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季巧吃「發物」治病症

春季巧吃「發物」治病症

「發物」往往被分為:風性、濕性、耗氣血、涼性、氣滯等類型。要了解「發物」特性,辯證施藥,不可憑想當然自己服食,與醫生進行溝通後方可食用。

1.風性「發物」

一般指蝦、蟹、魚、貝、雞蛋、牛乳等。這些食物往往具有腥膻的味道,能升發陽氣,引動內風,助生丹毒,容易引發頭暈目眩、手足心熱、皮膚瘡瘍破潰,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引動體內肝風,出現中風、驚厥等重症。一般情況下,皮膚有瘍者一定禁食風性發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風性發物生髮之性,溫養臟腑,補充氣血,對陽氣下陷的病症有較好的作用,食慾缺乏、四肢無力、下肢水腫的患者可以適當食用風性發物效果較好。

2.濕性「發物」

一般指藕、蜂蜜、梨、冰糖、荸薺。這類食物味道甘甜,易生濕熱,往往會造成:胸悶、腹脹、厭食、咳痰等癥狀。體虛發胖者不可在春季過多食用濕性發物。

利用濕性發物的滋潤功效,可生津止渴,對唇乾舌燥、乾咳、肌膚乾燥等癥狀加以緩解。例如對待乾咳癥狀,可用鮮藕、鮮梨、鮮荸薺、甘蔗各500克,生地250克,洗凈榨汁,每次飲用50—70毫升,每日3次,可逐步緩解。

3.耗氣血「發物」

一般指辣椒、胡椒、酒類、油炸食品、可食用昆蟲類。這類食物大多味道辛辣,易耗動氣血,損傷脈絡,誘發胃出血、皮膚紫癜以及各種出血癥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說說昨晚讓你淚目的瞬間
愛,原來是一場自我教育——木心

TAG:光明網 |