天畸形;(4)新生兒出生時體重小於1500克;(5)高膽紅素血症;(6)產時嚴重窒息; (7)嬰兒患有化膿性腦膜炎;(8)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住院超過5天; (9)母親孕期內或新生兒使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在1周以上或嚴重低體溫(硬腫症)者等聽障高危人群。

二、嬰幼兒期 要注意預防耳部感染

耳部感染是兒童耳聾的最大殺手,所以首先要防止耳部感染。中耳內有一條通往鼻咽部的細管稱耳咽管,小孩的耳咽管比較短、寬且直,鼻子和咽部的細菌很容易侵入。感冒等一些疾病引起的鼻咽部分泌物增多,或當嬰兒吐奶或嗆奶時,細菌很容易從耳咽管進入到中耳。

給嬰兒哺乳時避免躺著餵奶,應取半卧位哺乳。用奶瓶餵奶時,奶瓶不宜舉得太高,奶嘴孔也不宜太大。吃完奶把孩子抱起來輕輕拍背,使胃裡的空氣及時排除,避免吐奶。此外,在給孩子淋浴、洗頭或帶孩子游泳時,注意不要讓污水進入耳道內;如果不慎有水進入耳朵,把頭偏向該側、小心牽扯耳廓讓水流出。

耳朵還常常受到「左鄰右舍」的影響,如鼻子和咽喉的疾病,包括感冒、鼻炎、鼻竇炎、扁桃體炎、腺樣體炎等,常會並發中耳炎。同時小兒免疫功能發育不健全,需要按時接種各種預防傳染病的疫苗,防止感染傳染病。

三、學齡期警惕危險因素

1.避免意外傷害:不要用髮夾、耳勺、火柴棍等掏耳朵,這很容易造成鼓膜外傷穿孔。有的孩子喜歡將豆類、小珠子、小物件等塞入耳內,家長不可隨意用工具掏取,最好去請醫生掏出異物。避免體罰孩子(扇耳光),這樣亦可導致鼓膜穿孔,造成聽力障礙。

2.避免雜訊污染:在家裡輕輕談話的聲音為 30 分貝,普通談話聲為 40 分貝,高聲說話為 80 分貝,大聲喧嘩或高音喇叭為 90 分貝。如果雜訊經常達到 80 分貝或更大,兒童會產生頭痛、頭昏、耳鳴、耳聾、情緒緊張、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家長應盡量少帶兒童到歌舞廳等娛樂場所,家庭影院中的音響音量也應適當控制。有些孩子喜歡模仿大人戴耳機聽收大音量的音樂,時間一長就很容易導致聽力受損。如果使用隨身聽,音量控制在 40~60 分貝,60 分鐘左右休息一刻鐘。

3.警惕藥物致聾:據有關研究證實 100 多種藥物對聽力有影響, 致聾藥物的機理各有不同, 有些藥物導致的耳聾是可逆的, 有些則可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害。聾啞症是感音性耳聾中最嚴重者,而感音性耳聾的孩子很多是藥物中毒造成的。因此,孩子儘可能不用鏈黴素、慶大黴素、新黴素、卡那黴素、氯黴素、四環素、土霉素、萬古黴素:多粘菌素、灰黃黴素等抗生素;小心使用保泰松、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解熱鎮痛葯以及利尿劑、抗瘧葯等;因為這些藥物對內耳都有毒副作用,一些藥物還可發生變態反應。如果病情特殊必須使用這些藥物,應該在密切檢測下用藥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聽力損害。

3歲以前是兒童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此期間寶寶如果發生聽力障礙,不僅會導致聾啞、言語發育遲緩,還會造成兒童心理、社交等方面的發育遲緩。

在日常生活中細心的家長或看護者是可以從下面一些信號中發現問題的:

一、嬰幼兒期:

1. 1-3個月:對於突然而來的巨響沒有反應。

2 3-6個月:不會尋找聲源。

3. 6-9個月:不會望向講話中被提及的人或物。

4. 9-12個月:不懂跟從一個動作的指示,例如:把球拿給我。

5. 12-15個月:未能說出第一個單字,例如:爸、媽、燈、車。

6. 15-18個月:對您在鄰房的呼喚無動於衷。

7. 18-24個月:未能運用兩個字的短句。

8. 24-30個月:能說出的字少於100個。

9. 30-36個月:未能運用4至5個字的句子。

二、學齡前期或學齡期

1 與孩子交談時,孩子經常會問「什麼」或者表現出沒有聽清的狀態。

2 孩子與人交談時,習慣眼睛緊盯著對方的嘴。

3 孩子無反應或反應遲鈍,如果在孩子的右方喊他時,他不能準確地把頭或身子轉向呼喚人的位置,而是轉向相反的或者其他的什麼方向。

4 發音不準確,講話不清楚,而以為孩子是撒嬌故意這麼說的。

5.喜歡將電視的聲音開得很大。

如果家長發現寶寶有上述現象,一定要及早到醫院耳鼻喉科進行聽力檢查,依據聽力損失性質和程度,早期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 傳導性耳聾大多數可以通過治療原發病來恢復聽力,不能恢復的患兒需佩戴助聽器。對於感音神經性聾,除少數疾病或病變早期(一般指聽力減退在3個月以內),有可能經藥物等治療恢復或提高聽力外,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中重度感音神經性聾,應該選配助聽器;重度聾患兒配戴助聽器3~6個月無效或者效果不理想,應行人工耳蝸植入;極重度聾患兒可考慮直接行人工耳蝸植入。混合性聾除了治療中耳病變外,還要考慮進行聽力康復。

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姚家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瀟湘名醫 的精彩文章:

又是一年元宵節,湯圓你真的吃對了嗎?
2歲孩子眼睛很癢,媽媽發現孩子睫毛根部竟然長了這個

TAG:瀟湘名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